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兜鍪

2022-07-08 11:30:21 百科资料

兜鍪,古代战士戴的头盔。秦汉以前称胄,后称为兜鍪。种类多以形象设定,有虎头兜鍪、凤翅兜鍪,狻猊兜鍪,等。

  • 中文名称 兜鍪
  • 外文名称 ancient helmet
  • 拼音 dōu móu
  • 注音 ㄉㄡ ㄇㄡˊ
  • 释义 古代战士戴的头盔

拼音

  dōu móu

出处与详解

  兜鍪通"兜牟"。

  1、古代战士戴的头盔。秦汉以前称,后叫兜鍪。

  ①《东观汉记·马武传》:"﹝武﹞身被兜鍪铠甲,持戟奔击。"

  ②《新五代史·杂传·李金全》:"晏球攻王都于中山,都遣善射者登城射晏球,中兜牟。"

  ③宋 洪迈 《夷坚丙志·牛疫鬼》:"﹝牧童﹞见壮夫数百辈,皆被五花甲,著红兜鍪,突而入。"

  ④清 赵翼 《孙介眉招食鲢鱼头羹》诗:"鲢鱼之美乃在头,头大於身如兜鍪。"

  ⑤鲁迅《坟·文化偏至论》:"虽兜牟深隐其面,威武若不可陵。"

  ⑥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绍以兜鍪扑地"。

  ⑦《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五回:"一个个身披甲胄,头戴兜鍪,右手操剑,左手握盾。"

  2、代指士兵。

  ①宋陆游《醉歌》:"甲第从渠餍粱肉,貂蝉本自出兜鍪。燮理阴阳岂不好,才得闲管晴雨如鹁鸠。"

  ②宋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历史发展

  兜是一种形同口袋,非整盔塑造,有一定可变性的头盔,大多数兜鍪除了能保护头部的防护外更能护全头、颈、喉、而且兼护部分面部及肩部。战国之前头盔都称之为胄,战国后随着技术革新,也给头盔赋予了新的名称"兜鍪(doumou)"。

  而到了隋朝,世界各国之间有了初步的联系,这个时期便出现了以野兽为造型的兽头兜鍪,主要是以狮头为造型的狮头兜鍪,融入中国后狮头逐渐被更具中国色彩的虎头取代。这种虎头兜鍪对民俗的影响也很大,以至于之后民间盛行给男童戴虎头帽以求健康平安的意愿。

虎头兜鍪

  唐朝后,处于中国历史巅峰的封建大帝国,无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项都空前强盛繁荣,在技术上积极汲取了国外先 进技术融入汉文化,逐渐发展出具备中国特色的兜鍪。在兜鍪的盔饰上多以鸟翅最为常见凤栖兜鍪。

凤栖兜鍪

  至五代后,兜鍪的风格进一步发育成熟,装饰本身也富于实用性,盔饰上凤翅已与后世相近,不再像盛唐那样为满足视觉欲望而做的纯粹艺术造型。同时也出现的兽角獠牙等形象的兜鍪,并且对日式兜鍪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兽角兜鍪

  宋朝兜鍪发展已经定型,主要有凤翅兜鍪、狻猊兜鍪、陷阵兜鍪。自宋以后,除了个别朝代,兜鍪的形式基本保持不变,没有较大的发展和改变。

凤翅兜鍪

  辽、西夏、金时期拥有丰富的铁矿和更好的冶铁技术,锻炼出质量较高的铁兜鍪。开始流行在完整的铁笠帽的帽檐边缀铁帘的笠状重檐兜鍪。

重檐兜鍪

  元朝时期由于蒙古历来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甲胄基本同属同一类型。并且建立元朝以后,也并没有强力推行民族同化政策,加之其历史极短,所以兜鍪的风格继续保持着宋代的风格。明代继续沿用宋代形成的"凤翅兜鍪"至清朝后,在列强入侵中,火器大量出现,甲胄兜鍪如戏袍一样毫无作用,至此兜鍪逐渐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