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

先生,汉语词语,读音是xiān sheng。字面的意思表示出生比自己早,年龄比自己大的人;另有先接触陌生的事物的意思,引申为先接触陌生事物的人。因此古代称别人先生有向别人学习的意思,正所谓"达者为先,师者之意"。
- 中文名称 先生
- 外文名称 sir
- 类别 称谓
- 拼音 xiān sheng
- 代表人物 孙中山、鲁迅等
词语
【词目】先生
【拼音】xiān shēng
基本释义
【释义】

教育工作者的称呼,如:周树人先生。
对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称。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特定用途:前面都带人称代词或定语;比如你先生、我先生)。
旧时称管帐的人。如:他在当铺当先生。
旧时称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业的人。如:风水先生。
80年代后对所有男性都可以称为先生如:王先生、李先生。
对医生的另一种称呼:如"生病了去看先生"。
"先生"一词,惯常称呼上都要加姓,称某先生,但在我们的民族文化中,它另有深意,那就是对三尺讲坛上的教书匠的称谓。
含义
不同的情况下可能有如下含义:
男性,对成年男性的一种普通称呼。如:王先生、刘先生。
尊称,表示恭敬的称呼,在不同的时期可能会稍有不同的外延,但基本是对有一定地位与身份的人的一种尊称。都是用于称呼男性,例如称呼男性:船山先生;也有用于称呼有较高学识与地位的女性,例如称呼女性:李清照先生、张爱玲先生、吴怡凡先生、吴健雄先生。
丈夫,女子的配偶(丈夫),一般带有定语,如:我先生、你先生、李家女儿的先生。
教师、老师、教育工作者,如:何子渊先生、丘逢甲先生。
医生,对医生、医师的一种称呼。解放后已经较少使用,在古代或民国时期经常用到。如:生病了就要去看先生。
会计,账房先生,古时对帐务工作者的一种称呼,解放后已经较少用,在古代或民国时期经常用到。
算命师、风水师、说书、评弹等玄学或艺术工作者的一种尊称。
引证解释
1. 始生子,犹言头生。
《诗·大雅·生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 朱熹 集传:"先生,首生也。"
2. 父兄。
《仪礼·有司》:"其先生之脀,折胁一。" 郑玄 注:"先生,长兄弟。"
《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先生,谓父兄。"
3. 年长有学问的人。
《孟子·告子下》:" 宋牼 将之 楚 , 孟子 遇於 石丘 ,曰:'先生将何之?'" 赵岐 注:"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
《战国策·齐策三》:" 孟尝君 宴坐,谓三先生曰:'愿闻先生有以补之阙者。'" 姚宏 注:"先生,长老,先己以生者也。"
宋 叶适 《宋故孟夫人墓志铭》:"精义择语,类先生长者之法言。"
4. 称老师。
《礼记·玉藻》:"﹝童子﹞无事,则立主人之北南面,见先生,从人而入。" 孔颖达 疏:"先生,师也。"
《庄子·应帝王》:" 列子 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
宋 曾巩 《太原王氏墓志铭》:"夫人姓 王 氏……为人明识强记,博览图籍,子孙受学,皆自为先生。"
明 杜云构《袁节寰晋大司马奉命乘传锦还序》:"鼎湖髯飞,征书羽下,乃起先生(袁可立)田间。"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端本堂》:"太子授业毕,徐令左右戒之曰:此读书之所,先生长者在前,汝辈安敢亵狎如此。"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萧红》:"我的确当过多年先生和教授,但我并没有忘记我是学生出身。"
5. 称先祖。
元 耶律楚材 《赠辽西李郡王》诗:"我本 东丹 八叶花,先生贤祖相林牙。"
6. 称致仕者。
《仪礼·士相见礼》:"若先生异爵者,请见之则辞,辞不得命,则曰某无见。" 郑玄 注:"先生,致仕者也。"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先生君子》:"盖卿大夫之已致仕者为先生,未致仕者为君子。"
7. 文人学者的通称。可自称,亦可称人。
《史记·三代世表补》:" 张夫子 问 褚先生 。" 司马贞 索隐:" 褚先生 名 少孙 。"此为 褚少孙 自称先生。
《文选·皇甫谧》:" 玄晏先生 曰:'古人称不歌而颂谓之赋。'" 李善 注:" 谧 自序曰:'始志乎学而自号 玄晏先生 '……先生,学人之通称也。"
南朝 梁 沉约 《与陶弘景书》:"先生糠秕流俗,超然独远。"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今先生多教人吏事,所未谕也。"
8. 称道士。
唐 殷尧藩 《中元日观诸道士步虚》诗:"玄都开秘箓,白石礼先生。"
《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却说这 西伯侯 ,与先生(指道士 云中子 )相别。"
《水浒传》第十五回:"只见一个庄客报说:'门前有个先生要见 保正 化斋粮。'"
9. 旧时称以相面、卜卦、卖唱、行医、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史记·淮阴侯列传》:"﹝ 蒯通 ﹞以相人说 韩信 曰:'仆尝受相人之术。' 韩信 曰:'先生相人如何?'"
《南史·吉士瞻传》:"﹝ 士瞻 ﹞年逾四十,忽忽不得志,乃就 江陵 卜者 王先生 计禄命。"
清 李渔 《凰求凤·假病》:"请先生过来,用心替他诊脉。"
《负曝闲谈》第二九回:"这时候 顺林 已经回来了,便上前斟过一巡酒,先生在门外拉动胡琴, 顺林 唱了一折'桑园会'的青衫子,大家喝采。"
10. 称妓女。
《文明小史》第十九回:" 上海 妓女,都是称先生的。"
瞿秋白 《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学阀万岁》:"清客是'介于相公与先生之间的人物。'"原注:"先生,是 上海 长三堂子里的先生。"
11. 旧时称担任文书或管理职事的人。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广州工人参加三元里抗英斗争情况调查记》:"各行都设有'先生',由工人互相推举,负责文书和对外交涉。"
12. 妻称丈夫。
汉 刘向 《列女传·楚于陵妻》:"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
13. 一般人之间的通称。
14. 称地区或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男子。
《解放日报》1986.6.12:" 欧洲足球先生、法国队的普拉蒂尼在与匈牙利队的比赛中飞身抢球。"
词义变化
"先生"这个称呼由来已久。不过历史上各个时期,对"先生"这个称呼是针对不同对象的。
《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说:"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肴,就孝敬了父兄。
《孟子》:"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一"先生"是指长辈而有学问的人。
到了战国时代,《国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均是称呼有德行的长辈。
汉代,"先生"前加上一个"老"字。
其实在古代,这个词主要是称呼老师的,第一个用"先生"称呼老师的,始见于《曲礼》:"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注:"先生,老人教学者"。
当然,以前的老师也就是"先生"大部分为男性,渐渐的就变成了对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称。
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董先生(董其昌)曰:'公(袁可立)才兼数器,心运四虑。'"按明代的董其昌和本文的作者黄道周的先师主考官袁可立是同年,这里的"先生"仍有传统称呼的意义。
又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呜呼哀哉!念其昌与公(袁可立)同举于兰阳陆宗伯先生之门。"这里的"先生"也是指董其昌和袁可立的恩师礼部尚书陆树声。
清初,称相国为"老先生",到了乾隆以后,官场中已少用"老先生"这个称呼了。
辛亥革命后,"老先生"这个称呼又盛行起来。交际场中,彼此见面,对老成的人,都一律称呼为"老先生"。
80年代后"先生"的用法更为广泛。妇女也将自己以及别人的丈夫称为"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