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穴
2022-07-02 22:51:23 百科资料

中枢,经穴名。出《素问·气府论》。属督脉。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当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十肋间动脉后支。主治胃痛,呕吐,腹胀满,黄疸,腰背痛,以及肝炎,胆囊炎等。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中文名 中枢穴
- 主治 黄疸,呕吐,腹满,食欲不振
- 定位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
- 刺灸法 斜刺0.5~1寸;可灸
名称释义
穴当脊中上一关节,为脊中的枢转处,因名中枢。
功能作用
健脾利湿、清热止痛。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定位
在第10胸椎棘突下。
解剖
中枢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十胸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十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
腰背疼痛,胃痛,呕吐,腹满,食欲不振,黄疸,寒热,感冒,腰背神经痛,视神经衰弱。
操作
斜刺0.5~1寸;可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胃肠痉挛、胃炎、肝炎等·。
配伍
配中脘、足三里,可理气和中、散寒止痛,主治胃痛;配脾俞、胃俞,可健脾和胃,主治腹满、饮食不振;配委中、肾俞,可补肾强腰、通经止痛,主治腰痛、脊强。
功效
本穴位于腰背部,近脾胃,故可治疗胃痛、腹满、饮食不振,本穴属督脉,故又可治疗腰痛、脊强。有强腰补肾,和胃止痛的作用。
相关论述
《素问·气穴论》:"背与心相控而痛。"
《类经图翼》:"一传此穴能退热,进饮食。"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