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五陵塬

2022-07-08 23:36:10 百科资料

五陵塬西起兴平市南位乡,东到高陵县马家湾乡,南达渭水北岸,北接泾阳县高庄,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13公里,总面积500平方公里。

  • 中文名 五陵塬
  • 东西长度 40公里
  • 南北宽度 13公里
  • 总面积 500平方公里

由来

  自从战国中期秦孝公迁都咸阳以后,直到秦朝灭亡以前,五陵塬地区一直都是全国政治中心。西汉建立以后,将国都由咸阳迁至渭河以南的长安城中,但因为五陵塬与长安隔水相望,并担负着"强本弱枝"和防御匈奴的两大任务,故仍发挥着政治和军事中心的巨大作用。降及隋唐,这种作用并未稍减,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斗争多发生在这里。

数量

  咸阳塬上数量最多的是西汉帝王陵。"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就是词人对西汉帝王陵的写照。西汉11位皇帝中除文帝霸陵和宣帝杜陵在渭河以南外,其余9个皇帝的陵墓:高祖长陵、惠帝安陵、 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元帝渭陵、成帝延陵、哀帝义陵、平帝康陵都分布在渭河以北的咸阳塬上。西汉早中期有在帝王陵周围设置陵邑的制度:汉高祖刘邦接受郎中刘敬的建议,"徙吏二千石、高訾富人及豪杰并兼之家",伺奉长陵,并在陵园附近修建长陵县邑,供迁徙者居住。以后,汉惠帝刘盈在修建安陵、汉景帝在修建阳陵、汉武帝在修建茂陵、汉昭帝在修建平陵时,也都竞相效尤,相继在陵园附近建造了安陵邑、阳陵邑、茂陵邑和平陵邑,合称为五陵塬。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