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伪虎鲸

2022-06-26 20:46:11 百科资料

伪虎鲸(学名:Pseudorcacrassidens)又名黑鯃、拟虎鲸、伪领航鲸、拟逆戟鲸,鲸目、海豚科、伪虎鲸属,是海豚科伪虎鲸属下唯一一种。在海豚科中的体型占第三。伪虎鲸和虎鲸外型类似,体型比虎鲸小,体重1吨—2.5吨。全身的体色均为黑色。头圆、口大,口裂朝着眼睛的方向切入,使得它的面孔变得十分恐怖。没有喙,上颌比下颌略微前突,喜欢群聚。分布于除北冰洋外的世界各大海洋温带及热带海域,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域。

  • 中文名 伪虎鲸
  • 别称 拟虎鲸、虎头鲸
  • 二名法 Pseudorcacrassidens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形态特征

伪虎鲸

  伪虎鲸,体形似虎鲸而较小,体长约5米,体重约665千克。全身的体色均为黑色。头圆,无喙,上颌比下颌略微前突,背鳍比虎鲸小,鳍肢很尖,长度约为体长的1/10,向后显著弯曲,前缘中部突出,末端尖。尾鳍的宽度约为体长的1/5。口大,口裂朝着眼睛的方向切入,使得它的面孔变得十分可怖。没有喙,上颌比下颌略微前突。上颌的牙齿一般略少,牙齿大而尖,长度为8厘米,直径为1.5一2厘米, 横切面呈圆形。16对肋骨中前6对是双头肋骨,前6个颈椎愈合。体形近似于圆柱形,匀称而细长。背鳍不算太大,后缘凹入,位于身体中部略前位置。成体体长雄性可达6米,雌性达5米,雄性体重可达2200公斤。

  伪虎鲸:黑色,体细长,头钝,口大,口裂长约为体全长的8.2-9.7%,鳍肢位于体前1/6处,海豚般的背鳍。背鳍相对较小,位于体中部稍前处。

  领航伪虎鲸:有圆球形头部,背鳍较厚大且较近前背,胸鳍较长且前端无凸出。

生活习性

活动

  伪虎鲸是快速、活跃的泳者。当它浮升时,经常将整个头部与躯体的大部分扬升出水;有时甚至连胸鳍都看得见。浮现时,经常张开大口,露出成排的牙齿。有时会突然停止前进,或急转弯,尤其是在猎食时。会接近船只以进行探察,会船首乘浪或船尾乘浪。经常跃身击浪,通常会转体以侧身击水,造成几乎与其体型同样大的水花。兴奋时,会优雅地跃离水面,并鲸尾击浪。比较容易搁浅。喜群居,几十、几百甚至几千头一群,同伴间眷恋性很强,很少单独活动。在伪虎鲸群体里有时会分成较小的组或家族,平均18头为一组(通常为10至30)。 家族型包括所有年龄段的雄性和雌性伪虎鲸。

伪虎鲸

食物

  伪虎鲸主要以乌贼类为食,也吃带鱼、小鲨鱼,以及鲐鱼、黑鲷、鲈鱼和竹荚鱼等。也会攻击大翅鲸仔鲸。

分布范围

  伪虎鲸广泛分布于除北冰洋外的世界各大海洋。生活于世界各地暖温带至热带海域,在中国见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域。

  中国

  渤海,辽宁,山东,黄海,辽宁,山东,江苏,东海,江苏,浙江,福建,澎湖,台湾,南海,海南岛,香港,西太平洋。 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台湾、香港、广西。

  世界

  暖温至热带远洋海域,主要出现在深海域,红海、地中海等内海也存在,随着季节,沿海岸温度的升降而往南北方向迁移。 安哥拉,阿根廷,澳大利亚,贝宁,巴西,柬埔寨,加拿大,智利,中国,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科特迪瓦,古巴,丹麦,吉布提,厄瓜多尔,斐济,法国,法属玻里尼西亚,加蓬,德国,加纳,格林纳达,洪都拉斯,中国香港特区,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拉克,爱尔兰,意大利,日本,肯尼亚,马来西亚,马耳他,墨西哥,摩洛哥,莫桑比克,纳米比亚,荷属安的列斯,新卡里多尼亚,新西兰,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巴拿马,秘鲁,菲律宾,葡萄牙,俄罗斯,圣赫勒拿,圣文森特和格陵纳丁斯,所罗门群岛,索马里,南非,西班牙,斯里兰卡,瑞典,中国台湾省,泰国,英国,坦桑尼亚,美国,乌拉圭,委内瑞拉,越南,也门。

分布图

繁殖方式

  伪虎鲸繁殖周期长,胎生。可全年繁殖妊娠期约15~16个月,繁殖高峰在晚冬到初春,混杂型交配。每年产1胎,一胎产一子,哺乳期10个月至12个月,初生仔鲸体长1.5~2.1米。雌伪虎鲸性成熟发生在8岁至11岁,雄性为8至10岁之间。

亚种分布

  伪虎鲸为伪虎鲸属下的单一物种,无亚种。

种群动态

  中国

  1983年4月5日在兴化湾有7头搁浅死亡;

伪虎鲸

  1987年5月19日在长乐营前20余头搁浅,还有6头进入乌龙江。

  福建北部1959-1987年记载4 起130头。

  辽宁省复县、金县的渤海岸,东沟,山东省掖县、石岛等沿岸常有搁浅报道,黄海南部的大沙渔场、吕泅渔场及海州湾渔场于4-6月经常发现大群,并有捕获。东海的舟山渔场、温台渔场4-9月间,福建省平潭附近及台湾海峡较多。台湾省基隆和高雄外海均有捕获。

  浙江省沿海均有分布,东海的舟山渔场、温台渔场4-9月间较多,也可进人内河。1957年6月在杭州钱塘江七堡江面上渔民发现小群伪虎鲸,捕获3头。自从钱塘江抛石后,水位下降,就没有发现伪虎鲸。

  2001年6月13日,响水县出现伪虎鲸群过境。

  2002年4月15日,响水县发现伪虎鲸数量多达20头以上。

  2002年6月16日,桃园县发现1头伪虎鲸搁浅。

  2004年10月24日,20多头伪虎鲸再次出现在青岛海域。

  2005年3月8日,1头伪虎鲸在广东省吴川县搁浅。

  2005年10月,山东省荣成市误捕1头伪虎鲸。

  2006年8月24日,青岛搁浅1头伪虎鲸。

  2006年9月16日,汕头市搁浅1头伪虎鲸。

  2008年3月20日,台湾花莲搁浅1头伪虎鲸。

  2009年8月19日,福州搁浅2头伪虎鲸。

  2010年3月8日,台东县搁浅1头伪虎鲸。

  全球

  中国和日本沿海水域约16,000头。

  墨西哥北部湾为1,038头。

  美国的夏威夷专属经济区为268头。

  热带太平洋东部的丰度估计为39,800头。

保护级别

  级别: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CITE附录二级​

  保护区:中国黄河三角洲

自杀行为

  伪虎鲸常有"集体自杀"的行为。在世界的不少地方,常发现有整群伪虎鲸搁浅的事例,有的上百头,有的二、三百头。

事件

  中国汉代史学家班固在所撰的《汉书·五行志》一书中就曾有记载:"成帝永始元年春,北海出大鱼,长六丈,高一丈,四枚;哀帝建年三年,东莱平度出大鱼,长八丈,高丈一尺,七枚,皆死。"这里所说的"大鱼"就是鲸,距今2000多年的描述,

伪虎鲸

  1964年10月10日,一群伪虎鲸凶猛地冲上了阿根廷的一个海滨浴场,结果全部死亡,835头伪虎鲸的庞大尸体布满了整个浴场。

  1970年,150多条逆戟鲸冲上了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个海滩,从此再也没有返回大海;

  1979年7月16日,加拿大欧斯海湾的沙滩上,发现了130多条自杀而死的鲸鱼尸体;

  1980年6月30日,58头巨头鲸冲上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北部海岸的一个海滩,搁浅而死。

  2013年7月19日下午17时,受台风"威马逊"影响,一条长约3.2米、体重约4吨的虎头鲸受伤搁浅在广东阳江市海陵岛敏捷附近海域,幸得中国武警广东省阳江市边防支队海陵边防派出所官兵救助,安全将其送回深海。

原因

  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环境影响的预测可能会影响伪虎鲸。

  地形论:鲸类搁浅的地方多为泥沙淤积的海滩,水深均为10米左右,此类地形极易造成鲸类搁浅。

  摄食论:在追逐海豹和海狮的团体进入较浅的水域。忘记游回深水,在潮水退落时搁浅。或者是鲸类因常受到寄生虫的困扰,就到海湾、河口等淡水处,摆脱掉身上的寄生虫,但往往由于海水退潮而搁浅。

  返祖论:由于鲸的祖先原来在陆地生活,搁浅是一种回归祖先的行为。

  磁力论:鲸类搁浅的地方往往是磁力较低或极低的区域,当沿着磁力较低的路线前进时,就容易搁浅在海滩上,又由于磁力的作用,人们也很难将其赶回到深海中。

  诱发论:鲸类搁浅可能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是单一因素造成,人类的影响也可能会起诱导作用,捕鲸者将击伤或捕获的数只驱赶到浅滩上,结果就会使更多的个体随之冲到岸上,搁浅被俘。

  通过对鲸的行为、解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证明鲸类是依靠声纳系统来决定其游动方向的,声纳所发脉冲信号是向上、向前,只有不时摇动头部甚至改变方向,才能完全了解四周的情况。倾斜的海滩往往会扰乱甚至消除自表层水平方向进行的音波的回响,以致于使其声纳系统出现假象,再加上迷恋追逐饵物,就会深浅莫测地陷于浅滩却不能察觉,迷失方向,一但腹部接触到地面时,就会惊恐万分,拼命挣扎,在慌乱中冲上海滩而搁浅。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