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人

傣族人,一般指中国境内的泰族人。傣族人遍布泰国、老挝、缅甸、越南、柬埔寨、印度、中国等多个国家;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云南高原的热带河谷及温度较高的坝子(高原盆地)。
- 中文名称 傣族人
- 外文名称 Tai people
- 定义 一般指中国境内的泰族人
- 分布 中、越、柬、老、泰、缅、印等国
历史渊源
傣族源于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在傣族先民活动的澜沧江、怒江中上游一带,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其中的玉水坪文化遗址(位于怒江州兰坪县通甸镇)经鉴定至少有10000年以上、塘子沟文化遗址(位于保山市隆阳区蒲缥镇)经鉴定至少有8000年以上。
至少在3000千年以前,傣族先民已经在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形成一些部落小国,其中以"勐掌"("勐"意为"地方、国家","掌"意为"象","勐掌"即"象之地"或"象之国","勐掌"包括澜沧江沿岸的保山盆地、杉阳盆地、漕涧盆地)势力最大。汉朝史学家司马迁在其《史记》中将"勐掌"记为"乘象国"。
公元前5世纪,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的傣族先民以"勐掌"为中心组成联盟国家,"勐掌"君王成为整个联盟国家的共主,各"勐"(国)百姓称其为"诏隆"(多译写为"九隆"、意为"大王")、各"勐"(国)君王称其为"哀隆"(多译写为"哀牢"、意为"大哥"),"勐掌"也因此被称作"勐达光"(意为"中央之国"或"中心之国","达光"本意为"目光焦聚的地方",延伸为"中央、中心")。《华阳国志》、《后汉书》等汉文典籍将这个联盟国家记为"哀牢国",《嘿勐沽勐》等傣文典籍将这个联盟国家记为"勐达光"(音译为"达光国"、意译为"中央国"或"中心国")。
公元前2世纪末,汉朝征服"勐达光"(哀牢国)东面的"雟"、"昆明"、"滇"等部族和国家,顺势进入"勐达光"(哀牢国)设立军事据点(县);之后百余年,"雟"、"昆明"、"滇"等族接连反汉,陆续被汉朝军队追入"勐达光"(哀牢国);傣族先民吸收大量"嶲"、"昆明"、"滇"等族人口后,形成势力庞大的民族集团。
人口分布
全球有6800万左右的傣族人,主要分布在泰国、老挝、柬埔寨西北部、越南西北部、中国云南西部和南部、缅甸东部及北部、印度东北部等国家和地区。
中国境内有123万左右的傣族人,主要分布在伊洛瓦底江上游的支流域、怒江流域、澜沧江流域、红河流域、金沙江流域。
语言文字
傣语属于东亚(汉藏)语系。
傣语分为暹罗方言(泰国中南部、老挝南部、柬埔寨西北部)、兰纳方言(泰国北部、老挝北部、越南西北部、缅甸掸邦东北部、中国云南南部)、大泰方言(缅甸中北部、印度东北部、中国云南西部)等三大方言。
傣文源于古印度的婆罗米文。
婆罗米文的变体巴利文伴随佛教经斯里兰卡传到东南亚各地,被东南亚各民族所吸收后,傣族先民又集东南亚各种文字之所长创制了各种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