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中国歙砚

2022-06-28 02:07:23 百科资料

此书是柯崇与嵩龄合作为故宫博物院编著的。歙县的歙砚制作技艺传承人柯崇从艺二十多年,有着丰富的制作歙砚和砚石研究经验。素有"南饶北季"之称的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为《中国歙砚》题词"砚之冠"。

一本解说类图文并茂的论著,由故宫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介绍歙砚知识的书,分为歙砚纵观、歙砚石产地及特征、歙砚天然纹饰的类别、中国歙砚、歙砚的收藏五大章,对制砚、鉴砚、藏砚、研究砚文化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书名 中国歙砚
  • 别名 砚之冠
  • 作者 柯崇
  • 出版社 故宫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年9月

作者简介

  柯崇,1970年出生于歙县大谷运。他号枕石,幼喜丹青,1983年起就与程老相识,一起研究砚石、砚文化,并长期交流合作、切磋砚艺,使自己的砚艺突飞猛进。程明铭先生撰写的《中国歙砚研究》、《歙砚丛谈》、《歙砚与名人》、《山野情怀》、《歙砚与地质》、《中国歙砚大观》等砚石专著中,都有关于柯崇及其砚雕艺术的叙述。

图书序言

  序言

  李伟铭

  近些年歙砚收藏市场很火爆,良工与佳料的价格飞涨,形容为直上云霄丝毫不算夸张,歙砚能够重拾辉煌,甚至有压过端砚的架势,离不开理论研究、市场推广与雕刻技艺的全面拓展。其中,歙砚研究专家程明铭和柯崇师徒对歙砚的地质、历史、制作工艺、鉴赏等方面的研究,颇为引人关注、也就不奇怪了。

  自古武士爱剑,文人惜砚,砚台是文人身边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具,更是彰显格调与个性的"雅玩"。历史上嗜砚成癖的读书人极多,不单与砚有关的诗文蔚为大观,各类砚谱与砚史的研究专著叶不少。在历代帝王与李贺、柳公权、欧阳修、苏东坡、米 、黄庭坚、朱彝尊、纪晓岚、金龙、张之洞等大批文化名人的助推下,中国独特的砚文化俨然形成,宋人唐子西的砚铭"笔之寿日,墨之寿月,砚之寿世,何也?砚静也,吾得养生焉。以钝为体,以静为用。唯其然,是以永年,"从砚中悟得养生道理,颇为后人所认同。

  歙砚历史悠久,是中国四大明砚之一,现有实物证实汉代已经开始使用歙石制砚,唐代被列为贡品,南唐李后主更将之与澄心堂纸,李廷圭墨并称天下之冠,近代钢笔的普及对毛笔造成巨大冲击,毛笔逐步退出日常使用的现实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砚台的销量,在加上战乱频仍、技术落后,民国时期砚石开采几近衰歇。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开采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当社会经济仍不发达,在加上歙砚制作思路没有适时调整,只重数量不重质量,歙砚生产仍然较为萧条。应该承认,在实用性退化、观赏性上升的时代被景下,挖掘历史文化提升制作工艺,已然是歙砚重光的必经之途。从这一点来说,柯崇这一代人是痛苦的,也是幸运的。痛苦的是,他们处在变革期和竞争期,老的工艺样式僵化,必须变革,但是缺乏参照,路子要自己探索,同时周边的雕刻工艺新秀不断冒头,逼着你前进;幸运的是,赶上了经济发展和资讯发达的好时代,收藏热的不断升温,大大的刺激了歙砚的销量,同时通讯发达,道路和网络顺畅,为歙砚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歙砚行业的空前繁荣和前期的相对无序竞争,已经导致传统矿源的快速枯竭。这可能预示着,歙砚行业很快就要面临一次更加残酷的洗牌。正是在这一背景中,柯崇亲炙程明铭先生的教诲,二十多年来,从地质、矿床、新品种考查、到砚式制作、发墨机里各方面,对歙砚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学术研究。相信其新著的出版,将更有效的丰富歙砚文化的历史内涵,并对歙砚矿源的理性开采和歙砚艺术的当代实践提供更加合理的理论依据。

  2013年白露于青崖书屋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