偿二代
中国保监会在2012年初发布《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规划(简称偿二代)》,提出要用3至5年时间,形成一套既与国际接轨、又与我国保险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
该体系用来监控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这是银保监会对保险公司监管的核心指标,类似银监会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
因此,"偿二代"也经常被类比为是保险业的"巴塞尔协议III"。相比于以规模为导向的"偿一代","偿二代"则以风险为导向,这使得不同风险的业务对资本金的要求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从而显著影响保险公司的资产和负债策略。
- 中文名称 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规划
- 行业 保险业
- 简称 偿二代
- 来源 中国保监会
简介
偿二代,即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中国偿二代建设的目标是要科学准确的计量风险并提高对风险的敏感度,推动行业不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也为其他新兴市场提供改革经验。
内容介绍
中国偿二代在采纳国际通行的三支柱框架的同时,在风险分层理论、三支柱的逻辑关联、资产负债评估框架、寿险合同负债评估、风险管理要求与评估(SARMRA)、风险综合评级(IRR)、市场约束机制等多个方面,充分体现了中国新兴保险市场的特征,具有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多轮定量测试结果表明,中国偿二代是一套科学的监管体系,实现了预定的建设目标。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以及偿二代实施,中国保险市场将更开放、更有效率,对全球保险市场的持续发展和国际保险监管规则的建设,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发展历程
偿二代建设于2012年启动,经过三年努力,2015年2月,偿二代正式发布并进入实施过渡期。2016年1季度起,"偿二代"监管体系正式实施,保险公司只向保监会报送偿二代报告,停止报送偿一代报告。这意味着我国保险监管将全面实行"风险导向"新制度,实现质变。
2016年6月12日,国内首家保险交易所--上海保险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上海陆家嘴金融论坛举行。保交所为保险、再保险资管产品,以及衍生产品的交易提供场地设施和服务,并制定相关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