八月高粱红

电视剧《八月高粱红》以农业大学毕业返乡的研究生杨八月和柳春龙,和本村新一代知识青年高海林、柳彩云、高甜草、关秋水、"小鞭杆子"刘金宝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的创业及爱情为主线,展示了80后一代与老一代人的代沟,描写了几代人在观念的碰撞和磨合中的感情纠葛,在左邻右舍、家长里短之中,生动地表现了儿女情、夫妻情、兄弟情、邻里情、恋人情等人间真情。塑造出关小手、李大翠、酒仙儿、酒仙儿妻、秋水和"小鞭杆子"等一批幽默风趣、富有个人魅力的人物,富有喜剧色彩地展示了东北农村的火热生活。
- 中文名称 八月高粱红
- 类型 喜剧 爱情
- 制片地区 中国
- 首播时间 2009年
- 导演 韩志君
剧情简介
老龙岗村村委会主任杨立本家的山货庄要开业了,村民们纷纷来贺。杨立本的小舅子关小手演出了"单出头"擦皮鞋,演者无心看者有意,正要外出打工的春虎和樱桃受到启发,决定到镇上做擦皮鞋的生意。春虎的父亲柳茂财是一个嗜酒如命的庄稼汉,经常因为喝酒而不思进取与妻子发生矛盾,在得知儿子在镇上的工作竟然是擦鞋后,心里受到了震动,辅佐儿子春虎、樱桃办起了鞋店,并且自己也依靠当掌鞋匠完成了 "原始积累",在镇里办起了造酒坊。与此同时,杨立本的大女儿八月和男友春龙作为从村子里飞出去的金凤凰,在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在省城找工作的机会,回村创业了。这一举动受到了杨柳两家长辈的强烈反对,父辈们不仅不支持他们在农村创业,还给他们设置了种种困难。八月和春龙默默克服了开发大洼地、跑贷款等困难,将新型养牛场经营地有声有色,也使长辈的传统的观念逐渐得以变化,最后达成了新老两代农村人之间观念和情感上的融合。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备注 |
---|---|---|
柳茂祥 | 由力 | 配音 :- |
酒仙儿 | 王建国 | 配音 :- |
郑卫莉 | 酒仙儿妻 | 配音 :- |
杨立本 | 杨树木 | 配音 :- |
张英 | 春龙妈 | 配音 :- |
鞠庆洲 | 高德万 | 配音 :- |
杨八月 | 麦穗 | 配音 :- |
杨彩云 | 赵雅莉 | 配音 :- |
高田草 | 陈凡 | 配音 :- |
樱桃 | 杨竣茜 | 配音 :- |
小覆杆子 | 关小平 | 配音 :- |
李大翠 | 杜鹤 | 配音 :- |
高德万 | 鞠庆洲 | 配音 :- |
吴强 | 柳春龙 | 配音 :- |
侯祥玲 | 成大鹏 | 配音 :- |
高德军 | 关小手 | 配音 :- |
李霞 | 关悦妈 | 配音 :- |
闫书平 | 樱桃妈 | 配音 :- |
柏寒 | 苏琳 | 配音 :- |
于乐 | 高海林 | 配音 :- |
职员表
制作人 | 郭锡哲、常青、沈建、晓华 |
导演 | 韩志君 |
副导演(助理) | 韩静 |
编剧 | 韩志晨 |
摄影 | 吴东生、宁阳 |
剪辑 | 赵博 |
道具 | 刘风学 |
美术设计 | 高廷伦 |
造型设计 | 邱红 |
服装设计 | 朱胜兰、齐纯枝 |
灯光 | 张伟力 |
录音 | 冯晏铭 |
场记 | 赵菁 |
布景师 | 师福玉 |
角色介绍
成大鹏 演员 侯祥玲一个不折不扣的外来户。作为一位青年美术工作者,他看中了母亲当年下乡当知青的老龙岗村,来这里体验淳朴民风,用肥沃的黑土创作出真实而充满感情的泥塑作品。只是没想到的是,他不但创作出了优秀的作品而得奖,还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甜蜜乡村爱情。 | |
杨八月 演员 麦穗审定 |
以上资料来源
音乐原声
歌曲 | 作词 | 作曲 | 演唱 | 备注 |
---|---|---|---|---|
《梦幻百年》 | 韩志国 | 张千一 | 麦穗 | 主题曲 |
《龙抬头》 | 韩志国 | 张宏光 | 师凯 | 片头曲 |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20世纪80年代,韩志君、韩志晨兄弟所创作的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 《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 曾风靡中国,被誉为反映改革开放的"农村三部曲"。
在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周年之际,兄弟俩重新深入农村,深入了解农村所发生的重大历史性变迁,了解改革为农民生活和他们的生存状态、精神生活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写出了"新农村三部曲" 《八月高粱红》 《九月谷子黄》《十月大豆香》。
韩志君说,作为"新农村三部曲" 的第一部,《八月高粱红》坚持"思想深刻,视角独特,人物鲜活,关东风格"的创作理念,把"80后"的新一代农民作为主要表现对象,致力于表现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进程中与父辈充满亲情的冲突与磨合,与传统观念一波三折的矛盾与抗争。作品聚焦于左邻右舍、家长里短和普通人的生活常态,语言风趣幽默,充满生活情趣和喜剧元素,同时把东北二人转文化与影视文化巧妙地融为一体。
拍摄过程
2008年8月18日,《八月高粱红》在吉林蛟河开机。
2008 年11月,《八月高粱红》在吉林省蛟河市庆岭镇杨木沟村封镜。该剧拍摄期间,央视影视部就派编导现场探班,并对剧本提出了一些意见,表示看好该剧人物鲜活,富有关东风格,以及独特视角展现的农村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