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仄起平收

2022-07-13 06:22:37 百科资料

仄起平收,是一种写诗或写对联的格式,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对联的上联,必须是仄声结尾,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现代汉语中的三四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一二声字。

  • 中文名称 仄起平收
  • 类型 韵律格式
  • 举例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 释义 写诗或写对联的格式

写诗或写对联的格式

  七律的平仄基本格式是:(平是古声里的平声,仄是古声里的上去入声,是不平的意思)

  仄仄平平平仄仄(甲)(仄起仄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乙)(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丙)(平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丁)(仄起平收)

  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也有四种:仄起平收、仄起仄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

  仄起平收

  仄起平收。又称为"入韵仄起式"。就是说,首句的第二个字是仄声(仄起),首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入韵)。这种格式又叫"入韵仄起式"。因此,首句必须取"丁",接着就是"乙、丙、丁",再后面就是"甲乙丙丁"。

  例一,李商隐《无题》

  仄仄平平仄仄平(丁)昨夜星辰昨夜风,

  平平仄仄仄平平(乙)画楼西畔桂堂东。

  平平仄仄平平仄(丙)身无彩凤双飞翼,

  仄仄平平仄仄平(丁)心有灵犀一点通。

  仄仄平平平仄仄(甲)隔座送钩春酒暖,

  平平仄仄仄平平(乙)分曹射覆蜡灯红。

  平平仄仄平平仄(丙)嗟余听鼓应官去,

  仄仄平平仄仄平(丁)走马兰台类转蓬。

  在这首七律中,首句的第二字是"夜",仄声,因此叫"仄起"。首句的最后一个字是"风",平声,因此叫"平收"。平收的句式是押韵的。这首诗的韵是"风"、"东"、"通"、"红"、"蓬"。

五言的韵律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简要小结

  (1)七律与五律的基本格式要记熟。

  (2)七律的格式看起来复杂,其实只有两种,加上两个变种。

  仄起仄收格式为:甲、乙、丙、丁,甲、乙、丙、丁

  仄起平收格式为:丁、乙、丙、丁,甲、乙、丙、丁

  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仅仅是第一句的句式"甲"与"丁"的差别,其它皆相同。

  平起仄收格式为:丙、丁、甲、乙,丙、丁、甲、乙

  平起平收格式为:乙、丁、甲、乙,丙、丁、甲、乙

  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仅仅是第一句的句式"丙"与"乙"的差别,其它皆相同。

  (3)无论是五律的平仄还是七律的平仄,都有一些变化。这里就不说了。

  (4)写现代诗不必讲究平仄,写近体诗需要遵守格律。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