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

- 挂什么科 内分泌科
- 哪些症状 心悸、冷汗、面色苍白、头晕、恶心与呕吐、视力障碍、木僵、昏迷、癫痫、无力、眩晕、饥饿感
- 好发人群 所有人群
- 需做检查 血糖、血脂、电解质、肝肾功能
- 引发疾病 脑水肿、缺血性点状坏死、脑软化、痴呆、昏迷、休克、死亡
病因
临床上反复发生空腹低血糖症提示有器质性疾病;餐后引起的反应性低血糖症,多见于功能性疾病。
1.空腹低血糖症
(1)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过多:常见的有胰岛素瘤、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等。
(2)药物性:如注射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物、水杨酸、饮酒等。
(3)重症疾病:如肝衰竭、心力衰竭、肾衰竭、营养不良等。
(4)胰岛素拮抗激素缺乏:如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缺乏。
(5)胰外肿瘤。
2.餐后(反应性)低血糖症
(1)糖类代谢酶的先天性缺乏:如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等。
(2)特发性反应性低血糖症。
(3)滋养性低血糖症(包括倾倒综合征)。
(4)功能性低血糖症。
(5)2型糖尿病早期出现的进餐后期低血糖症。
症状
低血糖呈发作性,时间和频率随病因不同而异,症状千变万化。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自主(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表现
低血糖发作时由于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临床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
2.脑功能障碍的表现
是大脑缺乏足量葡萄糖供应时功能失调的一系列表现。初期表现为精神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头晕、嗜睡、躁动、易怒、行为怪异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出现惊厥、昏迷甚至死亡。
检查
1.血糖: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低于3.9 mmol/L。
2.血浆胰岛素测定:低血糖发作时,如血浆胰岛素和C肽水平升高,则提示低血糖为胰岛素分泌过多所致。
3.48~72小时饥饿试验:少数未察觉的低血糖或处于非发作期以及高度怀疑胰岛素瘤的患者应在严密观察下进行。开始前取血标本测血糖、胰岛素、C肽,之后每6小时测一次。
鉴别
低血糖有时可误诊为精神病、神经疾患(癫痫、短暂脑缺血发作)或脑血管意外等。
1.低血糖病因的鉴别:磺脲类药物、胰岛素用量过多、胰岛素瘤等。
2.交感神经兴奋表现的鉴别: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更年期综合征等。
3.精神-神经-行为异常的鉴别:精神病、脑血管意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高血糖高渗状态等。
并发症
低血糖若不能缓解,血糖浓度持续降低超过6h,可引起脑细胞发生不可逆转的形态学改变,如充血、多发性点状出血、脑组织受损,如果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可发生脑水肿,缺血性点状坏死、脑软化、痴呆、昏迷、休克甚至死亡。低血糖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许多原因可引起低血糖,确诊之后还应检查低血糖的病因。
预防
预防工作从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吧。
治疗
治疗包括两方面:一是解除低血糖症状,二是纠正导致低血糖症的各种潜在原因。对于轻中度低血糖,口服糖水、含糖饮料,或进食糖果、饼干、面包、馒头等即可缓解。对于药物性低血糖,应及时停用相关药物。重者和疑似低血糖昏迷的患者,应及时测定毛细血管血糖,甚至无需血糖结果,及时给予50%葡萄糖 40~60ml静脉注射,继以5%~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神志不清者,切忌喂食以免呼吸道窒息。
饮食
饮食方面: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并以少量多餐为主,以减少刺激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低血糖吃哪些对身体好?
1、饮食应该力求均衡,最少包含50—60%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尿病患者同样的饮食原则),包括蔬菜、糙米、酪梨、魔芋、种子、核果、谷类、瘦肉、鱼、酸乳、生乳酪。
2、高纤饮食有助于稳定血糖浓度。当血糖下降时,可将纤维与蛋白质食品合用(例如,麦麸饼子加生乳酪或杏仁果酱)。吃新鲜苹果取代苹果酱,苹果中的纤维能抑制血糖的波动,也町加一杯果汁,以迅速提升血糖浓度。
低血糖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低血糖患者应该严酷的限制单糖类的摄入量,少吃一些精制品或加工品,制止食用糖分高的生果和果汁。
2、面粉做的细条状食品、白米、甘薯、通心粉和粟米片都应该少吃,
3、戒烟禁酒。酒精、咖啡因、抽烟都将严重影响血糖的稳定,最好能戒除或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