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人工渔礁

2022-06-30 15:53:21 百科资料

人工渔礁(artificial fish reef)就是人们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海洋环境,营造动、植物良好的环境,为鱼类等游动生物提供繁殖、生长发育、索饵等的生息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

  • 中文名称 人工渔礁
  • 外文名称 artificial fish reef
  • 目的 改善海洋环境
  • 种类 增殖型鱼礁、渔获型鱼礁、休闲游钓型鱼礁、生态保护型鱼礁

什么是人工鱼礁

  人工鱼礁是人工置于天然水域环境中用于修复和优化水域生态环境的构造物。它通过适当地制作和放置,来增殖和诱集各类海洋生物,达到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目的。

人工鱼礁的种类

  按作用分类:增殖型鱼礁、渔获型鱼礁、休闲游钓型鱼礁、生态保护型鱼礁

  (1)增殖型鱼礁:一般投放于浅海水域,主要放养海参、鲍鱼、扇贝、龙虾等海珍品,起到增殖作用;

  (2)渔获型鱼礁:一般投放于鱼类的洄游通道,主要诱集鱼类形成渔场、达到提高渔获效率的目的;

  (3)休闲游钓型鱼礁:一般设置在旅游区的沿岸水域,供休闲游钓活动之用。

  (4)生态保护型鱼礁:为保护渔业资源为目的的鱼礁,又称公益型鱼礁。

  按构筑材料分类:

  钢筋混凝土鱼礁、塑料制漂浮鱼礁、玻璃钢鱼礁、粉煤灰凝制鱼礁、钢制鱼礁、木(竹)制鱼礁、块石鱼礁、废弃物鱼礁

  按形状不同分类:

  方型、圆柱型、多面体、平板礁、异体型、三角型、梯型、半球型、十字型

  按礁体所处海水中的位置分类:

  (1)底置鱼礁:设置在海底的人工鱼礁,又称海底鱼礁。通常所说的人工鱼礁都是这种类型的鱼礁。

  (2)浮鱼礁:一种设置在海域中、上层,可浮动的以聚集、滞留、诱集水产生物为目的构造物。

人工鱼礁的作用

  1、人工鱼礁建设是一项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工程

  投放人工鱼礁,可以有效地保护缺乏保护能力的幼鱼幼虾,提高其成活率,为鱼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和索饵场所,有助于资源成倍或数十倍的增加。据美国科研人员长期对比分析:人工鱼礁的鱼类品种一般由非礁区的3-5种,增加至45种左右;人工鱼礁的渔产量,一般比非礁区提高10-100倍,最高达1000倍;三是对海洋环境起到净化作用,投放人工鱼礁后,附近海域的海藻数量成倍增加,海藻可以起到净化海水的作用。人工鱼礁建设后,相当于在沿海营造一批小型的良性人工生态系统,提高海域生产力。

  2、可以缓解底拖网渔船对海底的破坏投放人工鱼礁,可以阻止底拖网作业,防止海底出现"荒漠化"。

  3、有利于优化渔业生产作业结构开展人工鱼礁建设不仅使被淘汰的废旧渔船得到利用,同时也可以建造一批人工钓业、笼捕或刺网渔场;被调整作业结构的部分底拖网渔船可以改为从事钓业或改装为游艇,渔船的出路和渔民的就业问题得到缓解。

  4、有利于海洋牧场的建设和发展海洋旅游 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其中海洋生态旅游需求日益旺盛,发展潜力巨大。借鉴国内外的经验,人工鱼礁可以在海洋生态旅游中发挥重要作用。人工鱼礁建成后,可以实现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人工鱼礁的效益

  广东省曾在80年代分别于南澳岛、大亚湾、放鸡岛、蛇口、硇洲岛等地进行人工鱼礁试验,南澳岛北角鱼礁点,未投放鱼礁前,这里仅捕到16种鱼,投礁后的1983年捕到32种,1984年捕到45种,1985年捕到53种。与天然礁区的生产对比试验表明,人工鱼礁区的产量较高。

人工鱼礁的历史

  我国人工渔礁起步较晚,1975年台湾省较早投放人工鱼礁。台湾地区投资13亿元台币建设人工鱼礁,至今整个台湾岛沿岸均设置了人工鱼礁区。大陆人工鱼礁试投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先后在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等省设置了多处人工鱼礁。我省从2001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的人工鱼礁建设,并成立了省人工鱼礁建设领导小组, 对2020年以前的全省人工鱼礁建设布局进行了规划, 制定了浙江省人工鱼礁建设操作技术规程。全省共在南麂、洞头、大陈、鱼山、朱家尖、嵊泗、秀山、象山港等海域实施了人工鱼礁建设,总共投放81.21万空方人工渔礁,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