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子口

亭子口主要是指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境内,距苍溪县城15km,由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投资建设,是嘉陵江干流开发中唯一的控制性工程,也是2009年西部大开发新开工18项重点工程中唯一的水利工程。
- 中文名称 亭子口
- 位置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境内
- 投资建设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 性质 水利水电工程
亭子口概况
以防洪、灌溉及城乡供水、发电为主,兼顾航运,并具有拦沙减淤等效益的综合利用工程。是国务院《关于加强长江近期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确定的为完善长江防洪体系将于近期开工的6大防洪水库工程之一,也是四川省省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和拉动内需重点项目。总库容40.67亿立方米,调节库容10.60亿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积292.14万亩,可以解决缺水人口饮水63万人,改善嘉陵江上游航运,拦截来自嘉陵江流入三峡水库的泥沙0.61亿吨,是减轻重庆港区和三峡库区泥沙淤积的重要控制工程。
交通是亭子口工程的第二大功能。亭子口既是一个特大型水利工程,同时又是嘉陵江渠化工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嘉陵江全江渠化以后,将缩短航道里程56.2公里,四川境内682.2公里航道将达到三、四级通航标准,其运力将增长4倍,可以从广元直达上海。

在发电方面,亭子口电站计划装机11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29.6亿千瓦时,其发电能力比宝珠寺电厂还大,将成为四川电网不可多得的,具有调节能力的水电站。
亭子口是嘉陵江全江渠化的龙头。亭子口竣工后,旖旎的嘉陵江风光更有条件获得旅游开发:嘉陵江渠化后将形成新的旅游景观--15个首尾相连的高峡平湖,一条江上有如此多的人工"湖泊群",这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从上一级到下一级经过升船机或船闸,那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工程总装机容量为110万千瓦,土石方工程量1638.22万立方米,总建筑面积1.49万平方米,水库回水全长150公里、面积109.2平方公里,大坝坝顶高程466米,正常蓄水位458米,总库容41.16亿立方米,设计灌面340万亩。
工程总投资168.53亿元,建成后可为三峡水库库尾的重庆港每年减少输沙量6400万吨,占嘉陵江总输沙量的45%。同时,可将嘉陵江沿岸7个城市的防洪能力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还可为广元及下游的南充、广安、达州、重庆5地市12个县的292.14万亩粮田提供水源。
工程巨大意义
川东北地区还没有大的骨干电源。亭子口电站投产后,其电能对川东北地区工业经济、居民生活等的用电需求形成有力支撑。
亭子口水利枢纽建成后,配合嘉陵江下游各梯级电站实现联动发电,相当于在不新建电站的基础上为全流域多增了18万千瓦的水电装机。
形成亭子口灌区,将为从嘉陵江沿线的苍溪、南充、广安、重庆新增灌溉农田292.14万亩,为灌区县城镇工业和生活用水及农村近200万人饮水安全提供水源保障,从根本上解决嘉渠灌区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问题。

工程建成后,可将上游150至200公里范围内的河道通航能力提升至500吨级,设计年过坝能力为332.1万吨。嘉陵江全江渠化以后,将缩短航道里程56.2公里,四川境内682.2公里航道将达到三、四级通航标准,其运力将增长4倍,可以从广元直达上海 。
作为渠化嘉陵江航道的重要梯级工程项目,亭子口水利枢纽将拦截部分嘉陵江泥沙,延缓和减轻下游梯级水库、重庆港区和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
建成后,库区蓄水将通过渠灌与南充升钟水库"连通",从而有望在川东北"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
将下游沿岸农田防洪标准由2至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将嘉陵江中游南充市、阆中市及沿江县级城镇防洪标准从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
亭子口工程大坝
大坝坝址以上流域面积61089平方公里,占嘉陵江流域面积的38.2%。坝址区多年平均降水量995.8mm,多年平均流量598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18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4880万t,多年平均含沙量2.54kg/ 立方米。水库正常蓄水位458m,死水位438m,设计洪水位461.3m,校核洪水位463.07m,总库容40.67亿立方米。水库预留防洪库容10.6亿立方米(非常运用时为14.4亿立方米),可灌溉农田292.14万亩,电站装机1100MW,通航建筑物为2×500t级。工程等别为Ⅰ等,工程规模为大(1)型。坝址区出露地层为白垩系下统苍溪组(K1C)砂岩、粉砂岩、粘土岩,总厚度约427~500m,为软硬相间不等厚的层状岩层。主要的砂岩层位有K1C6-1、K1C4-2、K1C3-2、K1C2-3、K1C2-1等5层,除K1C4-2层为长石石英砂岩结构较疏松,为软岩外,其余4层均为较坚硬的砂岩,其中河床坝基下K1C2-1层砂岩厚23~28m。坝区第四系分布较广,主要为河流冲积与崩滑堆积。河床冲积砂砾石厚6~13.50m;左岸崩滑体厚度一般20~40m,最大厚度63m。厚层砂岩(K1C2-1、K1C2-3以及K1C3-2)中共分布软岩31层,河床部位控制性软岩为NS2-1-5、NS2-1-8、NS2-1-9和K1C2-2层。软岩中软弱夹层共有31条。

枢纽建筑
亭子口水利枢纽由大坝、泄洪建筑物、电站、通航建筑物及灌溉渠首等组成。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总长995.4m,坝顶高程465.0m,最大坝高116m。枢纽布置方式:河床中间布置8个表孔、5个底孔及消能建筑物,底孔(兼作排砂孔)布置在表孔左侧,河床左侧布置坝后式电站厂房,河床右侧布置垂直升船机,两岸布置非溢流坝段。
永久建筑物主体工程量:土石方明挖812.0万立方米,砼522.6万立方米,钢筋69088t,钢材39766t。
工程计划总工期81个月,从施工准备开始到第一台机组发电工期为72个月。
工程静态总投资153.74亿元,总投资168.53亿元。
工程设计关键技术难题
1 、大坝深层抗滑稳定
坝基岩体由软岩与中硬岩互层组成,岩层内均存在缓倾下游的软弱夹层,大坝建基岩体中分布的软弱夹层或软岩可构成对大坝抗滑稳定不利的滑面。按现行规范需进行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从国内外在红层坝基础岩体上建坝出现的事件来看,首要的问题是坝基中的软弱夹层问题。亭子口水利枢纽在坝基内普遍存在的软弱夹层,其抗剪强度低,构成了坝基稳定的主控因素。由于软弱夹层力学参数的不确定性,岩体结构条件及岩性等的差异导致坝基深层滑移模式的复杂性,给重力坝坝基稳定性评价及工程处理措施的确定等带来一系列的关键技术问题。本工程共有50坝段,根据各坝段夹层分布高程及坝体下游是否相应存在抗力岩体,分别采取双斜滑面法、单滑面法计算。
深层抗滑稳定基础处理措施一般有坝踵设混凝土齿槽切断夹层面、坝前加防渗板降低扬压力、坝基设排水洞降低渗透压力、坝趾加固增加抗力体抗力等方法,经综合比较,采用在坝踵以下设混凝土齿槽的方案投资较省、施工方便、安全可靠,因此,推荐采用此方案。为保证混凝土齿槽发挥作用,将混凝土齿槽深入夹层以下2.5m。
2、 高水头底孔体型
底孔的主要任务是泄洪、排沙,并兼做施工期导流底孔。亭子口水利枢纽设有5个底孔,底孔采用底流消能型式。底孔弧形工作闸门设计条件下运行水头为87.8m,校核条件下的运行水头为89.54m。底孔设计流量为9800立方米/秒,入消力池流速为45m/s。流量大、孔数多及孔口尺寸大是亭子口底孔设计中的一大特点。另外,在高水头及高含砂的运用条件下,其空蚀和冲蚀问题是亭子口工程设计中的又一关键技术难题。

3、工程质量
创造了一系列工程纪录:按照大唐"创优质示范水电工程"的要求,实施精品工程策划,严格管理,建成亚洲最大砂石加工系统;建成了国内跨距第三的平移式无塔架缆索起重机,已获国家缆机安装科技进步一等奖;创造了单日万米大仓混凝土浇筑的世界新纪录,2010年12月30日施工碾压混凝土15840立方米;创造了同行业大坝主体工程单日单仓混凝土施工强度世界新记录,最高入仓强度每小时达924立方米;2011年10月22日,取出18.8米天然骨料碾压混凝土3级配长芯,创造了天然骨料碾压混凝土3级配长芯世界新纪录。2011年12月15日至2012年2月15日2#机蜗壳安装总工期仅用62天,提前一个多月,刷新国内同等规模、同类型水轮发电机组单台蜗壳安装工期新纪录。2013年3月31日,43号坝段成功取出19.59米的碾压混凝土芯样,再次刷新了天然骨料碾压混凝土长芯纪录。
4、防洪功效
2010年7月23日、25日,嘉陵江流域发生近2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亭子口工程二期围堰有效消降洪峰4000立方/每秒,拦蓄洪水近4亿立方,避免了下游苍溪、阆中、南充等沿江城市10余万人的紧急避险搬迁和洪灾损失,亭子口工程作为水利民生工程在基建期初显防洪效益,充分展示了亭子口水利枢纽的综合管理实力及社会责任。
2013年7月22日,亭子口水利枢纽迎来入汛以来最大洪峰,入库流量达11000 m³/s,汛情对下游构成威胁,亭子口水利枢纽在还不具备调洪功能的情况下,消减洪峰,出色地完成了错峰任务,彰显了亭子口立足川北老区人民幸福安康,讲大局、讲奉献、尽心尽力、敢于担当的责任和使命。
工程进展
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于2009年11月25日正式开工,2010年1月23日大江成功截流,预计2014年全部建成投产。
截止2010年1月左、右岸进场及场内公路均已具备通车条件并投入使用,水厂、砂石加工系统和混凝土系统运行基本正常,右岸导流明渠前期工程已经完工,左岸非溢流坝段开挖也基本完成,准备开始浇筑砼,左岸大园包崩滑体治理预计在2010年汛前完成施工,大坝工程、电站厂房工程已经开始基础开挖。
2010年7月15日开始第一仓混凝土浇筑。2010年 8月18日,由武警水电三总队承建的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大坝Ⅱ标第一仓混凝土浇筑完成,标志着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全面进入主体工程砼浇筑阶段。
2012年2 月17日导流明渠临时截流、底孔过流,2012年5月6日安装间顺利封顶,2012年 8月25日电站建设进入机电安装阶段,2012年12月底实现了三期截流。
2013年大坝一线土建工程形象达到防御百年一遇洪水设计标准,工程圆满完成下闸蓄水阶段的建设任务并通过国家验收,并于2013年6月18日下闸蓄水。

2013年8月9日,亭子口水利枢纽首台机组顺利完成72小时试运行,开始并网发电,创造了国内同类型机组从冲水到试运成功的最快纪录,比国家批复计划工期提前约5个月,让川东北老区人民魂牵梦绕半个多世纪的"亭子梦"终于实现了。8月21日11时23分,首台机组发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当月29日,亭子口水利枢纽2号机组成功并网发电,实现"一月双投"。目前工程安全、质量、造价、进度可控、在控,未发生重大社会影响事件,工程建设和谐有序。
2014年5月1日零时,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最
后一台机组(4号机组)顺利通过72小时试运行,提前4个月投产发电。
2014年7月22日,亭子口水利枢纽4台
机组全部投产发电以来首次实现满发,单日发电量再创新高,达到2019.9万千瓦时。
2014年8月28日,亭子口水利枢纽正常蓄水位458米高程蓄水通过国家验收。
2014年11月1日0时,亭子口水利枢纽年累计发电量达20.07亿千瓦时,突破20亿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