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克绍箕裘

2022-06-27 00:00:32 百科资料

克绍箕裘,汉语成语,拼音是kè shào jī qiú,意思是比喻能继承父、祖的事业。出自《礼记·学记》。

  • 中文名称 克绍箕裘
  • 外文名称 be a worthy son to an able father
  • 拼音 kè shào jī qiú
  • 出处 《礼记·学记》
  • 释义 比喻能继承父、祖的事业

成语出处

  《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成语典故

  "自身学习没有独到之处,仅仅能掌握背诵的知识的是不足以作别人老师的。一定要让学习的人听从解说吗?他们对学习的内容感到疑惑,却无法表述出来,那就为他们作出解释。给他们解释了但还不能明白的地方,就可以把它放在那里等到以后再解释。冶铁良匠的孩子,一定会学习做鼓气用的风裘。制弓良匠的孩子,一定会学习制作畚箕藤器。才开始被用来驾车的小马,一定会被系在车后,尾随着车辆前进。君子们但凡能够明察到这三件事的,那么他一定是有学习的志向的。"

  十三经注疏.礼记学记

  东汉郑玄注云:仍见其家锢补穿凿之器也。补器者。其金柔乃合。有似於为裘。

  隋唐陆德明云:冶,音也。锢,音固。穿字又作■(上穴下身)音川。凿,在洛反。

  郑玄注云:良弓之子必学为箕者,仍见其家桡角干也。桡角干者,其材宜调,调乃三体相胜,有似於为杨柳之箕。

  陆德明云:箕,音基,注同。桡,而小反,下同。曲,屈也,一音乃孝反。干,古旦反。胜,音升,任也,一本作称尺证反。

  郑玄注云: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者,以言仍见,则贯,即事易也。

  郑玄注云:君子察於此三者可以有志於学矣者,仍读先王之道,则为来事不惑。

  唐孔颖达疏云:此一节论学者数见数习其学则善,故三譬之。此为第一譬。良,善也。冶谓铸冶也。裘,谓衣裘也。言积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治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良弓之子必学为箕者,此第二譬,亦世业者。箕,柳箕也。言善为弓之家,使干角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覩其父兄世业,仍学取柳,和软挠之成箕也。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者,此第三譬,明新习者也。始驾者,谓马子始学驾车之时反之者(马子,马之子,小马驹也),驾马之法,大马本驾在车前,今将马子系随车后而行,故云反之。车在马前所以然者,此驹既未曾驾车,若忽驾之,必当惊奔。今以大马牵车於前,而系驹於后,使此驹日日见车之行,其驹惯习,而后驾之,不复惊也。言学者亦须先教小事操缦之属,然后乃示其业,则道乃易成也。君子察於此三者可以有志於学矣者,结上三事。三事皆须积习,非一日所成。君子察此三事之由,则可有志於学矣。

成语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①箕裘之绍;"侧闻雨露之颁,咸喜'箕裘之绍'。" (宋·张扩《贺范内翰启》)

  ②箕裘相继;"休夸琴瑟调宜,愿百年奕叶传芳,好儿孙'箕裘相继'。" (明·姚茂良《精忠记·第二出》)

  ③箕裘不坠;"知足下留心正学,师门'箕裘不坠',喜何如之!" (清·陆陇其《答柏乡魏荔彤书》)

  ④不堕箕裘;"省躬常惧玷,恐掇庭闱羞,童年志于学,不堕为箕裘。" (宋·范质《诫儿侄八百字》

  "老弟家有薄田,可资饘粥;庭有玉树,'克绍箕裘'。" (清·袭萼《答谢丙南书》)

  "怨将德报,喜双儿克绍箕裘,戒和尚一朝提醒,合门共证前修。" (明·陈汝元《金莲记·首引》)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