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草不黄
2022-07-04 23:44:24 百科资料
关于此诗主旨,《毛诗序》云:“下国刺幽王也。四夷交侵,中国皆叛,用兵不息,视民如禽兽。君子忧之,故作是诗也。”宋朱熹《诗集传》云:“周室将亡,征役不息,行者苦之,故作是诗。”近人陈子展《诗经直解》云:“《何草不黄》,征役不息,征夫愁怨之作。”皆不误。 全诗以一征人口吻凄凄惨惨道来,别有一份无奈中的苦楚。一、二两章以“何草不黄”、“何草不玄”比兴征人无日不在行役之中,似乎“经营四方”已是征夫的宿定命运。既然草木注定要黄、要玄,那么征人也就注定要走下去。统帅者丝毫没有想到:草黄草玄乃物之必然本性,而人却不是为行役而生于世,人非草木,当不能以草木视之。而一句“何人不将”,又把这一人为的宿命扩展到整个社会。可见,此诗所写绝不是“念吾一身,飘然旷野”的个人悲剧,而是“碛里征人三十万”(唐李益《从军北征》)的社会悲剧。这是一轮旷日持久而又殃及全民的大兵役,家与国在征人眼里只是连天的衰草与无息的奔波。
- 作品名称 何草不黄
- 创作年代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 作品出处 诗经·小雅·鱼藻之什
- 文学体裁 诗歌
- 作者 民间创作
介绍
诗经·小雅——《何草不黄》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有芃者孤,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
注释
刺统治者征役不息,人民受难,不如野兽。
将:行也。
玄:赤黑色。矜(音官):通鳏。老而无妻的人。一说指危困可怜。
率:循。芃(音蓬):兽毛蓬松貌。
幽:深。栈车:役车。一说竹木之车。
赏析
《何草不黄》描写行役在外的征夫生活艰险辛劳,表达了对遭受非人待遇的抗议。诗的感情强烈,接连五个“何”字句的责问喷发而出,既是一种强烈的抗议,又是一种愤怒的揭露,特别是“哀我征夫,独为匪民”,画龙点睛,直揭主题。后两章正反烘托对比,旷野是老虎,野牛出没之地,加深“独为匪民”的情感,出没草丛有如狐狸,与坐着高车“行彼周道”的官员对比,更深刻地揭露出人世的不平。方玉润说:这是“亡国之音哀以思”,“诗境至此,穷仄极矣。”(《诗经原始》卷十二)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