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侗乡风雨桥

2022-07-07 19:50:21 百科资料

侗乡风雨桥是侗族人民标志风物,也是传统交通建筑。此桥又称"花桥",以其能避风雨并饰彩绘而得名。是一种集桥、廊、亭三者为一体的桥梁建筑,是侗族桥梁建筑艺术的结晶。桥壁上或雕或画有雄狮、蝙蝠、凤凰、麒麟等吉祥之物图案,形象诙谐洒脱,古香古色,栩栩如生。

  • 中文名称 侗乡风雨桥
  • 别称 侗乡花桥
  • 所属地区 侗乡
  • 所属民族 侗族

建筑设计

  这种桥由下、中、上三部分组成。下部是桥墩,用大青石围砌,以料石填心,呈六面形柱体,上下游均为锐角,以减少洪水的冲击。中部为桥面,采用密布式悬臂托架简支梁体系,全为木质结构。桥梁跨度一般不超过10米,以适应有限的木材长度。上部为桥面廊亭,采用榫卯结合的梁柱体系联成整体。廊亭木柱间设有座凳栏杆,栏外挑出一层风雨檐,既增强桥的整体美感,又保护桥面和托架。桥架就放在桥墩上面,而桥墩与桥台之间没有任何铆固措施,只凭桥台和桥墩起着架空的承台作用。它反映出侗族人民的力学水平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风雨桥优美坚固,既可供人行走,又可挡风避雨,还能供人休息或迎宾接客。风雨桥遍布侗乡,尤以广西三江、龙胜,湖南通道,贵州从江、黎平等地为最多,据有关部门统计,这些地区共有风雨桥330余座,仅黎平肇兴附近的河溪上就有5座风格各异的风雨桥。

  风雨桥亦称花桥,兴始于汉末至唐代的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现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极富民族气质。狭义上,指侗族的一种交通风格,广义上指百越交通建筑风格,通常由桥、塔、亭组成。风雨桥大多以杉木为主要建筑材料用木料筑成,靠榫衔接,风格独特,建筑技巧高超。桥梁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一的孔眼,以榫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桥身以巨木为梁。从石墩起,用巨木结构倒梯形的桥梁,抬拱桥身,使受力点均衡。桥面铺板,形成长廊式走道,两旁铺设长凳,供来往行人休息。石桥墩上建塔、亭,有多层,每层檐角翘起,绘凤雕龙。桥檐瓦梁的末端塑有檐玲,呈丹凤朝阳,鲤鱼跳滩、坐狮含宝形状。正梁顶上塑有双龙抢宝,还配以彩画,点缀其上。顶有宝葫芦、千年鹤等吉祥物。棚顶都盖有坚硬严实的瓦片,凡外露的木质表面都涂有防腐桐油,可久经风雨,仍然坚不可摧。

  风雨桥是侗族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在侗乡,纵横交错的溪河上都建有风雨桥,人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河床的宽度大小,设计出各式各样的风雨桥。大多数的风雨桥为亭楼式,长廊顶部竖起多个宝塔式楼阁,楼阁飞檐重叠,桥身庄重巍峨。桥面两侧有精致的栏杆和舒适的座位,可供人们憩息。

历史传说

  古时候,一个小山寨,只有十几户人家。有个小山寨里有个小后生,名叫布卡,娶了一个妻子,名叫培冠。夫妻两人十分恩爱,几乎是形影不离。每天两人干活回来,一个挑柴,一个担草;一个扛锄,一个牵牛,总是前后相随。

  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往上涨。布卡夫妇急着去西山干活,同往寨前大河弯的小木桥走去。正当他们走到桥中心,忽然一阵风刮来,刮的卡布睁不开眼,妻子跌入河里。卡布睁开眼一看,方知道给刮下河去了,就一头载进水里,潜到河底。可是来回寻找了好几次,却不见妻子的影子。乡亲们得知了,也纷纷前来帮卡布寻找妻子,找了半天工夫,还是找不到他的妻子。

  原来在河弯深处有只螃蟹精,把她卷进河底岩洞里去了。螃蟹精变成了一个俊俏的后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还打了它一个巴掌。螃蟹精马上露出凶相来威逼培冠。培冠大哭大骂,哭骂声在水底一阵阵传到上游的一条花龙耳里。这时风雨交加,浪涛滚滚,只见浪里有一条花龙,昂首东张西望。龙头向左望,浪往左打,左边山崩;龙头往右看,浪往右冲,右边岸裂。顷刻间,小木桥被波涛卷得无影无踪!可是花龙来到布卡沙滩边,龙头连点几下之后浪涛就平静了。随后,花龙在水面打了一个圈,向河底冲去。顿时,河底咕噜咕噜的响声不断传来,大漩涡一个接一个飞转不停……接着,从水里冒出一股黑烟,升到半空变作一团乌云。花龙也紧追冲上半空,翻腾着身子,把黑云压了下来,终于压得它现出原形--原来是只鼓楼顶一般大的黑螃蟹。黑螃蟹慌慌张张地逃跑,爬上崖壁三丈高。花龙到水里翻个跟斗,龙尾一摆,又把螃蟹横扫下水来。这样连都几次,把螃蟹弄得筋疲力尽,摇摇晃晃爬向竹林,想借竹林挡住花龙。可是花龙一跃腾空,张口喷水,喷得竹林一片片倒塌下去,螃蟹又跌进河中。花龙紧紧追进水底后,浪涛翻腾着便顺河而下,这时再也看不见黑螃蟹露面了。后来,在离河弯不远露出一块螃蟹形状的黑色大石头,就是花龙把螃蟹精镇住的地方。这块大石头,后人称它为螃蟹石。

  河水平静后,人们听到对面河滩上有个女人叫唤的声音。布卡一看,那女人正是自己的妻子。当布卡游到妻子身边,她对布卡说:"多亏花龙搭救啊!"大家才知道是花龙救了她,都很感激花龙。这时花龙往上游飞回去了,还向众人频频点头……

  这件事让小山村沸腾了,也很快传变了整个大侗乡。大家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桥,改建成空中长廊式的大木桥,还在大桥的四条中柱刻上花龙的图案,祝愿花龙福寿无疆,平安吉祥。后来,侗乡人们大都把风雨桥建在溪河上,这不仅仅是给人们提供交通便利,且有镇邪和留财之意。

典型代表

  三江侗族自治县的风雨桥

  (一)程阳风雨桥

  程阳风雨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县林溪乡境内,是广西壮族地区众多具有侗族韵味风雨桥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程阳风雨桥是建筑的集大成者,集桥、廊、亭三者于一身,在中外建筑史上独具风韵。程阳桥建于1916年,主要由木料和石料建成,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这座横跨林溪河的大桥,为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2台3墩4孔。墩台上建有5座塔式桥亭和19间桥廊,亭廊相连,浑然一体,十分雄伟壮观。据有关资料记载,该桥与我国的石拱赵州桥、铁索泸定桥及罗马的钢梁诺娃上的沃桥齐名,为世界四座历史名桥之一。桥面架杉木,铺木板,桥长64.4米,宽3.4米,高10.6米,桥的两旁镶着栏杆,好似一条长廊;桥中有5个多角塔形亭子,飞檐高翘,犹如羽翼舒展;桥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画。整座桥雄伟壮观,气象浑厚,仿佛一道灿烂的彩虹。它的建筑惊人之处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全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却一丝不差。桥上两旁还设有长凳供人憩息。

  (二)世界最长风雨桥――三江风雨桥

  三江风雨桥横跨在三江县城浔江河上,桥宽16米,桥长368米,比此前世界纪录保持者湖南龙山县捞车惹巴土家风雨桥长79米。桥上建有284间桥廊,7个亭塔各有特色。桥廊全部为悬山顶,有多层重檐,高低错落。亭塔顶端的葫芦串,廊脊上的双龙抢宝等装饰物,均为透明的玻璃钢制作,内装灯光,晚上通体明亮。整座桥飞檐斗拱,悬柱翘梁,叠彩集翠,汇侗族大建筑之精华。其规模之宏伟,其技艺之精巧,堪称为当今世界廊桥之最。

  工程项目由著名侗族木匠师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杨似玉及7个木构建筑工程队共150多人承建。2009年年9月,投资5000多万元兴建的三江风雨桥水泥结构部分竣工并通车。2010年3月,风雨桥木构建设部施工,修桥所需的全部1800多立方米木材。三江风雨桥已于2010年12月底竣工。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