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书陆放翁诗卷后

2022-07-07 02:13:34 百科资料
《书陆放翁诗卷后》 ,是宋末元初 林景熙 的一首七言古诗。
  • 作品名称 书陆放翁诗卷后
  • 创作年代 宋末元初
  • 文学体裁 七言古诗
  • 作者 林景熙

作品信息

  【名称】《书陆放翁诗卷后》

  【年代】宋末元初

  【作者】林景熙

  【体裁】七言古诗

​作品原文

  书陆放翁诗卷后

  (宋)林景熙

  天宝诗人诗有史,杜鹃再拜泪如水。

  龟堂一老旗鼓雄,劲气往往摩其垒。

  轻裘骏马成都花,冰瓯雪椀建溪茶。

  承平麾节半海宇,归来镜曲盟鸥沙。

  诗墨淋漓不负酒,但恨未饮月氏首。

  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作品鉴赏

  有宋一朝,外患频仍,南渡之后,更是国事日非,风雨飘摇。公元1279年(祥兴二年),在元兵追击下,崖山一战,南宋全军覆没,陆秀夫抱八岁幼帝赵昺投海,南宋遂亡。南宋诗坛经受着时代凄风苦雨的洗礼。爱国诗人面对亡国的奇耻大辱,痛心疾首,扼腕捶胸,谱写了一曲曲或慷慨激昂,沉郁哀切的诗篇。爱国主义成了南宋诗歌最深刻、最动人、最光辉的主题。它不仅在陆游、文天祥等诗坛巨搫的创作中有着强烈的表现,而且在宋亡以后诗多遗民诗人的篇什中也有着鲜明的反映。林景熙这首《书陆放翁诗卷后》就是其中一首脸炙人口的绝唱。

  “天宝诗人诗有史,杜鹃再拜泪如水。龟堂一老旗鼓雄,劲气往往摩其垒。”是对陆游继承杜甫的传统给予高度评价。“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这两句本于陆游的《示儿》,是对陆游的沉痛追悼。

  这首诗将叙事与抒情紧紧地融合在一起,雄浑而劲健。全诗言近旨远、意深辞婉,句句发自肺腑,缠绵中见悲壮,在林景熙诗中很有代表性。

作者简介

  林景熙

  (1242~1310) 宋末爱国诗人。字德阳,一作德暘,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公元1271年(南宋咸淳七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不仕,隐居于平阳白石巷。据新编《平阳县志·林景熙传》载:元世祖忽必烈所任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珈,发掘绍兴宋陵及大臣墓101所,抛弃其遗骨。时林景熙在绍兴王英孙家作客,激于爱国义愤,约乡人郑朴翁等乔装采药人前往,拾得高宗、孝宗骸骨,共装六函,葬于兰亭附近,移植皇陵冬青树作为标志,又作《冬青花》和《梦中作》四首,以记其事。林景熙这种热爱祖国,反抗民族压迫的行动,深受称赞。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因而名重一时,学者称“霁山先生”。著作有《白石稿》、《白石樵唱》,后人编为《霁山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