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棘不去
何棘不去比喻做事要从最根本的地方做起,出自于《杂著十种》。
- 中文名 何棘不去
- 读音 hé jí bù qù
- 释义 做事要从最根本的地方做起
- 出处 《杂著十种》
基本简介
基本信息
【词目】斫其本,何棘不去
【注音】zhuó qí běn ,hé jí bù qù
【注释】砍断它的根,什么样的荆棘去除不掉呢?比喻做事要从最根本的地方做起。
2出处
清·王晫《杂著十种》
原文
终南之山⑴,有棘⑵盈径⑶,骨柔而刺密,触之者恒⑷胶结⑸不可解,不受伤不已⑹。人畏其刺,咸⑺迂⑻其途避之。一人义形于色⑼,褰裳⑽而入,欲节节而断之。孰⑾知左断于指,右曳⑿于臂,下钩其裾⒀,惫已甚。
君子曰:“斯人之疾⒁恶,是⒂已⒃;疾之而不以其道⒄。苟⒅挟斧斤⒆求其本而艾⒇之,何棘不去?”
注释
⑴终南山:山名,也叫南山,在今西安市南。
⑵棘:泛指多刺的灌木。
⑶径:小路。
⑷恒:常 ,经常。
⑸胶结:胶粘,粘结。
⑹已:停止。
⑺咸:副词,全都。
⑻迂:迂回,绕道。
⑼义形于色:脸上表现出义愤的神色。
⑽褰裳:揭起下身的衣服。褰,揭起;裳,下衣。
⑾孰:谁,哪一个。
⑿曳:拉,牵引。
⒀裾:衣服的前襟。
⒁疾:痛恨。
⒂是:对,正确,为“非”的反义词。
⒃已: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也”。
⒄道:正确的方法。
⒅苟:假如。
⒆斧斤:斧子。斤,斧头。
⒇艾:通“刈”(读音yì),割、砍。
译文
终南山,有荆棘布满道路,(它的)主干柔软刺很密,碰上它的人总是被缠上无法解脱,不受伤就没完。人们害怕它的刺,都绕路躲避它。一个人露出义愤的样子,撩起下衣进去,想一节节地折断它们。哪知左边手指掐断了它,右边的手臂被拉住了,上衣前襟被钩住了,狼狈不堪。君子说:“人痛恨丑恶,的确是应该的;痛恨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如果拿斧子找到它的根砍断它,什么荆棘不能铲除除呢?”
解析
结尾一段借君子之口的议论增强了本文议论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说明做好一件事情,仅有良好的主观愿望是不够的,还要有正确的途径和方法。[1]
作者简介
王晫,初名斐,字丹麓,号木庵,自号松溪子,浙江钱塘人。生于明末,约生活于清顺治、康熙时。顺治四年秀才。旋弃举业,市隐读书,广交宾客。工于诗文。所著有《今世说》共八卷、《遂生集》十二卷、《霞举堂集》三十五卷、《墙东草堂词》及杂著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