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捻子
2022-06-27 16:04:44 百科资料
- 中文名 倒捻子
- 拼音 dǎo niǎn zǐ
- 又名 倒捻子、倒黏子、都捻子
概述
dǎo niǎn zǐ
倒捻子
常绿小乔木可用以染色。亦写作"倒捻子"。
捻子,又名倒捻子、倒黏子、都捻子,也叫山捻、岗捻等,学名则叫桃金娘,属桃金娘科,常绿灌木,夏开淡红色花,浆果大如樱桃,熟时暗紫色,产于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地。其得名之由,盖因其"子如软柿,头上有四叶如柿蒂,食者必捻其蒂,故谓之倒捻子"。又因其子状如乳头,海南别名叫"山乳"("乳"读若"尼")。对其茎叶花果的描述,还是古书中来得生动。唐刘恂《岭表录异》:"倒捻子,窠丛不大,叶如苦李,花似蜀葵,小而深紫。""其子外紫内赤,无核,食之甜软,甚暖腹,兼益肌肉。"宋苏轼《海漆录》卷五云:"吾谪居海南,以五月出陆至藤州,自藤至儋,野花夹道,如芍药而小,红鲜可爱,朴薮丛生,土人云倒捻子花也。至儋则已结子如马乳,烂紫可食,殊甘美,中有细核,并嚼之,瑟瑟有声。"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