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松

乔松 (Pinus wallichiana A. B. Jackson ) 是松科松属的植物。
乔木,高达70米,树皮暗灰褐色,针叶5针一束,细柔下垂,球果圆柱形,下垂,中下部稍宽,上部微窄,种子褐色或黑褐色,椭圆状倒卵形,球果第二年秋季成熟。
分布于印度、阿富汗、西藏等地,生长于海拔1,600米至3,300米的地区。
- 中文名 乔松
- 学名 P. griffithii McClelland
- 二名法 Pinus griffithii
- 界 植物界
- 门 松柏门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70米,胸径1米以上;树皮暗灰褐色,裂成小块片脱落;枝条广展,形成宽塔形树冠; 一年生枝绿色(干后呈红褐色),无毛,有光泽,微被白粉;冬芽圆柱状倒卵圆形或圆柱状圆锥形,顶端尖,微有树脂,芽鳞红褐色,渐尖,先端微分离。针叶5针一束,细柔下垂,长10-20厘米,径约1毫米,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锯齿,背面苍绿色,无气孔线,腹面每侧具4-7条白色气孔线;横切面三角形,单层皮下层细胞,在背面偶尔出现单个或2-3个细胞宽的第二层细胞,树脂道3个,边生,稀腹面1个中生。球果圆柱形,下垂,中下部稍宽,上部微窄,两端钝,具树脂,长15-25厘米,果梗长2.5-4厘米,种鳞张开前径3-4厘米,张开后径5-9厘米;中部种鳞长3-5厘米,宽2-3厘米,鳞盾淡褐色,菱形,微成蚌壳状隆起,有光泽,常有白粉,上部宽三角状半圆形,边缘薄,两侧平,下部底边宽楔形,鳞脐暗褐色,薄,微隆起,先端钝,显著内曲;种子褐色或黑褐色,椭圆状倒卵形,长7-8毫米,径4-5毫米,种翅长2-3厘米,宽8-9毫米。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秋季成熟。

生长环境
生长快,幼树阶段生长缓慢,且栽培环境直接影响生长速度。在西藏地区10年生乔松,高度在4~11m间,胸径4。8~15.6cm;50年生胸径可达38~50cm;100年生平均高度达41m,胸径57cm。高生长以10~15年间最快,径以15~25年间增长最快。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生于片岩、沙叶岩和变质岩发育的山地棕壤或黄棕壤,耐干旱瘠薄.喜光.引。据北京引种栽培情况观察,幼苗阶段不耐高温干燥气候,需庇荫,对中性或微碱性土质尚能适应。

分布范围
主要产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及缅甸等国,在中国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和云南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分布最广的森林类型。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生于片岩、沙页岩和变质岩的山地棕壤或黄棕壤,耐干旱瘠薄。喜光。耐寒。山东滕州有引进。

栽培技术
育苗技术
容器苗带土移植,不伤根,具有造林成活率高,初期生长合快的优点,适宜土壤干旱贫瘠、裸根苗造林困难的地区,同时可做到常年造林。

苗圃地选择
宜选取在地势较平坦、排灌条件良好、交通方便的地方,便于降低成本。如就地取土,宜微酸至中性、不粘重的土壤。
容器选择及营荞配制
采用塑料薄膜容器,规格6厘米×14厘米。营养土按60%黄心土+30%火烧土+10%菌根土,外加3%过磷酸钙的比例配制,其中菌根土待营养土消毒10日后再加入,以免菌根菌被消毒药剂所杀伤。土壤消毒每1立方米营养上加人敌克松0.2公斤、甲敌粉0.2公斤。菌根土可用松林中表层土壤,松类育苗不能缺少菌根菌,如缺少菌根时,苗木针叶发黄,生长不良。
装袋及摆放
圃地应开好排水沟,防止暴雨后雨水冲击。作床1.2米宽,留40厘米宽的步道,在营养袋内装满基质,并填实,整齐排放在苗床上。
播种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和催芽处理,种子消毒用50%多菌灵800倍液;催芽用50℃温水浸种,自然冷却后浸泡24小时,取出晾干,每袋播种2粒~3粒,播种深度约1厘米,播种时间宜在清明前后。播种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保温,出苗比较整齐。
苗期管理
一、除草: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做到容器内、床面和步道无杂草,除草时要防止松动苗根。
二、浇水:在种子发芽阶段,要特别注意保持基质湿润,防止由于缺水造成已发芽的种子回芽死亡;由于营养袋内土壤少,抗旱力弱,干旱季节应及时补充水分,以满足苗木正常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浇要浇透,宜早、晚进行。
三、施肥:出苗后⒛天后,施用磷酸二氢钾铵,按0.2%的浓度喷施叶面肥,前期不能直接施用颗粒性肥料,否则会烧根;速生期按N∶P∶Κ=3∶2∶1配制混合肥料,稀释成0.6%的浓度浇灌,追肥宜在傍晚进行,不得在中午高温时追肥,以免出现肥害;苗木硬化期,只施磷钾肥,不再施氮肥。
四、间苗、补莳:幼苗长到5厘米左右开始间苗、补苗,每个容器内保留1株苗木,选择在阴雨天进行,间苗、补苗后要随即浇水。
五、遮荫:6月~8月光照过强、气温过高时用50%遮阳网遮荫,防止土温过高,引起立枯病及其他病害。
种植方法
一、土壤疏松,微酸,排水良好,以沙壤土为宜,忌盐渍土。
二、燎荒地以及种过玉米、棉花、豆类、马铃薯等农作物和蔬菜的地方,一般 不宜作华山松育苗地。
三、在苗圃中最好选以前作为松树、云杉、冷杉等针叶树或杨柳科、壳斗科树种的育苗地。未经处理的阴干的华山松种子,可贮藏2-3年,3年后发芽率很快降低。种子千粒重259-320g。一般播种要经3-4周才能发芽出土。通常在播种前进行沙藏层积催芽,也可用50-60℃温水浸种催芽。条播行距20cm,播幅5-7cm,覆土厚度2-3cm。亦可撒播。北方的1a生苗,以20万-25万株/667平方米为目标,播种量50-75kg/667平方米。最好用火烧土盖种,播后覆草。幼苗出土前要应保持土壤湿润并搭棚遮荫。幼树要防猝倒病,入冬前要埋土防寒。1年生苗高6cm。
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或直播造林。不宜在高寒或土壤瘠薄的地方造林。植苗造林密度为330~350株/667平方米。在土壤、气候干旱的地方,3~5株/穴生长较好。
主要价值
在城市绿化中可在绿地孤植和散植。

树干高大,挺直,材质优良,结构细,纹理直,较轻软. 可作建筑、器具、枕木等用材,亦可提取松脂及松节油。生长快,为西藏南部及东南部的珍贵树种,可选作该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
珍贵的风景树种,枝叶婆娑,宜于庭园观赏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