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五更泄泻

2022-07-06 07:22:05 百科资料
五更泄泻又称晨泻、肾泻、鸡鸣泻,最早出现于《丹溪心法》“有每日五更处洞泻……,随节饮食忌口,但得日间上半时无事,近五更其泻复作”。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的黎明之时的腹泻。主要表现为每至黎明前五更时分开始出现脘腹作痛或不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大便不成形,无黏液及脓血。

释义

  西医认为:当肠胃受到病毒侵入时,而形成的一种病态现象,因急慢性肠胃炎而导致的腹泻,与半夜起更一词相似。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泄泻论》。即五更泄,清晨五更时即泄。即肾泄,又名五更泻、五更溏泄、晨泄、瀼泄。多因肾虚所致。《病因脉治·泄泻论》论五更泄泻有肾虚五更泄泻、酒积五更泄泻、寒积五更泄泻、食积五更泄泻、肝火五更泄泻数种。详各条。

症状

  ““五更泻”,又叫“鸡鸣泻”、“黎明泻”、“晨泻”、“肾泻”。顾名思义,就是发于鸡叫、黎明、五更时分的泄泻。之所以又称为“晨泻”,是因为本病好发于早晨,故而得名。至于“肾泻”,是说本病是由于肾阳虚衰引起的泄泻。病人表现为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遇冷加重,得热稍舒,大便日1~5次,不成形,呈糊状,夹有未消化的食物,无黏液及脓血,伴有形寒肢冷,神疲乏力,不思饮食,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象沉细,大便常规化验并无异常。五更泄泻多见于年老体弱的中老年人。

发病原因

  中医认为,“五更泻”主要是由于肾阳虚衰所致。人到老年,体质衰弱,阳气日渐下降,终致肾阳不足而成。泄泻日久,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阳而腐熟水谷,运化失常,加上黎明之前阳气未振,阴寒较盛,故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腑气通利,故泻后则安。至于不思饮食、神疲乏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是肾阳日渐虚衰,不能温煦脾阳,脾肾阳虚的症状。舌淡苔白,脉象沉细,是人体内在的虚寒之象,属于里证、虚证、寒证。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