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田原犬

中华田园犬是农村所称的土狗的学称。土狗的定义是指某地域的特产犬种,适合当地的气候特点,比其他种类犬只更容易独立生存,也叫"笨狗","本狗"的谐音,意指本地土著狗,土生土长在当地世代自由杂交,有些地区也叫柴狗。中华田园犬就血统来讲没有任何国际标准。
- 中文名 中华田园犬
- 学名 Canis lupus dingo
- 别称 大黄狗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简介
中华田园犬是农村对土狗的一种学称,也叫“笨狗”“本狗”的谐音,意指本地土著狗,土生土长在当地虽然世代自由杂交,有些地区也叫柴狗,但是其智商、工作服从性远高于大部分的纯种狗,据可靠资料说,土狗的智商与工作服从性可以排在纯种犬20名以内,对主人发出的指令学习能力都比较强。

还有一种说法笨狗的智商要远在纯种狗之上,有人经过测试后说混血儿通常比一般人聪明,在这里也可以用在狗身上。
土狗土狗的定义是指某地域的特产犬种,适合当地的气候特点,比其他种类犬只更容易独立生存,比如在西欧常有人称拉布拉多是当地土狗,北欧或者阿拉斯加雪橇就是土狗一样。中国的土狗也就是“中华田园犬”,这个在整个东南亚都是常见的。(注:并不是中国所有土狗都可称为中华田园犬,如川东犬,沙皮、下司等在当地也可能称之为土狗。且有的地方人们对土狗的称呼并不严谨,只要不是他们认为的宠物狗、狼狗,以及明显能看出是两种犬杂交而来的狗就都称之为土狗。)中华田园犬就血统来讲没有任何国际标准,其实这个只是对松狮原生态父本的一种称呼,而对于松狮是有他的血统标准的。
外形特征
体形中等,耳朵下弯,分垂耳直耳都有,(直耳较为好),尾巴粗且向上卷曲,中毛,颜色多以黄、白、黑或混色为主,性格比较温顺,不娇贵,容易饲养,其广泛用与看家护院和早期的狩猎。它的祖先和其它犬种类似,是源与狼,而中华田园犬则更加接近狼的外貌,嘴短,额平。
历史来源
中华田园犬、日本柴犬、日本秋田犬、澳大利亚野狗和都是来源同一种狗,这种狗应当是起源于东南亚的一种狼,因此它们的外形至今和狼仍十分接近。秋田狗其实就是中华田园犬被引到日本然后培育出来的名犬。但愿一些养狗人好好地培育一下这种陪伴了我们祖先数万年的生灵,中华田园犬其实是一种非常优秀的犬种,可惜在欧美强势文化的席卷下,这种狗也受到了波及。这里不谈爱国和民族主义,只谈这种狗,它真的是一种优秀的狗,如果失去了它本来在我国的强势地位,那将是一件让人十分遗憾的事。如果能有步骤有计划科学地对中华田园犬加以培育和标准种定型,可以丰富世界名犬的资源库,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分布范围
它的地域分布很广,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以中原为中心的低海拔的汉族集聚地,是中国汉族几千年农耕社会背景下的产物。
这样的分布界定很重要,明确了中华田园犬的生存环境是低海拔农耕社会地区,环境温暖,人们生活以粮食为主,所以才造就了它体型中等毛长适中,肉食性不强,饮食偏杂食,放得粗不娇贵的特点。当然顺着汉族民族几千年来的不断迁徙,使中华田园犬的分布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比如中国东北,由于汉族的移民那里农村也有很多不同于东北牧区的田园犬,也有一部分与其它地区的狗种杂交形成了新的品种。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中华田园犬是中国中原农耕社会的产物。
姓名来源
《周礼》秋官疏记载:犬有三种,一者田犬,二者吠犬,三者食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对于犬分类多以功能来分,并不注重于犬的外型。 由于能力大小不同,最好的能打猎的狗成为田犬,不会打猎但还凶猛的可以成为看家的吠犬,再没有用的话只能被人吃掉了。这样的人工筛选方式使得中国普遍存在的犬种并没有固定的血统。
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对狗的忽略以及现代社会狗文化对此犬种的视而不见,使得祖国大地上奔跑了五千多年的犬种连个像样名称都没有,民间称呼为土狗。而“土狗”从字面上理解为“本地的狗”并不能成为一种狗的品名,所以才出现了现在的“中华田园犬”这个名称和概念。
生活习性
性格比较温顺,不容易主动攻击人类,可以群居,地域性强,容易饲养,忠诚度高,不易生皮肤病。其广泛用于农村的看家护院和早期的狩猎。
生长繁殖
因汉族特殊的文化,中华田园犬一直不被重视,长期以来都近乎自然选择,自由繁殖,因特殊的历史人文因素导致中华田园犬数量在急剧减少。又因为如今大量外来犬种的引入,外来犬种的绚丽的外表以及名贵的血统使中华田园犬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且外来物种的自由放养导致其与散养的田园犬杂交,又使中华田园犬血统的纯正面临威胁。虽然并不能因为狗的血统而判其贵贱,但不加以保护而导致子孙后代不知中华田园犬原貌岂不是很可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