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牛

丽牛,是生活在早更新世到中更新世亚欧大陆的原始牛科动物,相对其他牛科动物,丽牛体型较为纤细,矮小,角细长而成扁柱状,雌性则没有角,在草原上群居生活。其中最大的种类可能是中国的粗壮丽牛,中国之外的丽牛则包括印度的捻角丽牛和欧洲的埃楚斯坎丽牛,能够适应寒冷的冰原环境。到中更新世,只有短角丽牛幸存下来,后来由于气候变化灭绝。
- 中文名称 丽牛
- 拉丁学名 Leptobos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纲 哺乳纲Mammalia
物种名称
丽牛
拉丁文名 _
Leptobos
体长 : ?
体重 : ?
食物 :单子叶植物,即禾本科草
生存年代 _
早更新世
生存地点 _
欧洲、南亚和中国
物种种类 _
哺乳纲 Mammalia
反刍亚目Ruminantia
牛科Bovidae
名称含义 _
?
地质层位 _
?
简介
根据化石记录,丽牛(Leptobos)是最早出现的真牛。丽牛化石的最低层位的绝对年龄为距今255万年左右,即早更新世的初始阶段。丽牛有两类,其中一类的角心具有双重弯曲,即角心先向侧后方弯曲,然后再向上前方弯曲,颊齿的齿冠为中冠,被统归为丽牛亚属(Leptobos (Leptobos));另一类的角心只有一个同方向的弯曲,即向侧后方,颊齿齿冠较高,被统归为斯迈提丽牛亚属(Leptobos (Smertiobos))。丽牛分布于欧洲、南亚和我国。目前在我国发现的丽牛都是斯迈提丽牛亚属的,并且只有两个种:短角丽牛(Leptobos (Smertiobos) brevicornis)和粗壮丽牛(Leptobos (Smertiobos) crassus)。发现于甘肃龙担的短角丽牛是最早的短角丽牛,产化石地层的绝对年龄为距今255百万年。安徽繁昌人字洞出土的粗壮丽牛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粗壮丽牛,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其中最大的种类可能是中国的粗壮短角丽牛与人类大小比例
丽牛,中国之外的丽牛则包括印度的捻角丽牛和欧洲的埃楚斯坎丽牛,能够适应寒冷的冰原环境。短角丽牛主要分布在北方,从早更新世早期一直延续到早更新世晚期。而粗壮丽牛在北方和江南都有分布,但目前仅在早更新世地层中发现。
牛类:包括绵羊、山羊、麝牛、羚羊和牛。在中新世时起源于亚洲,后来分布到欧洲、非洲和北美洲。从上新世到现在在欧亚大陆和非洲种属众多,一直很繁盛。中国已发现的牛类化石有上新世的中华大羚(Sin-orgx)、原大羚(Protorgx)、旋角羚(Antilospira)和更新世的丽牛(Leptobox)、更新世到现代的水牛(Bu-balus)、黄牛(Bos)等等。
反刍亚目(Ruminantia)包括鼷鹿类、鹿类和洞角类。它们从始新世晚期开始出现,到中新世开始繁盛成为分布最广、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有蹄动物。

所有现生的和已绝灭的偶蹄类可分成三个亚目,即猪形亚目(Suiformes)、胼足亚目(Tylopoda)和反刍亚目(Ruminantia)。
化石时代
【摘要】:目的记述甘肃庆阳巴家嘴黄土层中发现的一件丽牛化石标本。方法运用经典的古生物方法,结合化石解剖、形态比较方法研究。结果该化石的主要特征是额面平,稍高出眼眶;眼眶向侧方凸出;角基起始于眼眶稍后,角直而细,亚柱状,两角心顺角基延长线大体成105°夹角;这些主要特征与Leptobosamplifrontalis极为相似,定为Leptoboscf.amplifrontalis。结论根据丽牛在欧洲和中国的发现及在巴家嘴动物群中的其他化石特征,巴家嘴丽牛的地质时代为第四纪早更新世早期,环境气候以湿冷为主。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学系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学系
【关键词】:丽牛甘肃巴家嘴早更新世
【基金】:陕西省科委基金资助项目(JK028)
【分类号】:Q915
【DOI】:CNKI:SUN:XBDZ.0.2006-03-027
【正文快照】:
丽牛(Leptobos)是牛亚科比较原始的一属,是第四纪更新世早期的典型种属之一[1],最早发现于欧洲的意大利北部,是维拉弗朗动物群主要成员之一[2]。丽牛主要生活在早更新世,在西欧和亚洲南部个别地方可达到中更新世早期[1]。因此,认为丽牛的出现标志着第四纪的到来,可见对丽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