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乩仙

2022-07-02 10:52:54 百科资料

《乩仙》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 作品名称 乩仙
  • 作者 蒲松龄
  • 创作年代 清代
  • 作品出处 《聊斋志异》
  • 作品体裁 小说

原文

  章丘米步云,善以虬卜[1]。每同人雅集[2],辄召仙相与赓和[3]。一日,友人见天上微云,得句,请以属对[4],曰:"羊脂白玉天[5]。"乩批云:"问城南老董。"众疑其妄。后以故偶适城南,至一处,土如丹砂[6],异之。 见一叟牧豕其侧,因问之。叟曰:"此'猪血红泥地'也[7]。"忽忆乩词, 大骇。问其姓,答云:"我老董也。"属对不奇,而预知遇城南老董,斯亦神矣!"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1]乩(jī基):旧时求神问事的一种迷信方法。两人扶一丁字形木架于 沙盘之上,谓神降临时则木架移动划字,借以决疑或占卜吉凶,通称"扶乩" 或"扶鸾"。

  [2]同人:谓志同道合者。雅集:指诗文聚会。

  [3]赓和:唱和。

  [4]属(zhǔ主)对:联经为对偶诗句。

  [5]羊脂白玉天:谓白云如羊脂白玉。

  [6]丹砂:朱砂。

  [7]猪血红泥地:恰与"羊脂白玉天"相对。

白话译文

  章丘的米步云,擅长扶乩算卦,每同人聚会。便召乩仙互相唱和。一天,有个朋友见天上微有云彩,忽得一联,请乩仙对下联。这一联是:"羊脂白玉天,"乩仙批字:"下联问城南老董。"大家怀疑乩仙对不上,所以乱说一气。

  后来有事到城南去,发现一处地方,土红得像丹砂一样,很感奇怪。正好看见有个放猪的老翁在一边,便问他是什么土,老翁说:"这是猪血红泥地。"忽然想起乩仙的批词,十分惊骇;又问老翁的姓,老翁说:"我是老董。"能联对倒不奇,奇的是预先知道城南老董,这也太神了。

作品鉴赏

  本篇写米步云扶乩,预知朋友以后会遇见城南老董,借这位放猪老人之口属对联句的奇事。作者先写放猪老人联句,再点明老人姓董,行文真是一波三折,令人叹服。扶乩是一种占卜的巫术,起源可以上溯到唐代,明清两代在士大夫间十分盛行,并发展到请乩仙猜谜属对,诗词唱和。扶乩时,在箕上插笔,假托鬼神名义,在沙盘上划字,所以又叫扶箕。扶乩是一种心灵感应活动,也有扶乩者弄鬼行骗的。从本篇行文看,蒲松龄对这种迷信活动原是疑信参半的,记述这段扶乩怪事,不仅仅是猎奇,还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思想局限和生活习俗。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 人。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父亲蒲盘原是一个读书人,因在科举上不得志,便弃儒经商,曾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财产。等到蒲松龄成年时,家境早已衰落,生活十分贫困。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