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低共熔点

2022-06-26 01:11:50 百科资料

低共熔点(eutectic point):在一些二元体系中,在升温过程中,两组分能以任何比例互相熔成一个液相。如果两个组分以适当比例混合,在某一温度下两个固体组分可同时熔化,且这个温度通常低于每一纯组分的熔点,该温度叫低共熔温度。由低共熔温度和低共熔组分所决定的点叫低共熔点(用E表示)。若从降温过程来说,E点也称共结点。

  • 中文名称 低共熔点
  • 外文名称 eutectic point

理论分析

  热固性树脂固化动力学参数常用DSC数据分析确定。固化反应中DSC测量的热量与树脂环氧基团和固化剂反应基团的消耗量成正比,即反应热与反应转化程度成正比,据此可研究固化动力学和确定动力学参数 。反应程度 α=△Ht/△Ho。(1)

  反应速率:

  da/dt=(1/△Ho)(d△H/dt)(2)

  式中:△Ht为反应到时间t时放出的热量,△Ho为总的固化热,d△H/dt为热流速率。

  热固性树脂固化动力学可分为2种基本类型:n级反应和自催化反应机理:

  n级反应:

  da/dt=k(1-a)n(3)

  自催化反应:

  da/dt=kam(1-a)n(4)或

  da/dt=(k1+k2am)(1-a)n(5)

  式中:k、k1、k2:为反应速率常数,m和n为反应级数。

  该实验采用动态DSC数据来分析确定体系的固化动力学。Melak方法是较为有效的分析动态固化动力学模型的方法,此方法引入y(a)函数,并将y(a)与a作图拟合。然后将实验曲线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以确定动力学模型。

  式中:T0.5和分别为a=0.5时的温度和反应速率。

  在固化反应中反应速率方程的一般表达式亦可表示为:

  式中:A为频率因子,△E为表观活化能(kJ/mol),f(a)为要确定的动力学模型。

  若选择n级反应模型,(3)式变为:

  (da/dt)e△E/RT=A(1-a)n(8)

  将(8)式两边取对数得:

  ln[(da/dt)e△E/RT]=lnA+nln(1-a)(9)

  式中反应活化能△E可由Kissinger方法来确定。然后根据DSC数据计算ln[da/dt]e△E/RT和ln(1-a),作图并进行线性回归求得反应级数n及频率因子A。

  若选择自催化模型,(4)式可变为:

  ln[(da/dt)e△E/RT]=lnA+nln[am/n(1-a)](10)

  以ln[(da/dt)e△E/RT]对ln[am/n(1-a)]作图并进行线性回归处理可求得反应级数m、n及频率因子A。

其它介绍

  现有价格昂贵的中药单体,欲测定它的低共熔点,以便于制成冻干制剂,请问各位老师,用什么较合适的方法才能测定准确,且节约原料?

  采用电阻法或热电偶法都可以。

  对于共融点的测量一般的冻干机都有检测的装置,也就是上面所说的电阻(电偶)法,都是可以自动检测的,如果你没有这样的装置可以,使用下面的土办法,自己检测一下:

  把电极引线通过一个开关与万用表相连,可以不分正负极。如果冻干箱没有电线引出接头,则可以用二根细导线从箱门缝处引出,在电线附近涂些真空密封蜡,这样不至于影响真空度。

  待温度计降至0℃之后即开始测量并作记录。把万用表的转换开关放在测量电阻的最高档(×1K或×10K)。由于万用表内使用的是直流电,为了防止电解作用,在每次测量完之后要把开关立即关掉,把每一次测量的温度和电阻数值一一记录下来。开始时电阻值很小,以后逐步增高。到某一温度时电阻突然增大,几乎是无穷大,这时的温度值便是共熔点数值。

  不管是自动的还是我们自己检测,都存在较大的误差,原因是一样的,那就是:铜电极处多少有些电解作用。另外,冻结过程与熔化过程电阻的变化情况并不完全相同,但所测之值仍有实用参考价值。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