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依潘龙

2022-07-03 02:27:07 百科资料

依潘龙(学名Epanterias)是种巨型兽脚亚目恐龙,生存于侏罗纪晚期的提通阶,年代为1亿4680万年前的侏罗纪末期。是目前第二大的异特龙科恐龙,也是侏罗纪体型第三大的食肉恐龙,体型仅小于蛮龙属和食蜥王龙属。被认为是侏罗纪末期提通阶的顶级掠食者。根据唯一的标本表明,依潘龙长12米,体重6.5吨,臀高3.5米。

  • 中文名 依潘龙
  • 拉丁学名 Epanterias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简介

  依潘龙(学名:Epanterias)是种巨型兽脚亚目恐龙,生存于侏罗纪晚期的提通阶。依潘龙是由爱德华·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在1878年命名,模式种是合依潘龙(E. amplexus),体长12米,体重7吨,是第二大的异特龙科,仅次于食蜥王龙的14米,8.2吨。

依潘龙的复原图

  依潘龙的化石发现于科罗拉多州的莫里逊组,年代是1.468亿年前的侏罗纪末期。化石(编号AMNH 5767)包含三节部分脊椎、一个鸟喙骨、以及一个跖骨。科普最初认为依潘龙是种蜥脚下目恐龙,依潘龙后来被改归类于兽脚亚目。在1988年,葛瑞格利·保罗(Gregory S. Paul)将合依潘龙改归到异特龙属内,成为合异特龙(A. amplexus);甚至有科学家提出,这个化石其实是脆弱异特龙(A. fragilis)的超大型个体。依潘龙因其具大体型而著名,身长估计为12米7吨,臀高3.5米,与小型个体的暴龙一样大。依潘龙也是侏罗纪最大的食肉龙之一,体型只小于蛮龙和食蜥王龙。

  在2010年,葛瑞格利·保罗、肯尼思·卡彭特(Kenneth Carpenter)发现依潘龙的化石来自于莫里逊组的较高地层,而脆弱异特龙的化石来自于较低地层,两者可能生存于不同时代。但他们也提出依潘龙的正模标本缺少可供鉴定的特征,因此状态是个疑名 。

  伊潘龙的体重下限大小通过7.4米的跃龙推算下限是6500kg,上限估计是7500kg,被认为最可能重7000KG。体重接近大型鲨齿龙科的成员如魁纣龙属和索伦龙属。

依潘龙模型

  辨认要诀:脑袋中等大小,身材较大,前肢爪子大小中等偏大。

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兽脚亚目 Theropoda

  科:

  异特龙科 Allosauridae

  属:

  依潘龙属 Epanterias

  Cope, 1878

  种:合依潘龙 E. amplexus Cope, 1878 (模式种)

异特龙想象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