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五毒饼

2022-07-10 11:06:53 百科资料

五毒饼是中国传统节日食俗,端午节特色食品,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五毒饼其实就是玫瑰饼只不过用刻有"五毒"形象的印子,盖在酥皮儿玫瑰饼上。

  • 中文名称 五毒饼
  • 主要食材 樱桃,荸荠,桑椹
  • 本质 玫瑰饼
  • 时节 端午节
  • 地域 北方

制作方法

  早在清朝时期的《燕京岁时记·端阳》中就有记载:"每届端阳以前,府第朱门皆以粽子相馈饴,并副以樱桃、桑椹、荸荠、桃、杏及五毒饼、玫瑰饼等物。"

  文字记载可考的五毒饼有两种:一种是用枣木模子磕出来,上吊炉烤熟,出炉后提浆上彩,表面上再抹一层油糖,点心上有凸凹的花纹的五毒饼,一种是翻毛酥皮饼,然后盖上鲜红的"五毒"形象的印子的五毒饼。

  五毒饼其实就是玫瑰饼,只不过用刻有"五毒"形象的印子,盖在酥皮儿玫瑰饼上罢了。分别为杏蓉、枣泥、绿豆蓉、台湾卤肉、黑麻香蓉五种馅。

  五毒饼是典型的"铁面柔肠":尽管图案看起来比较猛,里面的馅儿,可跟五毒毫不相干,传统的是玫瑰、枣泥、豆沙等等,加上松软的酥皮,再用枣木模具压出图案,美味又健康。

食品功效

  之所以图案用五毒,是因为每年初夏时节,毒物滋生活跃,古人会食用"五毒饼"祈愿消病强身。

  五毒饼是北方端午节特有的节令食品,每年初夏时节正是毒物滋生活跃的时候,因此古人会食用"五毒饼"祝愿消病强身,祈求健康。

  五毒饼有强健身体、软化血管、解毒清心这个作用;主要还是作为一个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传承、发扬,还有纪念。

  清代北京风俗的杂记《燕京岁时记》中,对端午节食用五毒饼有着明确的记载。比如饼皮糖浆用柠檬取代蛋清,赋予它更多清香;馅料更是丰富又贴心。

  茶叶和西梅它可以软化血管,有一定的保健作用,绿豆在这个季节就是清热、解毒,完全符合五毒饼的意义。

北京特产

  玫瑰饼是北京的特产。《春明采风志》云:玫瑰来自北山玫瑰沟……四月花开,沿街唤卖。人们用玫瑰花瓣作原料,先捣成玫瑰酱,再加以上等好白糖和蜂蜜在锅里熬稀,拌上松仁儿等果料,调成馅儿,做成雪白的翻毛酥皮饼,然后盖上鲜红的"五毒"形象的印子,就成了《京都风俗志》中所说的"馈赠亲友,称为上品"的五毒饼了。如果说插艾草、菖蒲,耳鼻涂雄黄酒是为了"避毒虫",那么吃五毒饼则是把"五毒"吃掉,使它们不能毒人,透着北京人的诙谐和风趣。

重现稻香村

  2008年6月4日,消失了60多年的端午节传统民俗糕点"五毒饼"重现北京稻香村。据了解,为迎接首个端午假日的到来,北京稻香村生产的粽子等节令食品现已全面登场。与往年不同的是,市场多了许多"民俗味"、"环保情",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据北京稻香村负责人介绍,由于端午节首次被列为法定假日,市场需求增加,预计市场供应粽子量为500万只,"五毒饼"5万盒,粽子全部马莲捆绑,真空包装,保质期由45天延长至60天。除小枣、豆沙等传统口味外,还增加了营养纳豆、多彩蜜豆粽、白果阿胶粽、腐乳肉粽等6种健康营养的新品粽子。

亮相功德林

  2009年5月6日,消失了60多年的端午节传统民俗糕点"五毒饼"重现功德林素菜饭庄。功德林经过查阅大量的史料及与民俗专家的探讨,最终认定翻毛酥皮五毒饼才是正宗的五毒饼。在制作工艺上恢复了传统的酥皮特色,并根据净素养生之道,精心配置分别为枣泥、豆沙、百果、玫瑰等5种馅料,饼面印有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五种形象,还原了正宗的"五毒饼"。使用酥皮的特殊制作工艺。

  2009年端午节,一种绝迹北京至少60年的传统食品--"五毒饼"重新成为过节消费热点。

  从最早恢复"五毒饼"的稻香村,到后来居上的诸多商家,"五毒饼"重热京城的背后,是商家对这种食品所代表的传统民俗文化经济价值的挖掘。"'五毒饼'正好切合了'怀旧思想',这是北京'老字号'餐饮都争着抢着的。"北京"功德林"素菜馆市场营销部的徐淼说。他们饭庄也推出了净素"五毒饼"。但在传统中如何创新,也成了京城百姓给"功德林"和它的对手们出的一道思考题。

  如果不是81岁的婆婆一句"夸赞",45岁的面点师白俊兰不会想着要重做"五毒饼",那么26岁的徐淼还会在为开拓端午市场而头痛不已。2009年老字号"功德林"推出了净素"五毒饼",而这却是三代"老北京"近半年的心血。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