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修齐治平

2022-07-10 21:13:43 百科资料

修齐治平,汉语词语,拼音是xiū qí zhì píng,意思是 指提高自身修为,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国家,安抚天下百姓苍生的抱负,泛指伦理哲学(比如齐家的孝,治国的忠,平天下的义)和政治理论。出自 《礼记·大学》。

  • 中文名称 修齐治平
  • 出处 《礼记·大学》
  •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
  • 拼音 xiū qí zhì píng
  • 注音 ㄒㄧㄨ ㄑㄧˊ ㄓㄧˋ ㄆㄧㄥˊ

汉语发音

  成语:修齐治平

宗城王正和(王忠)楷书修齐治平

  发音:xiū qí zhì píng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

  示例: 廖仲恺《孙文主义丛刊序》:"先生倡行易知难之说及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大纲,于~之道。"

词语出处

  修齐治平出于 《礼记·大学》。

原文

  古之欲明①明德②于天下者,先治③其④国。欲治其国者,先齐⑤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⑥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⑦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⑧其知。致知在格物⑨,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⑩皆以修身为本。

注释

  ⒈明:阐明

  ⒉明德:光明的德性

  ⒊治:治理

  ⒋其:他的

  ⒌齐:整治

  ⒍修:修养

  ⒎正:端正

  ⒏致:这里是充实的意思

  ⒐格物:穷究事物的原理。格:推究,探究

  ⒑壹是:一切、一律、一概。壹:一

译文

  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就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就要先端正他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就要先使自己心意诚实;要使自己心意诚实,就要先充实知识;要充实知识,又取决于对天下事理的推究。对天下事理的推究之后,才能充实知识,获得知识后 心意才能真诚,使自己心意诚实之后,才能端正自己的思想,端正自己的思想之后,才能进行自我修养,进行自我修养之后,才能整顿好家,整顿好家之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之后,才能使美德彰明于天下。从高高在上的天子一直到平民百姓,无一例外都要以修身养性作为人生的根本。

词语应用

  儒家用语。"修",指修身;"齐",指齐家,"治",治国,"平",平天下。他们以"修身"为中心,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主张由近及远,由己及人,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形成封建伦理政治哲学的整个体系。这样,儒家的道德论便更加系统化、理论化。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