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

2022-07-08 23:41:23 百科资料

城镇化质量,是指在城镇化进程中与城镇化数量相对的反映城镇化优劣程度的一个综合概念,特指城镇化各组成要素的发展质量、协调程度和推进效率。2013年3月12日,《中国经济周刊》刊登了该周刊与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联合发布的《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在选取的286个城市样本中,深圳、北京、上海分列城镇化质量排名前三甲。

  • 中文名称 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
  • 出版时间 2013年3月12日
  • 发行单位 《中国经济周刊》

基本介绍

  2013年3月,《中国经济周刊》邀请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进行专题研究,联合推出《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首次尝试对城镇化质量状况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研究,同时推出"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镇化质量排名"。

  《报告》从城市自身的发展质量、城镇化的推进效率、城乡协调的程度等三个方面,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共有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7项、三级指标30多项。

衡量指标

  对城镇化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的,有如下主要指标:

  人均GDP较高的城市,其城镇化质量指数大都较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其城镇化质量指数就越高。

城镇化质量排名

  城市财政收入能力的增强对提高城镇化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非农产业产值比重反映了城镇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升级情况,是衡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指标。

  一般情况下,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越高,表明居民消费结构层次越低,其对城镇化质量具有负向的影响。

  人均财政教育支出越高,一般城镇化质量也越高。

  单位GDP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越大,表明城镇化的环境代价越大,城镇化质量越差。

  城乡居民收入比数值越大,城乡协调程度越低,城镇化质量也就越低。

排名介绍

  城镇化率排名前20位的城市

  深圳市(100%)、克拉玛依市(99.6%)、佛山市(94.1%)、乌海市(94.1%)、嘉峪关市(93.3%)、上海市(89.3%)、东莞市(88.5%)、厦门市(88.3%)、中山市(87.8%)、珠海市(87.7)、北京市(86.0%)、广州市(83.8%)、太原市(82.5%)、鹤岗市(80.6%)、天津市(79.5%)、伊春市(79.0%)、南京市(77.9%)、包头市(77.9%)、沈阳市(77.1%)、兰州市(76.3%)

  城镇化质量排名前20位的城市

  深圳市、北京市、上海市、克拉玛依市、佛山市、中山市、东莞市、厦门市、苏州市、广州市、天津市、南京市、常州市、无锡市、大连市、东营市、舟山市、青岛市、杭州市、乌鲁木齐市。

  城镇化质量排名后10位的城市

  乌兰察布市、临沧市、怀化市、梧州市、河池市、聊城市、达州市、揭阳市、昭通市、白银市。

进步与不足

  报告显示, 截至2012年底,中国城镇人口达到7.12亿,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2.57%,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评价说,中国的城镇化是影响人类21世纪发展的大事。

  由十七大"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到十八大"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意味着中国开始走进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率快速提升,城镇化质量也取得巨大进步。原因主要有三大方面:

  一是城镇人口比重快速提升,是以城镇经济增长速度、质量、效益同步增长为支撑。

  二是城镇人口比重快速提升,以城市环境质量得到较好保护为基础。

  三是城镇人口比重快速提高伴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当然,与发达国家城市相比,中国城镇化质量提升的任务依然艰巨。

  一是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应着力提升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在推进户籍农民市民化的同时,要积极有序推进外来常住人口的市民化。

  三是在全面推进跨岛发展战略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城镇的品质和特色。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