傧相

傧相,举行婚礼时陪伴新郎新娘的人。中国民间分娶女客、送女客。
1、古时称替主人接引宾客和赞礼的人。
《东周列国志》第六回:"须臾,州吁驾到。石厚导引下车,立于宾位。傧相启请入庙。"
2、行婚礼时赞礼的人。
《红楼梦》第九七回:"傧相请了新人出轿,宝玉见喜娘披着红,扶着新人,幪着盖头。"
3、婚礼中陪伴新郎的男子和陪伴新娘的女子。
- 中文名称 傧相
- 外文名称 attendant of the bride or bridegroom at a wedding
- 词性 名词
- 拼音 bīn xiàng
词语
词语信息
例如:男傧;女傧
详细解释
亦作"摈相"。 后来又指婚礼对陪伴新郎的男子和陪伴新娘的女子。《周礼秋官·司仪》:"掌九仪之宾客傧相之礼。"郑玄语:"出接宾曰傧,入赞礼曰相。"
- 古称替主人接引宾客和赞礼的人。《周礼·秋官·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以诏仪容辞令揖让之节。" 郑玄 注:"出接宾曰摈,入赞礼曰相。"《穆天子传》卷六:"邢侯谒哭于庙,太子先哭而入,西向即位,内史宾侯北向而立,大哭九,邢侯厝踊三而止。" 晋 郭璞 注:"(宾侯),傧相。"宋 苏辙 《齐州闵子祠堂记》:"堂成,具三献焉,笾豆有列,傧相有位,百年之废,一日而举。"《东周列国志》第六八回:"灵王乃密传一令,精选国中长躯长髯,出色大汉十人,伟其衣冠,使习礼三日,命为傧相,然后接见鲁侯。"
- 行婚礼时赞礼的人。唐 范摅 《云溪友议·吴门秀》:"美誉益彰,及登兰省,遇云阳公主下降刘都尉,百僚举为傧相。"《红楼梦》第九七回:"傧相请了新人出轿,宝玉见喜娘披着红,扶着新人,幪着盖头。"
- 旧指婚礼中陪伴新郎的男子和陪伴新娘的女子。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面前》五:"同时白华在告诉珊君说:'我已经同密司王说好了,她已经答应替你当傧相,可是她正在为衣服为难。'"
来历
在中国古代,仅指在举行婚礼时替主人接引宾客和赞礼的人,以后逐步演化为今义 。按习惯, 傧相一般是新郎和新娘的好友。担任傧相的要求一般是 : 年轻潇洒,气度谦和,谙悉礼规,反应灵敏。旧时新娘初至夫家,常有诸多不便,加之闹洞房时又常被戏谑,因而需要有伴娘帮助维护酬对;新郎迎娶新娘时,会遇到同样的难题,因此需要有伴郎提供帮助,顺利地迎娶新娘。在西方,伴娘和伴郎是婚礼上必不可少的角色。
使命
傧相也指婚礼中的伴娘伴郎
婚礼伴娘伴郎该做些什么?
伴娘伴郎,可以说是一个婚礼工作组中的重要人物了。通常,新人会请一个女伴做伴娘,也有人请6~12位女友或姐妹,其中有一位是主伴娘,其他称之为"伴嫁"或"女傧相"。当伴娘只有一位时,有些新郎也会请2~6位好友跟随车队前往迎娶新娘,以壮声势并且让新娘家人风光。除一位主伴郎外均称为"男傧相"。通常,伴郎的人数应当与伴娘成对。
顾名思义,伴郎伴娘就是新人的陪伴和代表。除了在迎亲和闹洞房时,伴郎与伴娘的任务略有差别,大部分时间里,他们都需要完成以下两大使命:
使命一:贴身管家
- 不离新人左右,随时陪伴新人。尤其当新人在舞台上,伴郎伴娘必须在舞台一侧候场。
- 时刻关注新人形象。比如帮新人简单地整理西装下摆、礼服裙摆以及头纱,必要时召唤化妆师支援。
- 密切关注新人的需要。伴郎伴娘最重要是要有"眼色":开车门是伴郎的工作,接新人手上的东西,帮他们腾出手来保持良好的仪态;新人口渴时,递上水;看到新人热泪盈眶时,及时递上纸巾。婚礼中许多新人因为忙碌或是激动会忘记休息和饥渴,伴郎伴娘就一定记得提醒他们。
- 熟习新人的随身物品和工作人员安排,以便能更好地帮新人协调和分担。伴娘尤其要熟识新娘礼服所需搭配的鞋子、内衣和饰物,换下来的需小心保管。
- 合格的伴娘伴郎还要尽量起到疏导和安抚新人紧张情绪的作用。
使命二:新人代表
- 迎亲时:伴娘要想尽办法整整新郎,不要让他轻易将新娘娶走。即使是新娘的手帕交也要揣摩一下新娘的想法,尽量让新娘享受迎娶的喜悦和荣耀。伴郎则要替新郎与伴娘等姐妹团"交战",帮助新郎圆场和顺利娶得美人归。
- 迎宾时:伴娘的任务是接应新人和关注新人仪容,伴郎和男傧相们则需担当大部分的接待工作。
- 宴席中:当有人出了难题,而新娘略显为难时,伴娘要挺身而出,两肋插刀,在新娘旁边可不是腼腆的时候。伴郎帮新郎挡酒是责任所在,更不能推搪。
- 烛光中:为新人点上烛枪,并跟随在新人身后。
- 仪式中:迎送证婚人,敬父母和长辈发言时,迎送双方家长。
- 闹洞房:伴郎要带领宾客闹开头。(别误会,洞房闹得有趣,新人也会更有面子。)如果闹不起来,伴郎就要带头主持,闹开之后就要把握尺度,最后还要知趣地为新人送客。伴娘闹不闹随自己,只是千万别忘了察言观色,必要时要站出来替新娘挡挡驾或是想办法转移大家视线和注意力。你可以具体例举新郎、新娘的共同爱好,如网球、文学评论等)最后加上你和你的妻子(如果有的话)非常希望能继续和新郎及新娘保持友谊,这点很重要,因为这样你才能吸引观众,保证你和朋友蜜月后的友谊
选择
在一般的婚礼上,除了伴娘和伴郎之外,通常有两到六名傧相和引导。尽管有时难以作出选择,但也不应该有两位伴娘。当有两位好友可以作为伴娘的候选人时,通常只能选其中之一作傧相。然而有些新娘,确实有两位伴娘,一位未婚,一位已婚,这样也可以。此时,未婚伴娘可以承担伴娘的职责。婚礼上还会有一两个女花童,一两位托戒指的男孩以及听差。8到14岁的年轻亲属可以担任小引导或傧相。人数并不一定要求是双数,在行进的队伍中以有一名小引导或一名小傧相单独出现。
傧相婚否都可以,但无论是否已婚,称呼还叫bridesmaids而不是bridesmatrons。傧相年纪应当与新娘相仿。年纪较长的亲属和朋友可以担任接待工作或承担其他责任,而不应在傧相队伍中出现。尽管新娘可能一位傧相都不需要,她还是应该有一位陪从或伴娘,作为婚礼的见证人。
在婚礼上,傧相的数量不应当超过引导的数量。但通常引导数量更多一些。决定陪从数量的一个简便的好方法是,每五十位客人安排一名引导,而傧相的数量可据此确定。
与新娘年龄最接近的姐妹常被要求作为伴娘。如果没有年龄接近的姐妹,最好的朋友也可以。新郎通常选择兄弟或最好的朋友作为伴郎。有些新郎会让他父亲站在他们旁边。过去的说法是,新娘和新郎,只要可能,应当邀请曾经服务过的那些婚礼的所有主角。随社会流动性与日俱增,人们结婚的年龄跨度增大,朋友圈子不断变化,这种习俗日渐式微。当然如果这样做也很好:把他们看作老朋友而包括进来,但这已经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当引导和傧相是从亲属和关系非常密切的朋友中选出的时候,服务的邀请通常是直接发出的,或是打电话发出的。一宣布订婚,就应该开始与他们联系,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一旦有人拒绝,能有足够时间找人替代。然而,除非有非常充分的理由,没有人会拒绝担任婚礼陪从的机会,特别是伴娘更是如此。如果问题是出在费用上,应当诚恳地向新娘或新郎解释。他们也许提供交通工具,帮助购买或租借服装,或者支付费用,这样一来朋友会接受。如果在最后时刻,引导或傧相不得已无法出席,新娘或新郎可以请其他朋友补充空缺。这样做,朋友并不会被冒犯,而是被看作是能够在紧急时刻被召唤的非常亲密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