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钾血症肾病
- 挂什么科 肾内科
- 哪些症状 心律失常、烦渴多饮、多尿、夜尿增多、四肢无力、肠麻痹软瘫、腱反射消失、高血钾、低钾血症、甲亢危象
- 好发人群 所有群体
- 需做检查 血液检查、尿常规、肾功能检查、尿液分析
- 引发疾病 肾盂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
病因
引起低钾血症的病因主要有:钾摄入不足;丢失过多(消化道丢失及尿中丢失);各种利尿药及类固醇激素的应用;慢性肾脏疾病,如肾小管酸中毒、 Bartter综合征、Liddle综合征、肾素分泌瘤、库欣综合征及羟化酶缺乏疾病等。非肾源性低血钾肾脏排钾并未增加,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细胞摄钾增多,亦为低血钾的常见原因之一。
症状
低钾血症肾病的表现主要是肾小管功能损害,以浓缩功能减退为主,表现为烦渴、多饮多尿、夜尿增多、甚至出现肾性尿崩症,对加压素反应不佳;尿中伴有少量蛋白尿和管型;失钾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肾间质受损后,因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而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该病易并发肾盂肾炎,出现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随病程进展逐渐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除肾病症状以外,患者全身表现主要有低血钾症状,如四肢肌无力、肠麻痹软瘫、腱反射减弱、心律失常等。
检查
1.尿液检查
可见尿蛋白和管型,并发感染时见较多白细胞。尿浓缩稀释试验显示浓缩功能减退,尿比重降低(酚红及对氨基马尿酸排泄率降低),尿前列腺素E增多。
2.血液检查
疾病早期血肌酐和尿素氮可正常;随疾病进展发生肾功能衰竭时,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增高。特征性改变为血钾降低,肾素和醛固酮升高。
3.肾活检及影像学检查
伴随钾丢失的特征性结构改变为小管上皮出现空泡,是由于细胞内质网的池扩张。这种损害主要限于近端小管,远端小管仅有局灶性改变。
鉴别
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间质性肾炎相鉴别。如慢性肾盂肾炎,高血钙肾炎等。
并发症
本病易并发肾盂肾炎及全身表现的低血钾症状;重者随病程进展逐渐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
预防
预防:积极诊断和治疗原发病,祛除引起低血钾的各种诱因,努力纠正低血钾,以预防病情发展和加重。
治疗
低钾血症肾病由低血钾造成的疾病,因此针对低血钾的治疗是最根本的治疗。由于低血钾如不及时纠正后果严重,所以必须掌握总的治疗原则,即去除低血钾的病因。因各种原因造成细胞内、外钾离子重新分布所致的低血钾一般是短暂的,程度较轻可不需治疗,但如低血钾较为严重时则必须予以补钾。低血钾程度较轻时一般可给予口服氯化钾。如患者长期补钾,可予以缓释剂型的氯化钾,如氯化钾缓释片以减少对胃肠的刺激和血钾浓度的波动。缺钾严重或禁食等原因不能口服者则应予以静脉补钾,以氯化钾为最常用。伴有高氯性酸中毒的低血钾患者,如有明显肾小管酸中毒症状,则不宜用氯化钾补钾,除非紧急情况,一般宜用不含氯的钾盐。对于少尿患者特别是同时加用保钾类利尿药的患者,在补钾时切记矫枉过正而引起高血钾。反之,伴有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在纠正酸中毒时可进一步加重低血钾,因此应相应提高补钾的数量和速度。
饮食
一、低钾血症肾病食疗方
1、黄芪粳米粥
[用料]:取黄芪60克,粳米50克,红糖少许。
[制法]:先将黄芪加水煎煮40分钟,取药汁与粳米共同煮粥,加入红糖烊化后食,每天2次,早晚各1次。
[功用]:具有补脾益胃的作用。
2、茯苓粳米粥
[用料]:取白茯苓15克(研成细末)、粳米50克。
[制法]:两者煮粥食,每天1剂。
[功用]:具有益心脾、利水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3、芡实粥
[用料]:芡实30克,糯米30克,白果10枚。
[制法]:先净白果去壳去芯,将白果与芡实、糯米共同煮成粥。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
[功用]:宜平肝潜阳,以固肾为主。
4、茯苓赤小豆粥
茯苓25克,赤小豆30克,大枣10枚,粳米100克。
先将赤小豆冷水浸泡半日后,同茯苓、大枣、粳米煮为粥。早晚餐温服食。
5、茅根豆粥
鲜茅根200克,粳米200克,赤豆200克。
鲜茅根加水适量,煎汁去渣,加入粳米、赤豆,煮成粥。每日分3~4次服食。
6、玉米豆枣粥
玉米50克,白扁豆25克,大枣50克。
将上3味共煮成粥,每日食用1次。
7、灯心花鲫鱼粥
灯心花5~8札,鲫鱼1~2条,白米30克。
将鲫鱼去鳞和内脏,用纱布包好,与灯心花、白花同煮成粥。连服2~4次。
二、低钾血症肾病患者宜食用:
1、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
2、宜食新鲜蔬菜和适量水果,适当饮水。
3、可适当吃高钾食品如:香蕉、柑橘、土豆、西红柿、南瓜、茶叶、酱油、味精等。
三、低钾血症肾病患者忌食用:
1、忌海鲜、牛肉、羊肉、辛辣刺激性食物、酒及一切发物如:五香大料、咖啡、香菜等。
2、忌食一切补品、补药及易上火食品如:辣椒、荔枝、巧克力等。
3、血尿酸高者尤其忌食动物内脏、鱼虾蟹蚌、啤酒、菇类、豆类、菠菜。
4、应少饮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