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菊

亳菊,安徽省亳州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亳菊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朵大、色白,主产于安徽省亳州市。亳菊是《中国药典》冠以"亳"字的道地药材,与滁菊、贡菊、杭菊一道并称为"四大名菊"。亳菊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等功能,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亳菊常被用来做成药枕,以健身避秽。
2014年7月28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亳菊"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 中文名称 亳菊
- 产地名称 安徽省亳州市
- 品质特点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 地理标志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批准文号 国家农业部公告第2136号
形状特征
亳菊呈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呈扇状。离散。舌状花位于外围,雌性,类白色或淡黄白色,劲直,上举。散生金黄色腺点。管状花多数,两性,位于中央,常为舌状花所隐藏,黄色,顶端5齿裂。体轻,质柔润。气清香,味甘,微苦。

分布范围
亳菊花是药用菊科植物,我国药用菊花现有8个产区,长江以南产区的杭白菊、贡菊是以饮用为主,而长江以北产区的滁菊、亳菊、济菊、祁菊、怀菊均以药用为主。在诸多产地所产的药用菊花中,被公认为地道药材的为亳菊、滁菊、贡菊和杭菊,据《中华大辞典》载:"白菊主产安徽亳县,称亳菊,品质最佳";《中药志》称亳菊花、滁菊花在药菊中品质最佳;20世纪中药巨著《中华本草》,也称亳菊和滁菊品质最优。
经过医药专家20多年对菊花的调查研究证明,亳菊的栽培历史最悠久,淮河以北的药用菊花均与亳菊有亲缘关系,如山东的济菊,是在清朝时引自亳州;祁菊据1936年赵橘黄先生所著的《祁州药志》介绍,也是移自亳菊或怀菊的产地。怀菊形态特征与亳菊完全一致,也有人认为是引自亳州。
主要价值
亳州,药农家家都有种植菊花的习惯,一是观赏价值很高,亳菊多为类白色或黄白色,为大面积种植,远远看去就是一个花的海洋,每到这个季节前来观赏的人很多,香味扑鼻,令人心旷神怡;二是经济价值可观,正常情况下,每亩可收取4300元左右,比种植其它农作物利润大得多。
亳(bó)菊产于安徽亳州,阴干入药。花朵较松,容易散瓣是亳菊的重要特点之一。亳菊以疏风散热、解暑明目见长。如果您不慎得了风热感冒,不妨取亳菊与冰糖代茶饮。夏季还可将亳菊与大米一起煮成粥,可预防中暑。
种植要领
亳菊品质优良。菊花生长适温在18-21℃,最高32℃,最低 10℃,地下根茎耐低温极限一般为-10℃,因此菊花露天栽培,江淮一带气温十分适宜。

另外,菊花为长夜短日性植物,在每天十四、五个小时的长日照下,利于茎叶营养生长,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的夜温则利于花芽发育,所以菊花要在11月初才能盛开。淮河以北的药用菊花产地,以亳菊最靠南,可避免花期霜冻的伤害,所以其品形俱佳。亳菊朵大、色白,能疏风散热,解暑明目,人们常用以做成药枕,以健身避秽。华佗国药厂生产的"华佗药枕"就是用亳菊制成,行销全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