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乌泡子

2022-07-02 16:57:14 百科资料

乌泡子(学名:Rubus parkeri Hance)是蔷薇科,悬钩子属的落叶灌木。

茎直立、具腺毛,叶互生,边缘锯齿,有叶柄;托叶与叶柄合生,不分裂,宿存,离生,较宽大,花两性,聚伞状花序、花萼;萼片直立或反折,果时宿存;花瓣稀缺,白色或红色;雄蕊多数,心皮多数,有时仅数枚,果实为由小核果集生于花托上而成聚合果,种子下垂,种皮膜质,花期4-5月,果期6-7月。

产陕西、湖北、江苏、四川、云南、贵州、湖南。生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地疏密林中阴湿处或溪旁及山谷岩石上。

  • 中文名 乌泡子
  • 学名 Rubus parkeri Hance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攀援灌木;枝细长,密被灰色长柔毛,疏生紫红色腺毛和微弯皮刺。

  单叶,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长7-16厘米,宽3.5-6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心形,弯曲较宽而浅,两耳短而不相靠近,下面伏生长柔毛,沿叶脉较多,下面密被灰色绒毛,沿叶脉被长柔毛,侧脉5-6对,在下面突起,沿中脉疏生小皮刺,边缘有细锯齿和浅裂片;叶柄通常长0.5-1厘米,极稀达2厘米,密被长柔毛,疏生腺毛和小皮刺;托叶脱落,长达1厘米,常掌状条裂,裂片线形,被长柔毛。

  大型圆锥花序顶生,稀腋生,总花梗、花梗和花萼密被长柔毛和长短不等的紫红色腺毛,具稀疏小皮刺;花梗长约1厘米;苞片与托叶相似,有长柔毛和腺毛;花直径约8毫米;花萼带紫红色;萼片卵状披针形,长5-10毫米,顶端短渐尖,全缘,里面有灰白色绒毛;花瓣白色,但常无花瓣;雄蕊多数,花丝线形;雌蕊少数,无毛。

  果实球形,直径约4-6毫米,紫黑色,无毛。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长环境

  生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地疏密林中阴湿处或溪旁及山谷岩石上。

分布范围

  产陕西、湖北、江苏、四川、云南、贵州。

栽培技术

整地

  整地是指翻耕松土、清除杂草、平整土地和施肥。施肥以底肥为主,施用量可视土壤肥沃程度而定。正常情况下,每公顷施有机肥10"8'吨-200吨,翻人土中。定植前30天-45天内施加磷肥,用量每公顷180公斤-240公斤,钾肥每公顷120公斤,耙人土内。对酸性土施石灰,可得到很好改善。栽培时问春季和秋季都可。春季裁最好选在4月初。秋季最好在枝条生长停止时进行,也就是霜降到来之前。悬钩子栽植的行距为2.5米-3米,株距为0-5米-0.75米,如果种苗充足也可降为0.25米-0.35米生长结果表明,株距05米-0.75米,需要3年-4年悬钩子完全占满行间f若株距0.25米-0.35米,则第二年就能占浦行问,并且在第三年可结果收获。

培育

  抚育:主要是松土和锄草。春季要进行一次行间松土和行内的锄草管理夏季根据土壤的板结程度和杂草生长情况进行整地,通常情况下,要在收果前捕2次-3次行内和行间松土。果实采收后要进行1次松土和2次中耕管理,因为在浆果采收过程中行间土壤严重踏实,杂草丛生,所以要进行松土和中耕。夏初季节要清除衰弱和损伤的部分根蘖,去掉多余枝条以防过密。还要剪除已结过果的两年生枝条,这项工作必须在收果后立即剪除,同时把多余的、折断的和有病的一年生枝条全部剪除。

  扶缚:扶缚也是悬钩子田问管理的重要内容。扶缚就是利用支架将悬钩子茎干直立,避免结果后严重压弯,通过扶缚可有效地提高果实质量和产量。

采收

  采摘悬钩子要适时进行,切不可超前也不可拖后。一般在成熟后的一二天采收。浆果采摘要带果托和部分果柄。采收的浆果最好保存在接近0:C的冰箱里,相对湿度在90左右,在这样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可保藏1周左右。利用冷库等冷藏设施可选到长期保存浆果的目的。

病虫防治

  主要常见病害有茎腐病、柳蝙蝠蛾、山莓穿孔蛾三种。

  茎腐病

  茎腐病为害山莓基生枝,一般发生在新梢上,先从新梢向阳面距地面较近处出现一条暗灰色似烫伤状的病斑,长约1.5-2.5厘米,宽0.6-1.2厘米,病斑向四周迅速扩展,病部渐褐色,病斑表面出现大小不等的黑点,木质部变褐坏死。随着病部的扩展,叶片、叶柄变黄枯萎,最后整株死亡。高温多雨的季节为发病盛期,在我区以6-8月最为常见。

  防治方法:

  ①秋季清园,剪下病枝集中烧毁。

  ②5-7月发病初期喷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40%乙磷铝500倍液,或福美双500倍液。

  ③选择抗病品种。相对而言,黑山莓较红山莓抗病,更适合南方地区栽培。

  柳蝙蝠蛾

  柳蝙蝠蛾是危害山莓的主要害虫,严重影响第2年产量。其幼虫7月上旬(部分地区5月底至6月)开始蛀入新梢为害,蛀入口距地面40-60厘米,多向下蛀食。柳蝙蝠蛾常出来啃食蛀孔外韧皮部,大多环食一周。咬碎的木屑,与粪便用丝粘在一起,环树缀连一圈,经久不落,被害枝易折断而干枯死亡。

  防治方法:

  ①成虫羽化前剪除被害枝集中烧毁。

  ②5月中旬至8月上旬初龄幼虫活动期,可喷2.5%溴氰菊酯2000-3000倍液,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山莓穿孔蛾

  多危害红山莓,秋天作茧在基生枝基部越冬,展叶期爬上新梢,蛀入芽内,吃光嫩芽后,再钻入新梢,致使新梢死亡。成虫羽化后,傍晚在花内产卵,幼虫最初咬食浆果,不久转移至基部越冬。

  防治方法:

  ①秋末采果后清园。

  ②早春展叶期喷80%敌敌畏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杀死幼虫。

主要价值

  乌泡子虽然茎叶多毛刺,但却为山羊和黄牛所喜食这些牲畜对其嫩枝梢和叶表现出贪食的特性,当放牧过程中,遇到这种植物时,常停留较久,尽量采其嫩枝叶。在冬季,乌泡子的叶未枯落时,常为山羊和黄牛所喜食,水牛偶尔也采食。乌泡子的聚合果成熟后为一些鸟类所喜食,有的农民称人也可食用。乌池子嫩枝和叶的化学成分如表129所示,从中可看出乌泡子的粗蛋白质含量达11.04%,比南方一般禾本科草为高,如白茅仅6.17%,芒仅5.09%,扭黄茅仅6.58%,矛叶荩草仅6.20%,细柄草为8.30%,细毛鸭嘴草仅4.94%,刺芒野古草仅5.38%,桔草为6.42%,金茅仅4.40%,而只有五节芒(10.10%)、狗牙根(11.16%)、鹅观草(10.53%)、圆果雀稗(11.36%)、扁穗牛鞭草(11.18%)等的粗蛋白质含量接近或稍高于乌泡子。南方的山羊和黄牛等牲畜直采乌泡子及其他豆科和蔷薇科灌木的嫩枝叶,正好弥补了南方禾草蛋白质含量低之不足。

近种区别

  本种的枝、花梗与花萼上均被疏密及长短不等的紫红色腺毛,Focke曾把湖北西部宜昌附近的类群定为两个变种:var. brevisetosus Focke与var. longisetosus Focke,据标本观察,发现在同一花序或同一花萼上,腺毛的长短也有变异,长者竟超过短者一倍或更长,若仅据此特征,种下等级难于划分,因此予以合并。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