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先秦时期服饰

2022-06-28 16:36:55 百科资料

中国的衣冠服饰历史上可追溯至三皇五帝时代,大约在夏商时期服饰制度初见端倪,到了周代渐趋完善,并被纳入"礼治"范围。当时的服饰依据穿着者的身份、地位而有所不同。

  • 中文名称 先秦时期服饰
  • 说明 可追溯至三皇五帝时代
  • 描述 到了周代渐趋完善
  • 补充 被纳入"礼治"范围

简介

  中国的衣冠服饰历史上可追溯至三皇五帝时代,大约在夏商时期服饰制度初见端倪,到了周代渐趋完善,并被纳入"礼治"范围。当时的服饰依据穿着者的身份、地位而有所不同。

服饰

  商周时期,服饰形式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衣用正色,即青、赤、黄、白、黑等五种原色;裳用间色,即以正色相调配而成的混合色。服装以小袖为多,衣长通常在膝盖部位,腰间则用条带系束。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一种名为"深衣"的新型连体服饰。深衣的出现,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服饰样式,故此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用作常服、礼服,且被用作祭服。在战国时期,胡服的诞生打破了服饰的旧样式。胡服的短衣、长裤和革靴设计,善于骑射,便于活动,广为盛行,"胡服骑射"成为佳话。

  "胡服之制,冠则惠文,带则贝带,履则靴,裤则上褶下裤。...... 自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裤褶传人中国,历代皆以为戎服,或用其冠,或用其履,或用其衣服及带,或三者全用,晋代民间,始偶用之。南北朝之世,北朝以胡服定为常服,南朝系汉族,仍为戎服,比及隋唐,帝王定为田猎之服,或上下公服,民间则为时服流风最盛。溯其由传人以至兴盛,由军用以至民服,历史悠长,变化复杂,王国维《胡服考》言之最详,不赘。唯唐代胡服,何以特盛,向来无人研究,王氏所考,亦未提及。依愚所见,不外以下三因:(1>唐代胡人,杂居内地,为数众多;(2)贵族阶级,废古之席坐,而为胡人倚坐;(3)朝臣侍从,弃车而尚骑马。"(参考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

鞋履

  先秦时期的鞋履,主要有履、舄、鞋、靴等形制。诸履之中,以舄为贵。周代君王之舄有白、黑、赤三种颜色,分别在不同场合穿着。鞋是一种高帮的便履,以皮革制成;靴则是胡人骑马射箭时所穿,后来被汉人逐渐接纳。

平民服饰

  先秦男子服装

  先秦男子服装有深衣、袍、孺。主要特点都是上衣和下衣连在一体,右衽、窄袖,长至脚踝,腰间束带的较多,也有衣长与坐齐的。有时也配合平顶帽穿戴。

  女子服装

  女子服装主要有曲裾深衣、袍、禅衣。一般为前身后身以及两袖各为一片,每片宽度与衣料本身的幅度答题相等。领、袖、襟、裾均有一到缘边,袖端缘边通常用两种颜色的彩条纹锦镶饰。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