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子

侄子,汉语词汇,拼音zhí zī,为弟兄或其他同辈且又同姓男性亲属的儿子。亦称朋友的儿子,属于客套话。
- 中文名 侄子
- 读音 zhí zī
- 释义 弟兄或其他同辈男性亲属的儿子
- 英译 nephew
- 注音 ㄓㄧˊ ㄗㄧ
读音
英译:nephew。[英][ˈnefju:]、 [美][ˈnɛfju]
拼音:zhí zī
注音:ㄓㄧˊ ㄗㄧ
解释
侄子在上古和现代的含义完全不同,因此需要视所在时代来判别其含义。
旧义
在中古时期,女子称兄弟之子为侄子,本作侄子。姑侄对称,与亲兄弟之子无关。谓庶出的女儿。此义也作内侄,本作内侄。基于以上,为示区分说明,侄子之意若为旧义,拟作为"旧义侄子"。
《公羊传·成公二年》:萧同侄子者,齐君之母也。东汉·何休注:萧同,国名。侄子者,萧同君侄娣之子,嫁于齐(春秋之姜姓齐国),生顷公(齐顷公)。
一说侄子犹侄女,见清·孔广森《春秋公羊通义》卷八。
新义
直到唐宋,侄子才开始用来指称兄弟之子。叔侄对称。与姑侄对称。在此之前,兄弟之子称为兄子和弟子,多用作亲属的"转述叙称"称谓。
基于以上,为示区分说明,侄子之意若为新义,拟作为"新义侄子"。"新义侄子"属于我国古代宗亲的范畴,"侄新义子"也是现代最为普遍的意涵。该义也称为"脉侄",伯父伯母、叔父叔母对自己的称呼。
一、称弟兄或其他同辈男性亲友的儿子。与"叔侄"对称。
清《儒林外史》第二十三回:牛奶奶带着侄子复身走出来。
二、弟兄或其他同辈男性亲属的儿子。
现代·孙犁《秀露集·戏的梦》:侄子喂着两只山羊,需要青草。
社会称谓
本无亲属关系的人,为拉近关系,将挚友故旧之子也称为侄子。作为社会称谓语的侄子属于客套话。
现代社会,侄子指的是哥哥或者弟弟的孩子,与之类似的是外甥,外甥指的是姐姐或妹妹的孩子,自计划生育以来,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也就不知道侄子和外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