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侏儒海马

2022-07-03 00:42:50 百科资料

自我介绍侏儒海马,国家地理2009十大新物种之一。是科学家在红海和印度尼西亚的珊瑚礁中发现的,共5种新海马物种,所有这些被打上侏儒标签的海马身长均不足2.5厘米,是已知体型最小脊椎动物之一。

  • 中文名称 侏儒海马
  • 别名 侏儒海马
  • 原产地 红海
  • 功能 观赏
  • 体型 小型

历史

  侏儒海马是发现的第一批新海马物种,其中的瓦里岛海马以印尼苏拉威西中部一座岛屿的名字命名。除了这座岛屿,人们尚未在其它任何地方发现瓦里岛海马的踪影。

  科学家在红海和印度尼西亚的珊瑚礁中发现了5种新海马物种,所有这些被打上侏儒标签的海马身长均不足2.5厘米,是已知体型最小脊椎动物之一;其中一只被命名为瓦里岛侏儒海马。这些生活隐秘的海马之所以能够被发现,还要感谢水下摄影师和潜水员敏锐的眼睛。

适合人群

  不建议饲养

常见病

  肠胃病

  症状及病因:此病是由于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多发生在海马细苗阶段。得此病的海马肛门松弛、红肿附有白色物。其肠胃胀大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粘液流出。病海马行动痴呆、迟缓漂浮于水面。食欲减退鱼体消瘦衰弱致死。

  防治方法:保持水质和饵料清洁,适当减少投饵量能使病情减轻。用氯霉素、合霉素、青霉素、*霉素等抗生素防治也有效。使用方法是全池泼洒,每立方水体100—200万单位。2—3天换水的同时下药一次直至病态消除为止。此法用于预防效果更佳,做法是:从苗初生开始用药,坚持半个月可提高成活率。

  适用药物:氯霉素、合霉素、青霉素等抗生素。

  肤毛病

  病因及症状:海马体表被水螅虫或种形虫等寄生。此病对海马苗危害较大。得此病的海马全呈毛虫状,常因身体负担过重,活动不便,焦躁不安,挣扎摆动,摄食困难渐渐体弱致死。海马仔和成鱼患此病虽对其活动影响不大,但时间长而严重者常因引起的皮肤损烂、色素脱落,形成白斑,感染其他病菌而死亡。

  防治方法:用1‰福尔马林(甲醛)溶液浸溶30分钟。适用药物:福尔马林(甲醛)

  烂鳃病

  症状及病因:病原体是车轮虫,寄生在鳃部或体表整年均有发生。此病虽不是严重病害但在鳃部大量附生车轮虫,以引起鳃组织腐烂妨碍海马呼吸,损伤鳃组织产生毒素影响其生长,严重患者也会死亡。

  防治方法:用8ppm硫酸铜和1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5分钟对车轮虫有杀死作用且效果显著。此外用0.7ppm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混合剂进行全池浸浴,每隔一天施放一次。

  适用药物:硫酸铜、高锰酸钾、硫酸亚铁。

  气泡病

  病因与症状:此病多在水质不洁,强光照射或不及时换水,藻类大量繁殖情况时出现,尤其是雨后光线强时更易发生。病海马鱼体各处表皮隆起许多大小不等的气泡,影响正常生活,浮于水面,失去平衡,呼吸困难。最后气泡溃烂。细菌侵入,发生炎症;特别是长在吻部气泡能使海马呼吸闭塞雪生炎症而致死。

  防治方法:保持水质清洁避免强光直射;将病鱼移入新鲜水中及阴凉处;控制藻类繁殖这样病情可逐渐好转。用针刺破气泡放出气体能获得较好效果。用2.4‰的生石灰水浸浴病海马10分钟,或将病海马移至新鲜清洁海水中,加入0.1—0.2‰石灰浸浴消毒1—2次,或用5ppm的高锰酸钾海水溶液浸洗5—10分钟,或以1—2%的漂白粉进行治疗也有一定效果。不过漂白粉易变质,故每次用药时需先进行安全测试。

饲养注意事项

  海马不宜大小混养,因此应随着海马不断成长,按个体大小进行分池分批放养,并不断调整放养密度。

  海马对水中含氧量状况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变化较为敏感,因此,刚抽上来的海水,最好稍经沉淀以后再用。换水时,要预先测定水温和海水比重。水温控制在12—33℃之间,但温差不能过大。通常,水温在25—28℃时,每隔1—2天换水一次;冬天水温低,在20℃以下时,则4—5天换水一次。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