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互助八眉猪

2022-07-04 00:10:39 百科资料

互助八眉猪,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据考证,青海八眉猪原产地在甘肃,其祖先是华北野猪,故属华北型猪种 。互助八眉猪头狭长,耳大下垂,额有纵行"八"字皱纹,故名"八眉",互助猪以体型大小、外貌特征和生产特点分大、中、小三种类型,以中型居多。互助八眉猪猪肉肉质好,鲜红色,肌肉呈大理石条纹,肉嫩,味香 。

2012年5月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互助八眉猪"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

2019年11月15日,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 中文名称 互助八眉猪
  • 产地名称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
  • 品质特点 肉嫩,味香
  • 地理标志 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批准文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763号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 外貌特征

  互助八眉猪头狭长,耳大下垂,额有纵行"八"字皱纹,故名"八眉",互助猪以体型大小、外貌特征和生产特点分大、中、小三种类型,以中型居多。

  大型猪:体格较大,被毛黑色,体质粗松,皮厚,体躯多褶皱,大腿部褶皱"套迭"更深、更多。额部较宽,额纹粗深而分布不整。嘴筒较粗,鼻面微凹。耳大下垂,长过鼻端,耳壳皮肤柔软耳根宽。背腰较长,较宽而平直。腹大下垂,成年母猪腹部拖地。奶头粗壮,发育良好。后驱斜尻,大腿欠丰满。四肢粗壮,后肢卧系。尾粗而长,尾毛较多。大型猪性情温驯,好静卧,不爱动。两岁左右视力减弱或双目失明。大型猪主要分布于脑山区,因晚熟,饲养期长,皮厚、迟钝、视力早衰,哺育性能差,多被淘汰,现为数极少。成年母猪体重130.33±8.64千克,体长135.17±3.07厘米,胸围122.11±3.21厘米,体高65.14±1.34厘米。

  中型猪:是大、小型之间的中间类型。体格中等,体型体质比较紧实,体躯褶皱少,主限于后腿部。被毛黑色,鬃质好,鬃长10.28±2.37厘米,鬃径255微米。头略呈椎形,额部较窄,额纹纵行。鼻面直而微凹,嘴筒较细。耳大下垂,耳壳较硬,成年母猪耳长30.08±3.49厘米。背腰窄而平直。腹大下垂,但不着地,有效乳头6对(5-8对)。后肢斜尻,后退欠丰满,后肢卧系,尾较细,尾毛少。性情比较灵活,护仔性很强,放牧型较好。成年公猪体重104.27±9.70千克,体长125.09,4.61厘米,胸围113.03,3.56厘米,体高64,1.74厘米。成年母猪体重87.44±2.64千克,体长119.10±1.18厘米,胸围105.64±1.24厘米,体高58.39±0.56厘米。

  小型猪:包括杏耳猪和黄瓜嘴。体型矮小,被毛黑色,头狭长而直,嘴尖细(黄瓜头)或额部较宽,嘴粗短。耳较小下垂,呈杏叶状。背腰短平,腹部下垂,杏儿猪后驱发育较好。四肢较短,皮薄骨细,早熟易肥,肥猪体重达70千克左右即体满膘足。成年母猪59.94±3.17体重,体长109.38,2.60厘米,胸围91.88±1.83厘米,体高54.19±1.65厘米,小型猪主要分布于灌区,舍饲为主 。

  • 繁殖肥育性能

  小母猪2.5-3月龄即有发情表现,3.5-4月龄性成熟,可初配受孕。发情周期15-21天,发情持续期3天左右。公猪4-5月龄、母猪6-7月龄体重达到成年体重1/3配种,产仔数头胎6.4头,三胎以上12头。农村采取低水平吊架子饲养方式,大型猪一般两年以上活重150千克左右成肥,中型猪14-18月龄活重80-100千克成肥,小型猪10-13月龄活重60-70千克成肥。互助猪的成肥速度,与饲料水平和饲养方式有关,精料水平高,且相对集中使用,中型猪11-12月龄肥育期日增重为300克左右,体重可达90千克 。

营养价值

  互助八眉猪猪肉肉质好,鲜红色,肌肉呈大理石条纹,肉嫩,味香,肉质含水率61.53%。蛋白质含量≥20%,肌苷酸含量100毫克/100克,肌间脂肪含量≥1.70% 。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

  互助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县境北依祁连山支脉达坂山,与海北州门源县相接;东北部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永登县毗邻;东南与乐都区接壤;南以湟水河为界,与平安区相望;西靠大通县,西南与西宁市相连。县城威远镇距西宁市40千米。县境南北宽约64千米,东西长86千米,总面积3424平方千米。海拔在2100-4400米之间,平均海拔2700米 。

水文情况

  互助县境内有大小天然河流8条,均属黄河流域、湟水水系,全长289.5千米。除流经的湟水与大通河外,其它河流短而小,流量不大,境内全县地表水总径流量2亿立方米(不含湟水和大通河)。境内河川污染较少,水质良好,酸碱度均在7.5-8.6之间。地表水实际变化和季节性变化幅度较大。一般夏秋季为丰水期,降水集中,地下水综合补给量共1.06亿立方米。总储量3.6亿立方米,可利用量0.77亿立方米 。

气候情况

  互助县属大陆寒温带气候,冬季受西伯利亚季风和寒流影响,夏季受东南沿海台风影响。年均气温1.5-2.8℃,最低-15.7--29.5℃。年降雨量453-595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581.7小时,无霜期114天,年降水量477.4毫米,年蒸发量1198.3毫米,年相对湿度63%,年平均风速0.9米/秒,其优点是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且分布不均 。

历史渊源

  据考证,青海八眉猪原产地在甘肃,其祖先是华北野猪,故属华北型猪种。八眉猪原产地的养猪历史在6000年以上又据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青海乐都县柳弯马厂型墓葬出土的大量猪下颌骨考证,青海养猪历史在400年以上,从而推断,青海的八眉猪最早来源于甘肃,是随历代移民不断迁居青海,将甘肃八眉猪陆续迁入青海农区饲养与繁殖。随着社会需求和经济条件的变化,经长期选育形成了这一适应高原地区生态特点的八眉猪地区类型。因青海八眉猪中心产区在青海互助县:故又称互助猪 。

生产情况

  解放初期,青海猪的品种全部为青海八眉黑,存栏11.92万头。

  1979年,全国畜禽品种资源调查统计,青海省纯种青海八眉猪约500头,其中纯种公猪10头。

  1980年,青海省开始酝酿八眉猪的保种工作。

  1981年,青海省县有关业务部门采取紧急保种措施;并将青海八眉猪作为青海省当家母本猪种保存,先后在主产区互助,湟中,湟源三县组成个保种猪场,组建八眉猪核心猪群(270头)。

  1982年,青海省科委下达了"青海当地猪种的保种和杂种优势利用"课题,首次提出了保种选育研究工作,当年年底开始省财政每年每头保种猪补助饲养费15元。

  1983年底,青海八眉猪已发展到100多头,比1979年翻一番。

  2005年统计,青海省八眉猪存栏约400余头 。

产品荣誉

  2006年,互助八眉猪被列入农业部公布的首批138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 。

  2012年5月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互助八眉猪"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

  2019年11月15日,互助八眉猪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互助八眉猪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互助土族自治县高寨、红崖子沟、哈拉直沟、塘川、丹麻、东沟、东和、东山、五峰、西山、蔡家堡、台子、南门峡、林川、巴扎、加定、五十、松多、威远等19个乡镇海拔2100-4400米以内的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1°46′00″-102°45′00″,北纬36°30′00″-37°09′00″ 。

质量技术要求

  • 特定生产方式

  互助八眉猪生产的总原则是绿色、无公害,实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专业化监督。

  1、产地选择:互助八眉猪产地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产区内有气候温暖,适宜养殖,产地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有关要求,畜禽饮用水质量符合NY/5027-2008要求,产区养殖场(户)经过长期的发展具备丰富的养殖技术经验。

  2、品种范围:互助八眉猪选择具有本品种显著特征的种公猪和母猪,八眉猪原种应符合DB63/037的要求。八眉猪养殖范围为互助县全境。

  3、生产过程管理,包括农业(畜牧)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规定:

  3.1饲养管理技术

  3.1.1猪品种及杂交组合

  八眉猪原种应符合DB63/037的要求;八眉猪原种除保种外,充分利用杂交优势,采取适宜的杂交组合,开展杂交利用,生产商品猪,八眉猪商品猪生产应符合DB63/T440.3-2003要求。

  3.1.2卫生防疫

  保持猪舍清洁、干燥,温度适宜。应在猪转入前对猪舍及饲养用具等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还要及时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对于商品猪生产应采取全进全出生产模式。定期做好灭鼠灭蚊蝇工作,及时收集死鼠、死蚊蝇和残余灭虫鼠药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3.1.3饲料及饲料配合

  根据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配制全价饲粮,并有可操作性和良好的适口性。饲料主要以小麦、玉米、麸皮、豆粕或蚕豆、豌豆、菜籽饼等组成,按比例粉碎混合配制成配合饲料,粉碎颗粒细度在0.1毫米以下,保证营养全面。

  3.1.4仔猪:仔猪应来自相应繁育体系的商品场(户)。

  3.1.5饲养

  配制好的饲粮可调制成干粉料、潮拌料或颗粒料进行饲喂,可采用顿喂或自由采食的饲喂方法。顿喂时,50千克体重前日喂3次(早、中、晚),50千克体重后至出栏日喂2次。应保证供给猪充足洁净的用水,饮用水符合NY/5027-2008要求。肉猪生产可采用直线育肥或前敞后限的肥育方式。

  3.1.6管理

  生长育肥猪的适宜群体大小为10头-20头;并应保持群体稳定。应保证每头猪有足够的圈舍面积,在实体地饲养的情况下20千克-45千克体重阶段,每头猪的圈舍面积为0.3平方米-0.6平方米,46千克-70千克体

  重阶段0.6平方米-0.8平方米,70千克-100千克体重阶段0.9平方米-1.2平方米。应做好调教工作,使猪养成固定地点采食、趴卧、排泄的习惯。

  3.1.7出栏

  应综合考虑猪的增重的速度,饲料利用效率,屠宰率、胴体品质及猪肉市场供应状况,确定95-110千克适宜的出栏体重。肉猪上市前应经有关部门检疫,并出具检疫证明,严禁病猪、未到休药期的猪,疫区的猪出栏上市。

  4、投入品的使用规定

  4.1兽药

  防治疾病所用的防疫药物应符合NY/T472-2006。禁止使用未经国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已经淘汰兽药、明确规定的违禁兽药等,严格执行兽药休药期。

  4.2消毒药

  八眉猪及场舍消毒要使用对人、猪无害的消毒药物,符合绿色食品相关要求。

  4.3饲料要求

  4.3.1饲料来源

  采购玉米、蚕豆、麸皮、小麦等原材料,从感官要求符合品种特征,选择色泽新鲜一致、无发霉、结块及异味、异嗅的原料

  3.4.3.2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应符合NY 5032的要求。不使用变质、霉败、生虫或被污染的饲料。

  3.4.3.3预混料、添加剂

  产品符合饲料卫生标准,农业部颁布的《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目录》和《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执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NY/T 471-2001 的要求,严禁使用激素、抗生素、化学防腐剂等。

  4、出栏:应综合考虑猪的增重的速度,饲料利用效率,屠宰率、胴体品质及猪肉市场供应状况,确定95-110千克适宜的出栏体重。肉猪上市前应经有关部门检疫,并出具检疫证明,严禁病猪、未到休药期的猪,疫区的猪出栏上市。

  5、生产记录

  养殖场做好养殖环节的生产记录,包括仔猪出生、购进日期、用药、免疫接种、出栏、产地检疫等,并将以上生产记录形成档案 。

  • 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互助八眉猪产地环境质量产地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有关要求的一级标准,畜禽饮用水质量符合NY/5027-2008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要求,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1995规定的二级标准,生产过程严格按DB 63/T 918-2010绿色食品 八眉猪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猪肉及产品符合NY/T 843-2009 绿色食品 肉及肉制品的要求 。

专用标志使用

  1、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1.1生产经营的农产品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

  1.2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

  1.3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1.4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

  2、经审核符合标志使用条件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标志使用申请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标志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责任义务。

  3、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生效后,标志使用人方可在农产品或者农产品包装物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并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活动。

  4、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建立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档案,如实记载地理标志使用情况,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信誉,正确规范地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5、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负责。

  5.6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登记证书。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处罚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