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科

人科Hominidae,是指猿猴。史前尚有一些其他种类的人科成员,一般可以分成两个亚科,即早期的南方古猿亚科和后期的人亚科。
猩猩科现已全部合并入人科Hominidae:使得现存人科有共2亚科4属8种。
- 中文名称 人科
- 拉丁学名 Hominidae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进化简史
史前尚有一些其他种类的人科成员,这些史前人类的亲缘关系和分类争议很大,一般可以分成两个亚科,即早期的南方古猿亚科(Australopithecinae)和后期的人亚科(Homininae)。
南方古猿亚科是最早直立行走的灵长类,即最早的人类。第一个南方古猿的化石于1924年由达特发现于南非,命名为南方古猿非洲种(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当时由于北京猿人的发现,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亚洲,而对南方古猿没有重视,到1959年李基在坦桑尼亚的奥杜韦峡谷发现了南方古猿类型的东非人之后使南方古猿开始成为人们的焦点。早期发现的南方古猿可以分成体型纤细的南方古猿属(Australopithecus,包括1924年发现的南方古猿非洲种)和体型比较粗壮的傍人属(Paranthropus,包括1959年发现的东非人,即傍人鲍氏种,英文Paranthropus boisei,原称鲍氏东非人)。南方古猿中最著名的则是南方古猿阿法种(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由于其发现是人类出现的年代大大提前并发现了一具比较完整的化石(即"露茜")而引起轰动。近些年来,又发现了一些南方古猿亚科更古老的属和南方古猿属更早的种,将人类的历史又提前了很多。
有人认为第三纪晚期有一部分古猿的前肢从运动的功能中解放出来,用两脚直立行走,能够使用和制造工具,从而促进脑的发展,使这部分古猿向人科进化。近年又有新补充。中新世由于生活区内灵长类大量繁衍,树林高、中层的食物不敷需要,于是一部分古猿向树林低层和地面开拓新的生活资料(主要是小颗粒而且结实的种籽)来源,对这类食物的适应,促进人科的进化。
特征
人科的特征有许多与猿科相近,但也有其独有的特征,如经常性的两脚直立行走,脑子较大,下颌骨浅且粗壮、犬齿和下第一前臼齿退化,牙釉质厚,3个臼齿的磨耗相差很大等,人科的特征在进化过程中是逐渐发展的。有一些性状变化很大,如早期类型的两侧齿列向后方张开,晚期则变为抛物线形,下第一前臼齿由扇形变为两个齿尖大约对称。
人科的晚期类型还有一些行为方面的特征,如使用和制造工具,用有音节的语言表达思想,有比较固定的活动基地和劳动分工,丧失发情期等。
分布
人科现在分布于世界除南极洲的各大洲,早期类型仅分布于亚、非、欧洲的温暖地区。
生物学分类
人科分为:猩猩亚科,人亚科
猩猩亚科(暂时可以称为红毛猩猩亚科)
猩猩属(暂时可以称为红毛猩猩属):婆罗洲猩猩,苏门达腊猩猩,达班努里猩猩
人亚科(存活的目前分为两族,大猩猩族,人族)
大猩猩族,目前仅一亚族,一属,两种,即大猩猩属
大猩猩属:目前仅存东部大猩猩和西部大猩猩
人族,目前仅存两亚族,两属,三种
黑猩猩亚族,目前仅一属,两种,即黑猩猩属
黑猩猩属:目前仅存黑猩猩和倭黑猩猩
人亚族,目前仅一属,一种,即人属
人属:目前最早的人属化石发现于约280万年前的非洲,目前仅存智人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