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梅毒牙
症状体征
1.半月形切牙 亦称哈钦森牙(Hutchinson teeth):Hutchinson发现先天性梅毒患者有3项特征:①间质性角膜炎;②中耳炎或耳聋;③半月形切牙。这种切牙的切缘比牙颈部狭窄,切缘中央有半月形缺陷,切牙之间有较大空隙。
2.桑葚状磨牙(mulberry molars) Fournier发现先天性梅毒患者第一恒磨牙的牙尖皱缩,表面粗糙,釉质呈多个不规则的小结节和坑窝凹陷,散在于近咬合面处,故有桑葚状之称;牙尖向中央凑拢,牙横径最大处是在牙颈部。
3.蕾状磨牙(Pflugerteeth,Moonteeth) Pfluger等认为第一磨牙虽不似桑葚状,但牙尖向中央凑拢,致使面收缩,有如花蕾,因而得名。Moon则称此类牙为圆物顶式牙,这也是先天性梅毒牙特征之一(图1)。
用药治疗
治疗先天梅毒牙可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或全冠修复,恢复牙冠形态,改善美观,恢复咀嚼功能。
饮食保健
具体饮食建议需要根据症状咨询医生,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全面而均衡。
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戒除烟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预防护理
妊娠早期治疗梅毒,是预防先天性梅毒的有效方法。妊娠期用抗生素治疗梅毒,95%的婴儿可以避免先天性梅毒罹患,从而防止梅毒牙的发生。
病理病因
疾病诊断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镜检发育期牙胚,曾发现牙胚周围有螺旋体,牙乳头和牙囊有炎症。梅毒牙的病理改变是:釉质明显缺少或完全缺失,牙本质生长线明显,球间牙本质增多,前期牙本质明显增宽,牙颈部可见含细胞牙本质和骨样牙本质。
其他辅助检查:
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查,康氏反应为阳性。
并发症
间质性角膜炎,中耳炎或耳聋。
预后
发病机制
梅毒牙多见于,少见于乳牙列,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梅毒对组织损害最严重的时期,是在胚胎末期及生后第1个月;②如果梅毒在胚胎早期即严重侵犯组织,则可导致胎儿流产,当然不会遗留畸形牙;③梅毒螺旋体不易经过胎盘而直接作用于胎儿。
在牙胚形态分化期,由于炎症细胞浸润,特别在成釉器中有炎症渗出,致使成釉细胞受害,部分釉质的沉积停止。又由于牙本质的矿化障碍,前期牙本质明显增多,因而牙本质塌陷,形成半月形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