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作诠释

2022-06-26 17:14:29 百科资料

作诠释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zuò quán shì,指文章中对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作用是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 中文名称 作诠释
  • 解释 对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解释
  • 属性 说明方法
  • 优点 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定义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作诠释。

  作诠释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下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作诠释。

词语介绍

  作诠释这种说明方法,是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对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质和特点进行适当解说。

  例如《看云识天气》中提到的"虹",课文注释为:"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作诠释对说明的对象解说往往侧重于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变换位置。

区别相关

与下定义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下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

  而作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

  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

  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原因等。

  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

  如"《死海不死》一文"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用的便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这里的"死"指的是鱼虾草木的死,因为死海咸度很高,生物不能生长,所以叫"死海",这就部分地揭示了死海的特征。

与诠释

  诠释是指:

  1.加进书中的一段评论或解释性的文字。

  2.解说;解释;阐明。

  而作诠释是一种说明方法。

  区别:

  作诠释是解释,是大略;下定义是定义,详细,独一无二

例句

  1、这里所说的"某种意义",指的是能为收信者所感觉到、理解到的东西(信号或符号),反之,收信者所无法感觉和理解的,就不叫信息。

  --《漫谈信息》

  2、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奇妙的克隆》

  3、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4、一种叫自养。绿色植物都属于这一类。它们自己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的食物,满足生长的需要。

  --《食物从何处来》

  5、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

  --《看云识天气》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