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谊舞

交谊舞是起源于西方的国际性的社交舞蹈,又称舞厅舞(ballroom dancing)、舞会舞(party dancing)、社交舞(social dancing)、国标舞。
最早起源于欧洲,在古老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自16、17 世纪起,交谊舞已在欧洲各国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交活动,故有"世界语言"之称。到20世纪20年代以后,交谊舞在世界各地风行起来,所以又称它为"国际舞"。
交谊舞早在1924年的时候,便传入了中国当时的几大城市和通商口岸。到了解放初期,五六十年代,交谊舞在中国还是很流行的,文化大革命中止后,进入八十年代,交谊舞又重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但与世界国标舞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差距。交谊舞,由于受到宫廷舞的影响,其风格为:舞姿庄重典雅,舞步严谨规范,颇具有绅士风度,因而被称为欧洲学派的社交舞。
- 中文名称 交谊舞
- 外文名称 ballroom dancing
- 释义 起源于西方的国际性的社交舞蹈
- 其他称谓 交际舞、舞会舞、社交舞国标舞
- 美誉 世界语言、国际舞
发展历程
国外
十一、十二世纪,欧洲这些国家将一些民间舞蹈加以提炼和规范,形成了流行在宫廷中的"宫廷舞",高雅繁杂,拘谨做作,失去了民间舞的风格,只在宫廷盛行,专供贵族习跳和欣赏,是贵族的特权。
法国大革命后,宫廷解体,"宫廷舞"也进入了平民社会,成为社会中人人可舞的社交舞。一七六八年,在巴黎出现了第一家舞厅。从此,交谊舞在欧洲社会中流行,这个时候的交谊舞更具有强烈的民族风味,被称为美国学派的社交舞。
由于国标舞对舞姿,舞步要求非常严格,所以,出现了要求相对低一些的交谊舞,它保持了国标舞各种舞种的风格,但比较随意。尽管如此,交谊舞依然有自己的要求,这样,才能体现各个舞种的风格,才能洒脱自如。
交谊舞早在1924年的时候,便传入了中国当时的几大城市和通商口岸。到了解放初期,五六十年代,交谊舞在中国还是很流行的,文化大革命中止后,进入八十年代,交谊舞又重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但与世界国标舞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差距。交谊舞,由于受到宫廷舞的影响,其风格为:舞姿庄重典雅,舞步严谨规范,颇具有绅士风度,因而被称为欧洲学派的社交舞。
十九世纪初,由于美国的兴起,原来流行在欧洲的社交舞随欧洲移民而传入美国,同时非,拉丁美洲的大量移民也带来了具有浓郁的热带地区风格的民间舞,它们直接来自于民间,没有受到宫廷舞的影响,形式更为自由。
中国古代
从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到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晋(公元265年-公元420年)期间,为了活跃气氛、联络感情和增进友谊,中国官宦和贵族宴会盛行一种交谊性的邀请舞,名叫"以舞相属"。
在宴会上,一般是主人在宴会进行中先行起舞,舞跳完以后,邀请另外一个人继续跳下去。第二个人跳完以后,再邀请另外一个人接着跳,如此循环相接。被邀请人必须起舞回报,如果被邀请人拒绝起舞,则被认为是非常没有礼貌的行为,被认为是对邀请人的不恭敬。唐代(公元618-公元907)还流行一种名叫"打令"的交谊舞,是在贵族宴会中行酒令时跳的习俗舞蹈。
步法特点
慢三
慢三,是属于三步。
三步,顾名思义,就是每一小节有三拍,它的重音在第一拍,后两拍是弱音,节奏是"强,弱,弱"。
我们说过,在男士请了女伴之后,摆好舞姿,男舞伴前进左脚,女舞伴后退右脚。那么,在慢三中,对于男士,第一小节的重音在左脚,第二小节的重音就换到了右脚,以后都是重音在左右脚轮换。对于女舞伴亦是一样,第一小节的重音在右脚,第二小节的重音就换到了左脚,接着轮换。这是与慢四非常明显的不同。
慢三最简单的舞步是直步,初学者往往以为是跳舞,就不知道脚该往哪儿放了。其实,慢三舞步和走路差不多,只不过是加上了对音乐的理解。对于慢三,我们说,第一拍即重拍,步子要大一些,二三拍为弱拍,步子作为调整。
男士出脚,应直着往前伸。
有的初学者怕踩着女伴的脚,脚步往旁边走,即不符和慢三的跳法,又显得不好看。其实,只要男女双方和着音乐的节奏,同时前进或后退,是不会踩着对方的脚的。
慢三中的内侧旋转,也是基本步之一,男女舞步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男舞伴先出的是左脚,女舞伴先退右脚。首先,女舞伴侧退右脚,男舞伴出左脚在女舞伴两脚之间,这时,男舞伴以左脚为轴,女舞伴以右脚为轴,旋转180度后,男舞伴后退右脚,女舞伴前进左脚,这是第二拍了。最后一拍,男舞伴后退左脚,并在右脚左侧,女舞伴前进右脚,并在左脚右侧,两人的舞姿成闭位。
注意,旋转了360度后,为了保持舞程线的方向,男舞伴在以后的跳法中应后退,若想还原,再旋转180度即可。这时男舞伴应后退右脚,女舞伴前进左脚……同前面一样。
基本步其实很简单,所有的花样都是从基本步中演变而来,掌握好了基本步,才能更好地掌握更多的花样。当然,这些都是纸上谈兵,大家还要多与"舞"林高手们切磋,这才是真着。
快三
快三是最难跳的,快三跳得好坏与否,表现了一个人跳交谊舞水平的高低。
快三属于三步,自然是三拍一个小节,重音在第一拍。
但是,由于是快三,就说明了它的节奏比起慢三来要快得多。
快三的舞姿与慢三稍稍有些不同,原来男孩的右手在女孩左肩胛骨下方,在跳快三的时后,右手可向左后方稍稍移动,大概是到了女孩脊柱中央。且男女舞伴不能离得太开。这是因为,在跳快三时,大部分时间是在快速旋转,这种舞姿便于男孩用力带动女孩旋转。
快三的步伐很简单,常用的只有内侧旋转,虽然跳法与慢三一样,但是,由于快三的节奏比慢三要快得多,所以,若是还和慢三一样,用三拍跳三步来完成这个动作,是无法跟上节奏的。因此,在跳快三的时候,我们说,三步并作两步,其中最主要的,是重心的移动。
首先,男孩出左脚在女孩两脚之间,男孩略抬起右脚,重心在左脚,女孩略抬起左脚,重心在右脚。男孩以左脚为轴,女孩以右脚为轴,逆时针旋转180度,这时重心不变,男孩的右脚和女孩的左脚并在自己另 外一只脚的旁边,脚尖着地,但不支持身体,男孩的重心依旧在左脚,女孩的重心依旧在右脚,这样完成一个小节。
下一小节,男孩后退右脚,女孩前进左脚,同上节跳法一样。
可见,快三的跳法较为简单,但快速的旋转,决定了它是一高难度的舞种,但是,只要多多练习,是不难掌握的。
国标中的快三叫维也纳华尔兹,是一小节跳三步的,但跳法与慢三略有不同。
慢四
同慢三一样,从它的名字我们可以想到,慢四的节奏是四拍一个小节,它的重音是一、三拍,或者就是第一拍。与慢三不一样的是,慢三的重音在第一拍,由于它是奇数拍,所以重音在左右脚轮换,而慢四不一样,由于是偶数拍,重音始终在左。当然,这是对男孩而言,女孩的重音就始终在右脚了。
慢四的跳法最基本的有两种:一种是,等间隔地跳法;另一种是,两慢两快的跳法。不论哪一种跳法,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慢四是一种慢节奏的舞蹈,所表现出来的应该是从容不迫,雍容华贵。
同慢三不一样,慢四的起伏不明显,可以说是没有,而且四拍一个小节。对于旋转,显然要比慢三来得游刃有余。
总的说来,慢四比慢三要容易跳得多。所以,舞会上的慢四的舞曲总比慢三多。
当慢四的舞曲较慢时,我们可以采用等间隔的跳法,根据舞曲的节奏,四拍一小节,每一拍走一步。至于舞姿等等,都同慢三是一样的。走直步时,可以前两拍步伐稍大,后两拍作调整。要注意,对于男孩,重音始终在左脚(女孩在右脚)。当舞曲的节奏稍快时,可以采用两慢两快的跳法,即"慢-慢-快-快"。慢拍包含舞曲的两拍,快拍包含一拍。这样实际上一小节包含六拍。初学者可跳第一种慢四,简单易学,好跳。当然,第二种跳法节奏感强,花样多一些。
伦巴
伦巴起源于古巴,是一种一向为人们所喜欢的舞步,享有"拉丁舞之灵魂"的美誉。
伦巴的音乐节拍是4/4拍,重音在第一和第三拍。伦巴的基本舞步是合着音乐节拍,由快、快、慢的动作所合成的。两个快步是横步,跟着是一个慢步,就完成一个步法。伦巴的每个舞步有两个动作,一个是迈步,另一个是重心的移动;一只脚踏在地上,重心保持在另一只脚,在跨步时逐渐改变重心。
舞蹈分类
第一类现代舞
1、华尔兹(Waltz)
2、探戈(Tango)
3.狐步(Foxtrot)
4.快步(Quick Step)
5.维也纳华尔兹(Viennese Waltz)
6.布鲁斯舞(Blues)
布鲁斯舞又称慢四舞,是20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社交舞。舞曲来源于美洲黑人的忧伤舞曲。舞蹈步伐简练,举步庄重,保留着宫廷色彩和古典风韵。它的节奏与动作变化不大,进退平稳,跳起来从容不迫,给人以舒适、悠闲、平和、自由之感。其舞步易于掌握,具有斯文、高雅的气度。
第二类拉丁舞
1.伦巴(Rumba)
2.恰恰恰(Cha Cha Cha)
3.桑巴(Samba)
4.斗牛(Paso Doble)
5.牛仔舞(Jive)
交谊舞种
华尔兹
华尔兹基本舞步
华尔兹的基本舞步结构,是由前进(或后退)、横移、并脚三步构成一个基本旋回。这样,第一个旋回和第二个旋回,就要出现必然的换脚变化。重心是在两脚之间依次交换的,即使是并脚的舞步,重心落在双脚上的时间也是极短暂的,它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交换重心的形式而已。
1.方步
方步是由一个前进基本步和一个后退基本步在运动中构成的。由于约定俗成的男左女右起步习惯,进左退右和退左进右将造成完全不同的运动轨迹发展方向。为了加以区别,我们将进左退右的形式,叫做前进方步,而将退左进右的方式,叫作后退方步,以前进方步为例,进行讲解。共计六步,用两小节多曲。
1 男进左,女退右。有侧身动作。
2 男右脚刷过左脚旁,横移一步,向左倾斜。注意不可斜向直接跨出。女左脚刷过右脚旁,横移一步,向右倾斜。注意不可斜向后退。
3 男女同时收脚并拢。留意倾斜和上升运动的保持,以之交替重心和下降的转化。
4 男退右,女进左。有侧身动作。
5 男左脚刷过右脚旁,横移一步,向右倾斜。不可斜向直接后退。女右脚刷过左脚旁,横移一步,向左倾斜。不可斜向直接跨出。
6 男女同时收脚并拢。注意倾斜和上升运动的保持,以上交替重心和下降的转化。
至此,我们就回到了最初的起步点。又可以无限循环地练习下去了。
但是,练习前进方步,只能适应进左退右的舞步变化,遇到相反的变化,就无法适应了。所以还要学会和练好后退方步。后退方步和前进方步的要求相同,只是方向略有变化,不再图解,请大家自行循环练习。只有在练好前进方步和后退方步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转身步的学习。如果大家还记得前面讲过的转身舞步的一般规律,就会领会到前进方步乃是左转的基础,而右转身步不过是后退方步的发展。
2.前进左转90度和后退左转90度
根据四个90度等于一个360度的数学原理,这里按方步的结构原理进行转身步的练习。这种方法可以使初学者比较快捷地建立起旋转的概念。在练习转身步时,应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第一步的移动脚必须保持正直;另一个是第二步的横移必须与第一步的运动方向成一直线。
练习转身步容易出现的毛病是一出脚就将左脚尖撇向左侧,形成一种横向出脚的习惯。表面上看起来无伤大雅,但却会成为以后技艺提高的一种不可逾越的障碍。所以第一步必须和方步一样,无论进退都要保持脚形的正直,而且在重心完成转移后,必须将脚跟微微抬起,让重心落在脚掌上。这样,不仅在第二步刷过重心脚旁时能轻松地辗动脚掌,完成90度转身,而且横移脚的红线发展也获得了可靠的保证,这时候,你会体会到,方步练习的苛刻要求并不是毫无道理的。
7 男进左,女退右。有侧身动作。
8 在第一拍的后半拍就开始辗动男伴的左脚和女伴的右脚,开始左转;在第二拍开始时,男右脚和女左脚从刷式位置向外横移,并伴随着(男右女左)肩部引导下的男左倾斜和女右倾斜。
9 双方收脚并拢,保持倾斜和上升。注意后半拍的重心交替和下降的转化。
10 男退右,女进左。有侧身。
11 在前一拍的后半拍就开始辗动脚掌(男右女左),开始左转;在第二拍开始时,男左脚和女右脚从刷式位置上向外横移,并伴随着肩部引导的男右倾斜和女左倾斜。
12 双方收脚并拢,保持倾斜和上升,注意后半拍的重心交替和下降的转化。
再从7~12反复一遍,回到原起步点,从头开始,循环练习。
3.后退右转90度和前进右转90度
也许有人会感到奇怪,为什么右转不从前进开始而要先后退呢?这个问题提得好。实际上先前进还是先后退是没有一定之规的,尤其是在自娱场合,更是随心所欲。这里主要是为了适应男左女右的起步习惯而作的安排。假如你喜欢先进右脚作前进右转步,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标志着你已经突破了习惯的制约,开始进入自由运动的进步状态了。
因为右转身和左转身的要领皆同,故不再予图解,请参照左转身舞步进行练习。为了使初学者不至于感到困难,下面将连续右转90度的运动轨迹和运步程序提供如下:
第一拍 男退左,女进右。
第二拍 男横右,女横左。
第三拍 双方并脚。
第四拍 男进右,女退左。
第五拍 男横左,女横右。
第六拍 双方并脚。
再从第一拍至第六拍反复一遍,回到原起步点。再从头反复,循环练习。
至此,我们就完成了华尔兹基本舞步的学习,只要你熟练地掌握了这几种基本旋回,那么,无论是先出哪只脚,也无论是前进或后退,是左转或右转,便都能运用自如了。即使连续左转前进或右转前进都能完成,因为那不过是加大旋转度的变化而已。
华尔兹舞步
看见别人能跳出千变万化、优美动人的舞姿,你肯定会羡慕不已。为了帮助你实现提高技艺的愿望。特在下面安排了两种不同发展方向的教学内容,一种具有自娱性功能,另一种则是规范化的竞技表演功能。任君自择。
华尔兹自娱跳法练习
临场即兴发挥的自娱性跳法,是建立在随机应变能力之上的。为了具备随意改变体位的"领舞"和"跟舞"的基本能力,我们先从最简单的踌躇步开始,作全方位的体位变化练习。
1.踌躇步(13~16)
踌躇步又叫逗留步(Hesitatlon)或平衡步。在自娱跳法中,它可以用来作为交谈、变换动作或方位的过渡性转换、以及在人多拥挤时一边踌躇一边观望寻找合适位置的特殊舞步。这种舞步的变化形式较多,有一步踌躇、两步踌躇和三步踌躇之分。以三步踌躇为例进行讲解。
13 第一拍;男进左,女退右。
14 第二拍和第三拍,双方都在到达的位置上,原地踮脚两次。男先右后左,女先左后右。
15 下一个小节的第一拍,男退右,女进左。
16 第二拍和第三拍,双方回到原来的位置,原地踮脚两这里是进左退右的踌躇。请自己再练习一下退左迸右的踌躇,
并想一下不同的体位会有些什么变化。
2.踌踏步体位变化练习
首先由男伴确定一个固定的方向,向坐标--假如面对L.O.D方向,那么从斜墙位起,顺着逆时针方向,每隔45度作为一个方位点,到面墙位止共有八个点,现将这八个点分别确定为一种体位关系上的前进或后退的坐标。从起步点开始,每次变化都用踌躇步在两点之间来回运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米"字形的运动轨迹,依次进行体位变化的进退(或退进)踌躇。注意体位的变化应在返回起步点的后两个弱拍上进行。每次踌躇(不论进退)都依男左女右的起步习惯循环。
1)左外侧位的进退(17);
2)关位的进退;
3)右外侧位的进退(18);
4)开位的进退(19);
5)左外侧位的退进(17);
6)关位的退进;
7)右外侧位的退迸(18);
8)开位的退进(19)。
当以上练习趋向熟练时,你的体位变化适应性能力就自然地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这个练习本身也可以当成一种花样来使用,为了增强其趣味性,可以将第八次踌躇稍加变形,成为非标准握持的单拉手式转身前进。
20 男放开右手,用左手引导女伴向反开位的方向转身前进。男进左、女进右,在后两个弱拍的踏步中男左转、女右转。
21 男放开左手,换成右手单拉,引导女伴在上一小节后面的男左转,女右转动律中,转身前进。男进右,女进左。后两个弱拍在踏步中改变体位,形成左外侧位。从头连接反复。
3.第一锁链步的变化(22~23)
全方位练习,使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锁链步的变化和发展,便是这种进步的必然结果。锁链步,顾名思义,就是舞步的结构形式犹如锁链一样,每后一个环节都是前一个环节的串联性复制,环环相扣,连续发展。一般锁链都是原理相同而形态各异,锁链步形态的变化也是这样。这里介绍的只是三种常见的简单变化。但只要有了这三种基础性变化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是很容易的事。
第一锁链步是左、右外侧位的结合,又名交叉舞步(Cross Step),俗称"穿花"。是锁链性变化舞步的鼻祖。只要掌握了这种变化的规律,其它的变化就迎刃而解了。这种变化舞步的内核是踌躇步,第一步要大,后两步要轻盈而飘逸。体位的转换必须在后两步中呈滑翔状盘旋到位。常见的失误是忽略这种盘旋式的滑翔感,形成机械性的"为换位而换位"的横向运动,在练习中应特别注意避免或克服。
22 第一小节男进左,女退右,在左外侧位上运步。后两拍的盘旋式滑翔动作。音乐结束时,应基本完成换位。
23 第二小节男进右,女退左,在右外侧位上运步。后两拍的盘旋式滑翔。音乐结束时,应基本完成换位。依此方法循环前进。
第一锁链步也可采用男退女进的向后发展的形态运行。但必须注意,男退左,女进右的第一步,应当从右外侧位上开始,而不能在左外侧位上、作男退左女进右的运步,因为这将违背人体运动的规律,给人以不协调和不优美之观感。请记住这一点,并自行练习。
4.第二锁链步的查化(24~25)
第二锁链步是由外侧位和开位构成的。向前运动是左外侧和开位的结合;向后发展则是右外侧位和开位的结合。这是不能违背的法则,是不能变通的。
向前运动的第二锁链步,很容易形成一种原地进退的男伴单独忙乱的失误。这是因为男伴"领舞"意识不强或能力不足造成的,在练习中应加以防止。正确的舞步发展形态,应当是沿舞程线方向作环形的曲线运动。
24 在左外侧位上男进左女退右,后两拍在盘旋中将体位向开位发展变化。
25 向环形运动的中心点作开位的男进右,女进左。后两拍转换成左外侧位循环练习。
5.第三锁链步的变化(26~27)
第三锁链步就体位关系而言,与第一锁链步完全相同,只是因为每一小节都经历了一次自身方向的180度转体而增加了难度。运动程序是第一小节男进女退;第二小节男退女进。但总的前进运动方向却都丝毫不受影响。
26 在左外侧位上男进左、女退右。后两拍各自侧转(向左180度)向右外侧位转换。第一拍的形态。
27 在右外侧位上男退右、女进左。后两拍各自侧转(自右180度)向左外侧位转换。第二拍的形态。
6.左、右轴转步(28~30)
轴转属于旋转性舞步,其审美趣味在于大幅度的旋转。旋转度可根据共舞双方的能力自行决定,但最好不要少于180度。因为旋转不足将造成"摔跤式"俯仰,不仅失去这种规定旋回的审美趣味,而且形态十分不雅。初学者可以先从180度开始,实力较强的舞者,则应练习超量旋转。若能超过360度者更佳。
轴转的基本形态特点是向后运动,退左则向右转,退右则向左转。右转比左转容易掌握,所以初学者最好先从右转学起。这种旋转在华尔兹里不能连续使用,必须在两次轴转中,加上一个后退基本步,才能换过脚来。
28 男退左、女进右。双方右腿内侧相靠,形成旋转轴心。注意男伴的左脚在方向上稍偏左侧,并且暂不要急于转移重心,造成阻拦女伴前进的格局,后半拍转移重心时,男伴右脚在脚跟不离地的状态下,脚尖向右侧摆动,这种动作既可以是原地的,也可以是移动状态的,此时旋转已经开始。
29 在完成135度右旋转的情况下,男落右、女落左。注意女伴切不可存在"跨越"男伴右腿的想法,而是在一种前后张开的开放式形态下,自然地转身落脚。
30 双方在继续旋转中并脚,并继续保持重心的上升(男左脚向右脚并拢,女右脚向左脚并拢)。
左轴转是右轴转的对称性同义反复,方法要领不变。只是按照男左女右的起步习惯,必须先作一个基本步,然后才能进行。
7.开位同步引导女伴单独右旋转
在开位同步前进的状态下,每当遇到男进左,女进右的时机,都可以引导女伴跳出此种变化。
31 男出左脚,同时抬高左手并推动右手,形成引导的动力。女伴在其引导下入自然地向右后方旋转360度。注意脚步要合上节拍,旋转要轻盈流畅。男伴的左手一定要向上领,不可象推磨似地绕颈而转。女伴旋转结束后,回到男进右、女进左的开位同步状态。
上述变化舞步的衔接方式,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只要我们弄清了每一种变化的结构方式及其规律,即使是进行创新动作,也下会觉得困难,不过有两个原则是不能违背的:一是脚步交替的规律不能破坏;二是必须考虑衔接的流畅和通顺。只要你能按照这些要求去做,我相信你一定会以佼佼者的姿态,出现在舞厅之中。
华尔兹标准跳法
标准跳法是指为华尔兹竞技比赛和表演而练习的跳法,必须严格地遵照规范。这些规范是:必须严格地按舞程线方位进行流动;华尔兹的起步应从斜墙位开始:三个旋回应不少于270度;动作的设计和编排应考虑方位的可行性;脚部动作的程度和形态(指前进时应脚跟先落地、后退时应脚尖先落地,以及并合、开放、锁、刷、滑的准确程度和正直状态等等)的规范性;标准握持及舞姿造型的准确性和艺术性;重心交替过程的稳定性和时机掌握的准确配合性等等。这些要求,我们当然不可能在一个早上就通统达到,但只要坚持练习,就会水到渠成。
1.康德拉交换(32~37。一小节完成)
32 男进左,女退右。有侧身和C、B、M、P。注意男伴不可用前掌先落地。上身稍加左旋转。双方观点同向。
33 第二只脚向第一只脚并扰,并上升至前掌,同时双方视点经上弧线运动向P.P转移,上身稍加右旋转。身体上挺。
34 形成P、P位,男进左,女进右。在上升运动中前拿运步,呈开放式形态。在最后一刹那落下脚跟,向下发展。
32--34 康德拉交换 38--40 O.P式转身90度
35--37 侧行并滑行 41--43 后退锁滑步
2.侧行并滑步(35~37。一小节运行四步)
节奏表现力一、二嗒、三,其中第二拍是一次并式滑步。
35 第一拍在P.P,位上男进右,女进左。
36 第二拍前半拍男左、女右横移一步变成C.P,后半拍男右、女左滑脚并拢。注意这两步既要保持上升的态势,又要保持平稳的滑行,不可跳跃和颠破。
37 第三拍由C.P变为P.P,同时男进左、女进右。在上升运动中前掌运步,呈开放式形态,在最后一刹那落下脚跟,向下发展。
3.O.P式右转身90度(38~40。一小节完成。)
这是基本右转90度的变形式旋回。由于体位的变化而使脚位出现交叉动作。其余要求不变。
38 在右外侧(O.P.)男进右、女退左。有侧身和C.B.M.P。
39 右转90度男横左、女横右,形成C.L有倾斜。
40 双方并脚。(上升和运步的规律不变)。
4.后退顿滑步(41~43。一小节运行四步)
节奏表现为一嗒、二、三。第一拍就开始出现锁滑形态。
41 第一拍前半拍男退右,女进左,在肩部引导下出现倾斜,并向O.P发展:后半拍形成O.P位,男左脚锁在右脚前面,女右脚锁在左脚后面。
42 第二拍男退右,女进左,向C.P位变化。
43 男退左,女进右。回到C.P位。
44--47 48--53 开放式自然转 54--56
男俯身和女梗脖的错误形态(44,46) 并脚式自然转
重倾斜(45,47)
5.重倾斜(45,47。二至三小节完成)
重倾斜也可以译作过度倾斜,就是被人们称作"下腰"的舞姿。实际上,女伴并不是在"下腰",而是身体纵轴偏离垂直状态的过度表现。正确的理解是很重要的,因为"下腰"的概念很容易导致舞姿的"走样"或变形,形成男伴俯身和女伴颈椎部分的错误形态。
正确的做法如45,47所示。
45 在第一小节的第一拍或第二拍(依前一个衔接步的形态而定),形成男退左,女进右的开放式位置,然后紧接着在重心转移的同时,开始左旋转。注意在旋转进行中,既要保持开放式脚位,又要保持C.P的体位。旋转运动的中心点在两人之间,不可以男件为轴,而形成把女伴"甩"过去的形态。
47 整个第二小节,都应处于舒缓而匀速的过渡性运动中,恰到好处地形成造型。并使这种运动和第三小节的动作连成一气,不要产生中断性间歇。第三小节实际上是一个康德拉交换,不同的只是男左脚和女右脚都不再移动位置,而是合着重拍的音乐,用一个侧身动作,造成身体的右旋转动律,往下连接。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重倾斜舞姿无论用在什么地方,都必须是男伴面墙位的,是不能在面中央方位上运用,而且必须保持C.P。
6.开放式自然转(48~53。两小节完成)
这是一种退行式标准旋回,从逆L.O.D方位开始,到斜墙位结束。
48 男退左,女进右,当重心移到前掌时,开始右转90度。
49 男横右,女横左。在面中央位上开始大幅度右旋转,左脚和女右脚在旋转中保持横向张开的开放式造型。旋转度180度以上。
50 男落左,女落右,继续保持右转。
51 在左外侧(P.O)男退右,女进左。有C.B.M.P.和倾斜,开始向左转回旋发展。
52 男进左,女退右,在左转动作中完成,向C.P位变化。
53 双方在并脚位上升。
7.并脚式自然转(54~56。一小节)
这是一种男伴用"脚眼旋转"的特殊变化。也是只能在男伴逆方位上使用。
54 男退左,女进右。
55 男右脚向左脚并拢,并用脚跟向右旋转;女横左,并在旋转中并脚,但用脚掌旋转。在后半拍男伴也将重心转移到脚掌,身体上挺,重心上升,向P.P发展。
56 在P.P位上男进左,女进右。
57--62 纺织步 63--65 电纹式左转开放(<--)
8.纺织步(57~62。三小节完成)
纺织步是一种体位交织变化的结构方式,又译作迂回步,很多种跳法,这里介绍的是其中的一种。
57 从P.P位开始,男进右、女进左,当重心移至脚掌时,向左旋转。
58 男进左,女横右,形成O.P位。
59 男退右,女进左。在O.P位上继续向前(后退)运动并保持旋转的动律。
60 男退左,女进右,在左转动律中呈C.B.M.P状态。
61 男退右,女进左,经过C.P向P.P发展。
62 在P.P位上,男进左,女进右。
最后一小节接一个O.P右转身。注意位变化的圆润和流畅,不可作成机械式的体位变化。
9.电纹式左转开放(63~65。一小节)
63 男进左,女退右。男在重心移至脚掌时,开始左旋转另一只脚呈前后开放式。
64 男落右,女落左。重心上升,另一只脚在空中向重心脚并拢。
65 在P.P位上男进左。女进右。保持上升态势,形成开放式(旋转度可自行决定),女用脚后跟旋转。
伦巴舞步
矩形步
男子舞步
左脚向左侧跨,膝部弯曲,重心在右脚--快
将重心改换到左脚,右脚靠左脚,右膝弯曲--快
将重心改换到右脚,左脚向前伸,膝部弯曲--慢
将重心改换到左脚,右脚向右边跨,膝部弯曲--快
将重心改换到右脚,左脚靠右脚,左膝弯曲--快
将重心改换到左脚,右脚向后放,膝部弯曲--慢
女子舞步
右脚向右侧跨,膝部弯曲,重心在左脚--快
将重心改换到右脚,左脚靠右脚,左膝弯曲--快
将重心改换到左脚,右脚向后放,膝部弯曲--慢
将重心改换到右脚,左脚向左侧跨,膝部弯曲--快
将重心改换到左脚,右脚靠左脚,右膝弯曲--快
将重心改换到右脚,左脚向前伸--慢
左转身
男子舞步
重心在右脚,左脚向左侧放,膝部弯曲--快
将重心改换到左脚,右脚靠左脚,右膝弯曲--快
将重心改换到右脚,同时向左转身,左脚向前伸,膝部弯曲--慢
继续转身,将重心改换到左脚,右脚向右侧放,膝部弯曲--快
将重心改换到左脚,同时向左转身,右脚向后伸,膝部弯曲--慢
女子舞步
右脚向右侧跨,膝部弯曲,重心在左脚--快
将重心改换到右脚,左脚靠右脚,左膝弯曲--快
将重心改换到左脚,同时向左转身,右脚向后伸,膝部弯曲--慢
继续转身,将重心改换到右脚,左脚向左侧跨,膝部弯曲--快
将重心改换到左脚,右脚靠左脚,右膝弯曲--快
将重心改换到右脚,同时向左转身,左脚向前伸,膝部弯曲--慢
右向下转身
男子舞步
依照快、快、慢的韵律,走完伦巴的矩形步,将女伴的右臂举起,慢步退后,以便女伴向下转身
继续跳伦巴舞的另一矩形步,用右手推女伴身体的左边,使她在她的右臂下转身,男子在慢步后退时,恢复合对位置
依照快、快、慢的韵律,走完伦巴的矩形步,举起右臂,准备在慢步向前跨走时向下转身
在右手臂下面转身时,就要向右绕圆圈。开始时用右脚,依照快、快、慢的韵律,向前走三步,在男伴前面转身,继续以半矩形步前进,站成合对位置
4. 古巴式走步
男子舞步
站在合对位置,双脚靠拢,身体重心在右脚
向左边绕,用左脚开始,依照快、快、慢的韵律(古巴式走步),朝着舞程线,用基本舞步,后退六步
女子舞步
站在合对位置,双脚靠拢,身体重心在左脚
向右边绕,用右脚开始,依照快、快、慢的韵律(古巴式走步),朝着舞程线,用基本舞步,前进六步
男子舞步
站在合对位置,双脚靠拢,身体重心在右脚
向左边绕,用左脚开始,依照快、快、慢的韵律(古巴式走步),朝着舞程线,用基本舞步,前进六步
女子舞步
站在合对位置,双脚靠拢,身体重心在左脚
向左边绕,用右脚开始,依照快、快、慢的韵律(古巴式走步),朝着舞程线,用基本舞步,后退六步
5. 开扩脱步
男子舞步
左脚向左胯--快
右脚靠左脚--快
将女伴推开,左脚向前跨,人向右边站,已站在同向位的位置,用伦巴舞的握手式,伸出左臂,弯着右臂肘--慢
在逐渐地将女伴拉向自己这一边时,就要循着圆圈向右退后了(双肩不要歪斜)。依照快、快、慢的韵律(古巴式走步)后退几步,直到使女伴站在合对位置为止
女子舞步
右脚向右胯--快
左脚靠右脚--快
右脚向后退,离开男伴,向左边站开,站在同向位的位置,右手在男伴的左手中,弯着左臂--慢
男子将女伴拉向面前时,向右走成圆形(双肩不要歪斜)。左脚开始,依照快、快、慢的韵律(古巴式走步),向前走几步,直到站成合对位置。
6. 古巴式脱步
古巴式脱步是一种过渡的步法,是用来改变方向的,共有两个快步和一个慢步。在由前进的方向变为后退的方向时,男步是前进两步,后退一步,前进一步,用右脚开始。
7. 前进、后退脱步
男子舞步
左脚向前跨,膝部弯曲--快
将重心换到左脚,右脚弯曲--快
将重心换到右脚,左脚靠右脚,左膝弯曲--快
将重心换到左脚,右脚向后退,膝部弯曲--快
将重心换到右脚,左膝弯曲--快
将重心换到左脚,右脚靠左脚,右膝弯曲--慢
女子舞步
右脚向后退,膝部弯曲--快
将重心换到右脚,左膝弯曲--快
将重心换到左脚,右脚靠左脚,右膝弯曲--慢
将重心换到右脚,左脚向前跨,膝部弯曲--快
将重心换到左脚,右膝弯曲--快
将重心换到右脚,左脚靠右脚,左膝弯曲--慢
8. 左、右横脱步
男子舞步
双脚靠拢,身体重心在右脚。
左脚向左跨,膝部弯曲--快
将重心换到左脚,右膝弯曲--快
将重心换到右脚,左脚靠右脚,左膝弯曲--慢
将重心换到左脚,右脚向右跨,膝部弯曲--快
将重心换到右脚,左膝弯曲--快
将重心换到左脚,右脚靠左脚,右膝弯曲--慢
女子舞步
右脚向右跨,膝部弯曲--快
将重心换到右脚,左膝弯曲--快
将重心换到左脚,右脚靠左脚,右膝弯曲--慢
将重心换到右脚,左脚向左跨,膝部弯曲--快
将重心换到左脚,右膝弯曲--快
将重心换到右脚,左脚靠右脚,左膝弯曲--慢
9. 蝴蝶式脱步
男子舞步
站在合对位置,双脚靠拢,身体重心在右脚。
身体向左边站开,左脚着地,右脚跨过去,放在后面,同时使女伴朝右边向外转身--快
身体靠拢,右脚踏下--快
恢复合对位置,左脚踏地--慢
身体向右边站开,右脚着地,左脚跨过去,放在后面,同时使女伴朝左边向外转身,放开右手--快
身体靠拢,左脚踏下--快
恢复合对位置,右脚踏地,右手放在女伴左肩胛骨下--慢
女子舞步
站在合对位置,双脚靠拢,身体重心在右脚。
身体向右边站开,右脚着地,左脚跨过去,放在后面--快
身体靠拢,左脚着地--快
恢复合对位置,右脚踏地--慢
身体向左站开,左脚着地,右脚跨过去,放在后面面--快
身体靠拢,右脚踏下--快
恢复合对位置,左脚踏地--慢
10. 交叉式
男子舞步
站在合对位置,双脚靠拢,身体重心在右脚,左手握着女伴的右手。
用右脚向右作轴转身,左脚跨在右脚的前面,膝部弯曲--快
将重心换到左脚,在原位将右膝弯曲--快
将重心换到右脚,略微向左边作转身,左脚靠右脚,左膝弯曲--慢
将重心换到左脚,向左作轴转身,右脚跨在左脚的前面,膝部弯曲--快
将重心换到右脚,在原位将左膝弯曲--快
将重心换到左脚,略微向右作轴转身,右脚靠左脚,右膝弯曲--慢
重复上述步法,将重心换到右脚。
女子舞步
站在合对位置,双脚靠拢,身体重心在左脚,右手被男伴的左手握着。
用左脚向左作轴转身,右脚跨在左脚的前面,膝部弯曲--快
将重心换到右脚,在原位将左膝弯曲--快
将重心换到左脚,略微向右边作转身,右脚靠左脚,右膝弯曲--慢
将重心换到右脚,向右作轴转身,左脚跨在右脚的前面,膝部弯曲--快
将重心换到左脚,在原位将右膝弯曲--快
将重心换到右脚,略微向左作轴转身,左脚靠右脚,左膝弯曲--慢
重复上述步法,将重心换到左脚。
11. 原地右转身
男子舞步
站在合对位置,双脚靠拢,重心在右脚。
略微向右转身,左脚向横跨--快
继续向右转身,右脚踏在左脚跟后面,成直角形--快
继续向右转身,左脚向横跨--慢
继续向右转身,右脚踏在左脚跟后面,成直角形--快
继续向右转身,左脚向横跨--快
继续向右转身,右脚跨在左脚跟后面,成直角--慢
女子舞步
站在合对位置,双脚靠拢,重心在左脚。
右脚向前跨,同时略向右转身--快
继续向右转身,左脚向横跨--快
继续向右转身,右脚踏地,右脚跟在左脚尖前面,成直角形--慢
继续向右转身,左脚向横跨--快
继续向右转身,右脚踏地,右脚跟在左脚尖前面,成直角形--快
继续向右转身,左脚向横跨--慢
男子舞步
站在合对位置,双脚靠拢,身体重心在右脚。
向左转身,左脚踏地--快
继续向左转身,右脚向横跨--快
继续向左转身,左脚踏在右脚尖前面,成直角形--快
继续向左转身,右脚向横跨--快
继续向左转身,左脚踏在右脚尖前面,成直角形--快
继续向左转身,右脚向横跨--慢
女子舞步
站在合对位置,双脚靠拢,身体重心在左脚。
右脚向横跨,稍微向左转身--快
继续向左转身,左脚踏在右脚跟后面,成直角形--快
继续向左转身,右脚向横跨--慢
继续向左转身,左脚踏在右脚跟后面,成直角形--快
继续向左转身,右脚向横跨--快
继续向左转身,左脚踏在右脚跟后面,成直角形--慢
恰恰恰
是拉丁舞中的新秀这种舞是在五十年代初期美国的舞厅里首次出现的,是从一种名叫曼波舞的舞蹈发展而来的。紧随着曼波舞的出现,另一种节奏就繁荣起来,最终风靡全球,它就是恰恰恰。它的音乐比曼波舞稍慢一点,节奏也更简单明快。恰恰恰带给人一种快乐,轻松,逗趣,还有点聚会的氛围。后被简称为恰恰。
喳喳喳
喳喳喳既轻松又热闹,其步法的花式又是那样多,真可以说是多姿多彩,跳来使人特别兴奋。喳喳喳流行的原因,是因为这种舞没有快慢,易如走路,只要跟着拍子,一步接着一步就可以了。此外,喳喳喳流行的另一个原因是,跳舞时男女舞伴可离身,各不侵犯,你跳你的,我跳我的,步伐不必一致,懂得基本步便可,身怀绝技的可以大显身手,只懂一点舞步的,也可以应付一番。
喳喳喳是来源于古巴的一种舞蹈,原是仿效企鹅的姿态而创造出来的。跳舞时好比两只企鹅,喜欢的时候,则相对而舞;如果女子感到不太满意,可以转身而去,男子则要跟着跳到她面前,表示和解。这就是为何喳喳喳一反交际舞常态,由女子引导的原因。
喳喳喳的风格轻松、活泼。其音乐节拍是4/4拍。
喳喳喳
1. 基本步
男子舞步
左脚向前 --快
右脚略横步 --快
左脚并右脚点步 --快
左脚后退 --快
右脚后退 --快
左脚略横步 --快
右脚并左脚点步 --快
右脚向前 --快
女子舞步
右脚后退 --快
左脚略横步 --快
右脚并左脚点步 --快
右脚向前 --快
左脚向前 --快
右脚略横步 --快
左脚并右脚点步 --快
左脚后退 --快
2. 右半转、左半转
男子舞步
左脚向前,向右作180度转身 --快
右脚略横出一步 --快
左脚并右脚点步 --快
左脚向前一步 --快
右脚向前,向左作180度转身 --快
左脚略横出一步 --快
右脚并左脚点步 --快
右脚向前一步 --快
女子舞步
左脚向前,向右作180度转身 --快
右脚略横出一步 --快
左脚并右脚点步 --快
左脚向前一步 --快
右脚向前,向左作180度转身 --快
左脚略横出一步 --快
右脚并左脚点步 --快
右脚向前一步 --快
3. 喳喳喳练习一
男子舞步
左脚向前一步 --快
右脚略横出一步,同时左脚略弯曲提起 --快
右脚向后曳跳一步 --快
左脚向后一步 --快
右脚向后一步 --快
左脚略横出一步,同时右脚略弯曲提起 --快
左脚向前曳跳一步 --快
右脚向前一步 --快
女子舞步
左脚略横出一步,同时右脚略弯曲提起 --快
左脚向前曳跳一步 --快
右脚向前一步 --快
左脚向前一步 --快
右脚略横出一步,同时左脚略弯曲提起 --快
右脚向后曳跳一步 --快
左脚后退一步 --快
4. 喳喳喳练习二
男子舞步左脚向前一步 --快
右脚略横一步 --快
左脚后退交叉在右脚前 --快
右脚后退一步 --快
左脚后退交叉在右脚前 --快
右脚向后点步 --快
右脚并左脚 --快
女子舞步
右脚后退一步 --快
左脚略横一步 --快
右脚向前交叉在左脚后面 --快
左脚向前一步 --快
右脚向前交叉在左脚后面 --快
左脚向前点步 --快
左脚并右脚 --快
左脚后退一步 --快
练习技巧
跳好交谊舞的十大要决
1.高雅的风度来自挺拔的体态
2.风格的展现显示出美的追求
3.默契配合的前提是自我平衡
4.领舞的最高技巧是运用整个身体
5.提高音乐修养是使舞步产生迷人魅力的必由之路
6."跃动感"是摆脱"走舞"形态的根本途径
7.侧身技巧是通向完美流动的桥梁
8.理想的升降必须消灭阶梯型过渡
9.倾斜是一种多功能的技巧手段
10.重心转移技术是"不露痕迹"
学习方法
标准握持,体位,运步方法以及舞程线的方位。
标准握持
标准握持,是使共舞双方形成整体性结构的重要手段。在舞蹈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决定性作用。它不仅关系到造型的优美,而且影响着信息的传递、重心的稳定、用力方法的正确与统一,以及特殊技巧的运用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决不能等闲视之。
理想的标准握持,应当产生这样一种效应--共舞双方是融为一体的。国外的教师们曾用这样一种形象来表达这种整体感--"一个身子两个脑袋四条腿"。这种西方式的幽默,的确可以刺激我们的灵感,使我们比较准确地抓住问题的核心。
在现代舞里,除探戈之外,所有舞种的标准握持都是一样的。其要点如下:
脚,双脚平行并拢,切不可"八"字形张开;右脚尖对准舞伴的两脚之间;重心集中于前脚掌但不能抬起脚跟。
手,男伴的右手掌心向里,扶在女伴左侧肩肿骨下缘;从肘尖直到指尖形成一条直线、呈斜角状自然斜垂,五指并拢,既不要凸起手腕,更不能用手背来控舞;大臂基本平肩并呈椭圆形展开。正确的手姿。女伴左手轻放在男伴右大臂三角肌处;四指并拢,用虎口定位;整个手臂轻放在男伴手臂之上,不可脱离接触。男左手和女右手对握,掌根与地面垂直,并互相顶住、整个手臂呈圆弧状向斜上方展开。犹如轻松自如地合撑着一把阳伞。手的高度一般在齐耳根和齐眉之间的某一固定点,视环境的需要而定。譬如:在大型体育馆里应高一些,在小型舞厅中则适当低一些。
头和视点,在保持双方肩横线平行的前提下,各自的头部向左侧45度正侧转,双眼平视前方;女伴还应充分利用胸椎和颈椎的关节功能,从剑突部位起,让胸椎后展15度、颈椎再后展15度成挺拔式弯曲,造成特有的女性曲线美。注意切勿理解为往后躺腰或挺腹。
身体,从横隔膜起,直到大腿面止,形成双方的微贴;在重心上挺,打开"间隔"的基础上,寻找双方的"合力"感。
标准握持的意义:
第一,形成正确的发力中心。人体运动的全部规律,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力的合理使用。标准握持,使共舞双方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架子",'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不正确的局部性的分散用力情况的发生,使以腰部为冲心的整体性协调用力,获得可靠的保证。
第二,美的需要。标准握持形成的挺拔与流畅,不仅使人体线条的曲线美获得充分展示,而且,相对固定的"架子",将使多余的力量得以消除,从而派生出一种松弛的美。罗丹曾经对他的雕塑作品发表评论道:我其实并没有做什么,只不过去掉了那些多余的东西。"这句话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值得反复咀嚼。舞蹈进行中的"多余"力量,乃是破坏美的重要因素,必须通过必要的手段去除之,而标准握持,正是这种必要手段之一。
第三,建立起整体性的信息传递网络系统。保持微贴的标准握持,将使共舞双方达到信息的传递,形成一种总体性的,细腻而 又高效率的网络式系统。这是在非标准握持状态下只依靠双手传递信息的低效率机制所无法比拟的。
四种基本体位
体位,是舞步*变化的基础,细致而严格的分类有十几种之多。但我们只要掌握了下述四种最基本的形态,就可以触类旁通了。
C.P.(Closed Position)*关位,又叫合对位、闭合位、或者基本位。要点是双方肩横线必须保持平行,不可一边宽一边窄地侧向张开而与帲位相混淆。
P.P.(Promenade Position)*帲位,直译是散步位置。又叫开位、行步位、V字型位、半合对位等等。要点是男伴右侧与女伴左侧相贴,而另一侧却相对张开,双方肩横线因而形成"v"字形变化。双方的视点也集中在对握手的延伸方向。
O.P.(Outside Partner)扑右外侧位,叉叫右交叉位,右臀相靠含对位、同脚右侧位等。要点在于双方都在舞伴身体的右外侧运步。
P.O.(Partner Outside)仆左外侧位,又叫左交叉位,左臀相靠合对位,同脚左侧位等,要点是双方都在舞伴身体的左外侧运步。
这四种体位,是舞步结构变化中经常采用的基础性体位,必须牢记和熟练运用。对于专门学习国标舞的朋友们来说,还应当记清英文的缩写名称。以便运用。
运步方法
运步方法,是跳好交谊舞的重要基本功之一。不同的舞种,对运步方法都有一些不同的特殊要求:
第一,双脚平行、直进直迟。脚尖必须指向身体的正前方,绝对不要指向身体的旁侧。即使在骄位上同步前进,也必须遵循这一基本的方法和原则。
第二,依序落地,进退有别。向前运步时,第一只脚要先落脚跟,然后依序放下脚心脚掌脚趾;第二只脚则要先抬起脚跟,经脚掌和脚趾推地移动。向后运步则正相反,第一只脚先落脚尖,然后依序放下脚趾脚掌脚跟;第二只脚需先抬起脚尖,然后用脚跟推地移动。
第三,脚到重心到。上身必须永远保持在重心脚的垂直线上运动,决不能出现"试探状出脚"的"重心迟误"状态。
初学入门者,在未进入舞种学习前,最好运用已经学到的标脑握持及其四种体位关系,按上述三个要点,进行不同体位的八种方向的运步练习。在练习中,人们肯定会实际地感受到:双脚不平行,就很容易被对方踩住脚;不依脚跟、脚尖的程序运步,就很难做到"脚到重心到";而脚到重心不到,则难免出现"撅臀"、"挺腹"、"俯仰上身"等推拉磕碰现象、使标准握持的规范很难保持。可见,运步方法的正确与否,是至关重要的。
舞程线的方位
舞程线及其方位概念,是标准舞的理论基础之一。舞程线是指舞蹈运行的动向,必须沿逆时针方向围绕着舞池中央作连续发展式运动。在习惯中,把靠近主席台一侧的那条线称为A线,依次是B线人线、C线、D线,再回到A线,如此往复循环。由于舞蹈的运行,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前进、后退、左转、右转等等诸多复杂的、变化,于是,便出现了一个如何辨别和确立方向坐标的问题。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有的人套用舞台方位来取代舞程线方位概念。应当指出,这是极不慎重而且很不科学的。因为舞台方位是以观众面为坐标的,它是一种永不变化的"场地性概念";而舞程线方位,则是一种"运动性概念"。两者间具有本质的不同。不顾客观规律的强行替代,势必造成理论的混乱和实践中的谬误。所以应当坚决废止。舞程线方位概念的坐标,是这样形成的:以舞程线方向和它的逆方向为一直线,再以舞池中央方向和观众方向为另一直线,两线交叉点构成一个十字形坐标。于是,运动中的方位,就出现了相对静止的固定关系--舞程线的左边永远是中央,而其右边则永远是墙(即观众)。无论运行至哪一条线,这种运动中的静止关系都不会发生变化。为了便于旋转度*的计算,在十字坐标的基础上,又以45度夹角确定了四个斜方向,并以舞程线顺逆的总概念,分别冠以斜和逆斜的界走性区别。这样,便形成了L.O.D、斜中央、中央产斜中央、逆L.O.D、逆斜墙、墙、斜墙八个标准方位。于是,方位识别就显得十分清晰而准确了。需要说明的是,男女舞伴面对的方向是完全相反的,但舞步兴方位的标示只以男伴为准。譬如,在面墙位上进行的动作,意味着女伴必须面对中央,余此类捱。此外,说面对某某方位,是指的身体正面和脚尖的朝向,它与运动进行的方向以及脸面和视点的朝向无关。这一点也需要加以注意。
舞伴
交谊舞是两个人的舞蹈,舞伴双方任何一方的表现都会影响到另一方的感受,所以,但凡爱跳交谊舞的人,都梦想有一个好舞伴。那么,怎样的舞伴才是完美的舞伴呢?她(他)应该符合以下六大标准:
第一,相貌好,身材匹配。相貌好看的舞伴人人都喜欢,虽然我们不要求舞伴是"偶像派"的明星,但"五官端正"是必须的;另外,跳舞时,人们首先看到的是两位舞者的身材,身材的高矮胖瘦如果不在一个"数量级",不但影响观众的感受,也不利于两个人之间的配合。例如,如果男士的身材比女士高太多,女士的左手搭载男士的肩膀上都费劲,如何才能把舞跳好?
第二,气质好,精神风貌积极向上。舞蹈的内涵主要是通过舞者的气质和精神风貌来展现的,一个自信昂扬、优雅大方的舞伴,不但可以直接为你们的舞蹈加分,还能感染你,提高你。
第三,人品好,有修养。待人热情、真诚、友善的舞伴,会让你感觉很好相处;文明礼貌、风度翩翩的舞伴,如同一朵没有刺的玫瑰;交谊舞舞伴之间需要相互理解、沟通和配合,这样的舞伴不但善解人意,而且懂得总能在合适的时候委婉的提出你的缺点,并主动帮助你解决、提高。
第四,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身体好的舞伴,不但对跳舞时间和强度的忍耐力较强,而且精力充沛也是表现舞技和提高舞技的先决条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长时间的跳舞后让然能有力、准确的做出每一个预想的舞蹈动作,还能在你手脚发软、拖泥带水时,传递给你力量。
第五,有充足的时间跳交谊舞。什么是舞伴?就是与你做伴一同跳舞的那个人,如果你想跳舞时,她(他)总是没有时间,那还能是好舞伴么?
第六,舞技与你相差不大,在一个档次上。当然不是说舞技高的不能与舞技低的人跳舞,相反,应该鼓励这种传、帮、带的教学行为,但是本文讨论的是舞伴这个概念,那种舞技悬殊太大情况,应该算是师生关系,而不是舞伴。就跳舞娱乐和比赛而言,一个舞技与自己相当的舞伴,配合起来会更得心应手,跳起来会更畅快。
注意事项
随着健身舞蹈在大众中的普及,能够修身养性的交谊舞亦在大众中普及开来。交谊舞不仅可以使你在舞中获得快乐,还可以增长交际,建立友谊。然而,要学好交谊舞,初入舞蹈间,必须要注意以下"八忌"。
1、忌急于求成。初学的学员容易犯的毛病是只求数量与进度,而不注重动作质量及规范,容易在短时间内学完很多动作及套路,这些不规范的动作及套路无疑如同"虚设",久而久之习以为常之后,要想改正,十分困难。因此在学习动作时,应循序渐进、反复精雕细刻。
2、忌一味求"花"。学员在开始学时,容易陷入以"花步多少"衡量舞技高低的误区,一味追求花步数量,认为"花步越多越好"。这样的"花拳绣腿"在真正的比赛中势必经不起裁判观察与观众的欣赏。学员若能打下坚实的基本功,然后针对自己的特点有选择地学习一些花步及套路,才能扬长避短做到"锦上添花"。
3、忌忽视姿态。学员在学习标准舞或拉丁舞时都应该注意姿态美。形态美,舒展挺拔、优雅大方,才会吸引裁判和观众,令人赏心悦目。因此在跳舞时始终要保持抬头、挺胸、收腹、立腰、肩放平、膝放松、大腿和臀夹紧上提的姿态。
4、忌只学其"形"。学员在学习舞蹈时,如果只满足于花步,组合套路,而忽略各舞种的舞蹈神韵、编舞的风格及基本技术的运用,这样学来的体育舞蹈必然毫无生气,缺乏表现,很难感动别人。
5、忌忽视音乐。学员在开始学时,往往只重视技术动作的学习,缺乏对音乐韵律的表现和认识,学习中常常出现动作与音乐脱节。因此在学体育舞蹈时,要加强音乐修养,深刻体会到舞种特征的诠释,才会把音乐溶入到自己的套路中,把音乐和舞蹈发挥的淋漓尽致。
6、忌频换舞伴。体育舞蹈要求两人节奏同步和谐,共舞默契配合。倘能在年龄、身高、形体、容貌、气质、风度、乐感、舞感、表现力以及相互配合能力等方面协调一致,当是最佳搭档。但开始学时常有"舞伴不适"的困扰,便采取频繁换人的战术,置自己于适应各个舞伴的状态之中,容易造成学习停滞不前,进度放慢的状况。因此应全面客观,谨慎准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舞伴,并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步适应。
7、忌换老师。学员在学舞蹈时,总感觉自己的悟性比别人好,学了几次不会就换老师。甚至觉的这个老师花步太少也换老师。这个老师是什么什么的成绩,也换老师,这都是错误的想法。现时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听到有的老师会跳不会讲,有的会讲不会教。一个老师的好与不好要看他对舞蹈的认识和他对舞蹈的敬业精神,还有看日常组织工作,教学能力,学员各方面的表现,比赛成绩等等。这才是最主要的。
8、忌贪图轻松。有的学员在开始学习体育舞蹈时,看到优秀选手们节奏同步和谐,动作轻快流畅,旋转优美飘逸的场景后,一时兴起,投入其中,以为学舞蹈是轻松愉快之事,岂不知"轻松愉快"完全来自于"勤学苦练",才能逐步达到潇洒自如的境界。
社交意义
一个注重社交的人,交谊舞是一门不可缺少的"必修课"。参加舞会向别人邀舞时要注意的礼仪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男女即使彼此互不相识,但只要参加了舞会,都可以互相邀请。通常由男士主动去邀请女士共舞。
(2)在正常的情况下,两个女性可以同舞,但两个男性却不能同舞。在欧美国家,两个女性同舞,是宣告她们在现场没有男伴;而两个男性同舞,则意味着他们不愿向在场的女伴邀舞,这是对女性的不尊重,也是很不礼貌的。
(3)如果是女士邀请男士,男士一般不得拒绝。音乐结束后,男伴应将女伴送回原来的座位,待其落座后,说一声"谢谢,再会"方可离去,切忌在跳完舞后不予理睬。
(4)邀请者的表情应谦恭自然,不要紧张和做作,以免使人反感。更不能流于粗俗,如叼着香烟去请人跳舞,这将会影响舞会的良好气氛。
几点要求
第一、跳交谊舞应征得配偶同意
1、交谊舞男女混舞居多,极易引起误解。交谊舞本来就是的有益活动,不应只求一人快乐去牺牲另一半、甚至一家人的快乐。
夫妻二人同去同回共同参与是最佳选择。
2、家务繁忙,配偶家人有病时决然停止去舞场。
第二、不为舞伴影响和谐
合适的舞伴,得心应手,心领神会,翩翩起舞,是最好的状况,是人人都希望的。每个人都有家事,不免中断舞蹈和舞伴,甚至有较长时段的停止舞蹈;一旦更换舞伴,恢复跳舞活动后,应尽早适应,这应是普通常识。
附:有关交谊舞的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