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体谅模式

2022-07-05 11:17:04 百科资料

体谅模式是由英国德育专家迈克菲尔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

  • 中文名称 体谅模式
  • 特征 坚持性善论
  • 特征2 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
  • 特征3 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
  • 作用 一种德育模式

基本信息

  该模式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它以一系列的人际与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按照麦克费尔的观点,道德教育的任务应当建立在体谅的基本核心之上。这种基本核心是所有的人自然具有的,而且"根据经验可以证实,人的相似之处是深刻的,人的不同之处是表面的"。对于道德发展来说,给机会表达隐藏于心中的敏感点,是至关重要的。

理论假设

  a.帮助学生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是教育的职责。b.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c.鼓励试验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d.教育即学会关心。

特征

  体谅模式的理论特征有:

  1、坚持性善论;

  2、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

  3、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

  4、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

特色

  有助于教师较全面地认识学生在解决特定的人际-社会问题的各种可能反应; 有助于教师较全面地认识学生在解决特定的人际-社会问题时可能遭到的种种困难,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关心;它提供了一系列可能的反应,教师能够围绕大家提出的行动方针进行讲座或根据它们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道德教育迈克菲尔等人编制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人际-社会情景问题教材--《生命线丛书》。这套教材是实施体谅模式的支柱,它由三部分组成,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呈现越来愈复杂的人际与社会情境。

  第一部分:《设身处地》。含《敏感性》、《后果》、《观点》三个单元,所有情境都是围绕人们在家庭、学校或邻里中经历的各种共同的人际问题设计的。

  第二部分:《证明规则》。含《规则与个体》、《你期望什么?》、《你认为我是谁?》、《为了谁的利益?》、《我为什么该?》5个单元,情境所涉及的均为比较复杂的群体利益冲突及权威问题。

  第三部分:《你会怎么办?》。含《生日》、《幽闭》、《悲剧》等6本册子,向学生展示以历史事实或现实为基础的道德困境。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