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体育运动心理学

2022-06-29 18:30:44 百科资料

体育运动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训练和运动竞赛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它帮助体育运动员了解体育运动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掌握克服竞争所带来的紧张心理与焦虑的调节方法。在当代体育竞技水平差距日益缩小的条件下,维持良好的竞技心理状态,是在比赛中获取胜利的重要条件。世界各国都比较注重体育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 书名 体育运动心理学
  • 作者 马启伟/张力为
  • 类别 教材
  • ISBN 9787533828592
  • 学科 运动心理学

学科介绍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近年来,心理科学的分支--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有很大的进展。体育教学是一种向学生身心施加影响的过程,有很多方面都要涉及心理学,例如对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的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以及发展体质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等,都离不开心理学知识。借助心理科学的研究,可以保证体育教学论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坚实性。心理学作为体育教学论的科学基础,突出地表现在利用它对儿童和青少年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的研究成果上。

发展历史

  1923年,被称为美国体育运动心理学之父的格里夫斯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开设了世界上第一门体育运动心理学课程;1925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体育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系统地进行了一系列的体育运动心理学实验,这一事件在体育运动心理学发展历程中起了划时代的作用。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有运动技能学习,运动技能操作以及体育运动中的个性问题。1926年他编写了世界上第一部体育运动心理学教科书《教练心理学》;1928年,又出版了《运动心理学》。

  在20世纪20--30年代。前苏联的体育运动心理学也处于萌芽和初创阶段。莫斯科体育学院和列宁格勒体育学院的心理学教研组研究了训练过程中技能形成的特点,体育活动对发展知觉,记忆,注意和想象的影响,以及体育对个性形成,智力发展的作用等课题。在20世纪40--50年代,体育运动心理学处于缓慢发展阶段。许多运动技能学习实验室相继建立。在20世纪60--70年代,体育运动心理学处于飞速发展阶段。标志有二:第一,1965年,在罗马召开了第一届运动心理学会议,成立了国际运动心理学会;第二,1970年《国际运动心理学杂志》创刊,沟通了世界各国运动心理学研究信息,推动了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科学研究。

研究任务

  1、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比如:在体育活动中存在自信心方面的男女性别差异吗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

  2、研究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比如:有氧训练对人的焦虑水平有哪些短期效应和长期影响长期的运动训练会,促进或改变运动员的个性吗体育活动,会加强残疾人生活中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吗。

  3、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比如:如何克服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高原现象,如何利用迁移规律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哪些影响运动技能掌握,提高的重要心理因素更多地受遗传因素制约。

  4、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比如:比赛中的最佳唤醒水平是什么如何在比赛中达到最佳,唤醒水平如何区分和评定运动员的心理负荷,和心理疲劳优秀运动员在比赛的关键时刻,运动操作的注意中心是什么。

作用意义

  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对体育运动的教学,训练,竞赛与选材有着重要作用。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解决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状态与各种心理活动的具体规律,揭示了青少年学生和运动员的心理特征,为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教学,训练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有效地影响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运动训练,除了身体,技术,战术训练外,还包括专门的心理训练,才能构成现代运动训练的完整体系。整个运动训练都含有心理结构。只有了解身体素质的心理特点,才能有效地指导运动员进行身体训练。运动技术训练是在心理活动的支配与调节下逐渐使动作达到自动化的过程,运动技术水平,依赖于心理过程的机能特性和发展水平。如运动表象,空间,时间定向与判断,反应,思维及注意,情绪等,这些因素都参与了技术动作的调节,是提高技术动作水平的基础。

  比赛双方在身体能力和技术,战术水平的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心理因素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对实力相当的两队来说,心理因素的训练和心理能量的发挥,往往在竞赛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两队交锋,可以说心理能力强者胜。运动员的选拔内容必须包括心理因素。心理选材要依靠一套心理测量,心理实验,心理调查等许多心理测定手段,并根据体育运动学所提供的原理,制定心理素质测验的标准。

研究范围

竞技运动领域

  竞技运动领域主要是围绕运动员的心理评定,心理选材,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工作进行的。

体育教育领域

  体育教育领域主要围绕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增进心理健康两个问题进行的。

大众健身领域

  大众健身领域主要围绕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这两个方面进行的。分析: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

工作领域

  运动员心理特征评定

  运动员心理特征评定是心理咨,心理技能训练和心理选材的基础。通过对运动员心理特征的评定,可以了解不同运动项目之间的心理差异,了解不同运动员之间的心理差异,这既可以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技能训练,同时,也可以为运动员的心理选材提供参考标准。

  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和心理咨询

  中国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和心理咨询工作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起初对射击射箭运动进行心理技能训练和心理咨询,后扩展到跳水,游泳,体操,田径等运动队。近年来,优秀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范围正在由小到大,其方法也正在由单一到多样,一步一步深入发展起来,心里技能训练的效果正在日益明显地体现出来,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承认。

  运动员心理选材

  一般来说,心理选材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确定出某个专项的关键性心理特征,方法有专家评判,多元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等。

  2、确定出关键性心理特征中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选材性心理特征。

  3、以较高水平运动员为参照体,制定选材模式,包括少年运动员的常模。

  4、对于根据以上模式选择出的运动员进行追踪研究,以检验这一模式的有效性并发现问题,进一步完善选材模式。

  解决传输系统问题和培训教练员

  在教练员的培训过程当中,需要强调的重点是:

  1、使教练员具备从科学角度而不是经验角度理解运动员心理问题的意识,认识到科学和经验有时是不一致的。

  2、使教练员懂得有必要首先考察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心理学原则。

  3、使教练员具体掌握可操作性较强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和心理调节方法,以便在实践中应用。

  4、使教练员认识到心理技能训练同技能训练,身体训练一样是十分艰苦,长期的工作。

小学生心理

  身体是心理的物质基础,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但是心理对身体又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学在注意到学生的身体发展特点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小学阶段,跨越了六七岁至十一二岁六个年龄期,是儿童向少年发展的时期。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已经发展到可以从事游戏和简单运动所需要的敏捷、协调、平衡和一些轻度的力量活动。他们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感知比较笼统,不精确(对抽象的感知尤其如此),但正在向精确方向发展。

  2、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有意注意正在发展,存在"好奇心"。

  3、以无意识记、机械识记、形象识记为主,理解识记较差,但正在发展。

  4、情感不稳定,易冲动,缺乏理智控制,常"破啼为笑",喜怒于形,但正在由外显向内隐发展。

  5、意志比较薄弱,主动性、独创性、坚持性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但正在发展。

  6、个性开始形成,但处于幼稚期,可塑性大,自我意识、道德意识正在萌芽,喜欢模仿。

  7、根据这些特点,小学生的体育教学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具体性、情节性(如模拟游戏)、教学组织的灵活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运动负荷适量,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并注意培养集体活动的良好习惯。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