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僵人综合征

2022-06-25 23:29:40 百科资料
僵人综合征是指一种以躯轴和下肢肌肉过度收缩,伴肌痛性肌肉痉挛为特征的罕见的、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体内可检出多种高滴度自身抗体,并伴有其他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常见躯干、四肢及颈部肌肉持续性或波动性僵硬,腹肌呈板样坚实,主动肌和对抗肌可同时受累。苯二氮卓类是目前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本病若无并发症,预后良好。
  • 挂什么科 神经内科
  • 哪些症状 腹部、躯干、肌肉阵阵酸痛、紧束感、全身肌张力障碍、抽搐、发作性四肢肌肉僵直、情绪激动、恐惧
  • 好发人群 所有人群
  • 需做检查 肌电图、血液检查、CT检查、脑脊液检查-化学检查-蛋白质检查
  • 引发疾病 发作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病因

  本病病因可能与遗传、神经生理、免疫反应等有关。

  1.本病原因虽然不清,但脊髓运动神经元持续兴奋,病人尿中去甲肾上腺素代谢产物水平升高,提示中枢神经的GABA抑制系统与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兴奋抑制失平衡可能是本病产生症状的原因。

  2.近年来,不少研究提示本病者脑脊髓中募克隆区带阳性,lgG合成增加。可能与免疫异常有关,但仍待证实。

  

症状

  僵人综合征起病隐袭,常为慢性波动性,病前常有感染史,病程为5日到4月不等。初期腹部、躯干、肌肉阵发性酸痛,有紧束感,呈非特异性和一过性,继而累及四肢。随着病情进展,常见躯干、四肢及颈部肌肉持续性或波动性僵硬,腹肌呈板样或石头样坚实,主动肌和对抗肌同时受累。关节固定,随意活动受限,严重时关节固定为僵人样姿势,国内以咀嚼肌多见,其次颈肌首发。除肌肉僵硬及运动障碍外,少数可伴锥体束征。症状进展,继之出现腰肌、颈肌、躯干肌及四肢近端肌肉发紧、僵硬、自主活动限制、行走时挺直不能弯腰等,但是睡眠后僵硬消失。

  阵发性痛产生痉挛及促发因素,稍加刺激则可诱发痛性肢体及腰肌痛性痉挛,被动运动或突然的情感刺激均可诱发。发作时病人剧烈疼痛、哭喊、惊恐、大声嚎叫、出汗、心律不齐等,严重者可致骨折或肌肉撕裂。极少累及面部表情肌和咽喉肌。神经系统检查,除肌强直外无异常发现,智能正常。少数病人有吞咽困难,呼吸肌受累、胸锁乳突肌紧张,有的还存情感障碍如抑郁、失眠、幻觉、妄想等。

  

检查

  1.肌电图

  静息电位呈持续性的正常动作电位,在躯体感觉刺激或被动运动后的自发痉挛期,突然增加。肌电活动在入睡或静注地西泮,全身或脊髓麻醉,奴氟卡因或箭毒阻滞后都会减弱或消失。由于中枢兴奋性增高,交感神经活动加强,故嚼目增多。

  2.肌肉活检

  常正常,个别可见肌纤维轻度透明样变性。

  3.脑电图

  通常正常。

  4.脑脊液检查

  细胞数可正常,少数有蛋白质或免疫球蛋白lgG、lgA、lgM轻度升高。

  5.血液检查

  可检出自身免疫性抗体。

  6.头部CT及MRI检查

  大多数无异常,头CT显示小钙化灶。个别患者头MRI可显示脑干或高颈髓一过性炎症样改变或萎缩。

  7.其他

  可能有尿肌酸排出增加,但非特异性改变。

  

鉴别

  应注意有无其他伴随疾病,如恶性肿瘤,并与破伤风、神经性肌强直、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帕金森病、癔症等鉴别。可以通过详尽的询问病史以及结合患者的年龄、临床特征、体格检查、实验室辅助检查明确。本病作为一种排除性诊断,需要在排除上述疾病后才考虑本病。

并发症

  本病常并发严重的发作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例如恐惧、疼痛、大声嚎叫、大汗、气促、心动过速、瞳孔散大、血压升高、体温升高等。常见全身弥漫性肌僵硬。

  

预防

  防治呼吸道、泌尿道感染,注意避免声光刺激,保持情绪稳定,预防各种诱发因素。

治疗

  迄今SMS尚无特效治疗,能增强γ-氨酪酸(GABA)的药物和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药物,可能改善或缓解其症状。

  1.地西泮(安定) 为首选药物,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2~40mg/d,最高达300mg,分4次口服,服药数小时至数天见效,病情重者可肌内或静脉注射,10~20mg/次。无效时可加用或单用氯硝西泮(氯硝安定),6~24mg/d,分2~3次口服。地西泮(安定)的镇静作用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2.巴氯芬(baclofen) 鞘内注射,50μg/d,连用数天,部分患者症状、肌电图有改善,因其不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口服效果差。

  3.其他 如丙戊酸钠、卡马西本、巴比妥、类固醇激素可以试用。血浆置换疗法对部分患者有效。

    

饮食

  饮食方面注意饮食营养丰富均衡就好,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除烟酒为好。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