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东北锅包肉

2022-07-04 05:21:46 百科资料

东北锅包肉,著名的东北菜,由一百多年前的一代名厨郑兴文首创。当年,郑兴文把原来咸鲜口味的"焦烧肉块"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这一改使哈尔滨成为锅包肉的起源地。郑兴文称它为"锅爆肉",经洋人衍化成了今天的"锅包肉"。

  • 中文名称 东北锅包肉
  • 分类 东北菜
  • 口味 酸甜口味
  • 首创 郑兴文

简述

  锅包肉是著名的东北菜,一般菜肴都讲究色、香、味、型,惟此菜还要加个"声",即咀嚼时,应发出类似吃苞米花时的那种声音,这是酥脆的标志。这是哈尔滨道台府菜创始人、滨江道署首任道台杜学瀛首席厨师的郑兴文当年为适应外国来宾的口味,就把原来咸鲜口味的"焦烧肉块"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这一改使哈尔滨出现首创的菜肴。按照菜肴的做法称它为"锅爆肉",可能是洋人在点菜的时候发音有问题,到现在就被叫成"锅包肉"了。锅包肉流传至今已经是四代传人了,它不仅是一种美食,也是一种文化,并以其自身经历见证着哈尔滨的百年历史。

制作方法1

材料

  猪里脊肉(320克)、葱丝(1汤匙)、姜丝(1汤匙)、香菜末(2汤匙)

腌料

  盐(1/5汤匙)、料酒(1汤匙)、鸡粉(1/3汤匙)、生粉(2汤匙)

芡汁

  抽王(2汤匙)、白糖(2汤匙)、米醋(5汤匙)、鸡粉(1/2汤匙)、生粉(1汤匙)、清水(1/2杯)

炸浆

  香炸粉(5汤匙)、油(1/2汤匙)、清水(1/2杯)

调料

  油(1碗)

做法

  1:牛肉洗净,斜切成薄片,加入1/5汤匙盐、1汤匙料酒、1/3汤匙鸡粉和2汤匙生粉抓匀,腌制30分钟。

  2:取一空碗,加入2汤匙抽王、2汤匙白糖、5汤匙米醋、1/2汤匙鸡粉、1汤匙生粉和1/2杯清水调成芡汁。

  3:再取一空碗,加入5汤匙香炸粉、1/2汤匙油和1/2杯清水调匀,做成炸浆。

  4:先给牛肉片沾上一层生粉,再裹上一层炸浆,然后置入盘中待用。

  5:烧热1碗油,插入竹筷待其四周冒细泡,分批夹入牛肉片炸至外酥内嫩,且呈金黄色,捞起沥干油待用。

  6:烧热1汤匙油,炒香姜丝和葱丝,倒入炸好的牛肉片炒匀,浇入芡汁勾芡,撒上香菜末,即可上碟。

小贴士

  1、牛肉片沾上生粉后,要轻抖去多余的粉,以免炸好后面衣过厚,影响锅包肉的口感。

  2、牛肉片要一片片下锅油炸,要不时将其分开,以免肉片粘连成团,不能炸匀炸透。

  3、调制芡汁时,要一边试味一边下调料,直至芡汁酸甜适口便可停手。

  4、牛肉要片成较大的薄片,这样既可以均匀地裹上炸浆,又容易炸熟炸透,吃起来也更入味。

  5、锅包肉制作关键在于炸浆和芡汁,前者以捞起适量炸浆往下倒不会断为准;后者的生粉不宜多放,否则芡汁会将肉片粘在一起很难分开。

制作方法2

  原料:

  猪里脊肉300克 姜丝5克 葱丝20克 香菜10克 精盐、料酒、酱油、白糖、醋、味精、鲜汤、水淀粉、色拉油各适量。

  制法:

  1、猪里脊肉改刀成7厘米长、5厘米宽、0.2厘米厚的大片,用精盐、料酒拌匀码味;

  2、用水淀粉及少许色拉油调成稠糊;另用酱油、白糖、醋、味精、鲜汤、水淀粉等对成滋汁。

  3、炒锅置火上,放入色拉油烧至六七成热,先将码好味的肉片与稠糊拌匀,再一片片展开,逐一下入锅中,炸至外酥内嫩时捞出沥油。

  4、锅留底油,投入姜丝、葱丝炸香,下入炸好的肉片,烹入滋汁,翻拌均匀后起锅装盘,撒上香菜即成。

制作方法3

  【材料】

  猪里脊150g,土豆淀粉100g,胡萝卜、生姜、蒜头、葱、米醋、料酒、糖、盐、食用油各适量

  【做法】

  1、将猪里脊洗净,切成刀背厚薄的片

  2、加入适量的盐、料酒抓匀,腌制30分钟 3、将土豆淀粉倒入碗中,加入适量清水泡30分钟以上,然后把浮在淀粉上面的清水倒掉

  4、将腌制好的肉片放入淀粉中裹匀

  5、将蒜头去皮切小片,胡萝卜、葱、姜切丝 6、起锅倒油,烧至七成热时将肉片一片片的放入锅中炸至起泡浮起,捞起装入碗中

  7、将油继续烧热,待油面完全平静、有少许烟冒起后,将肉片再炸一次(20秒左右),至有斑驳的焦红色捞出控油

  8、将油倒出,加入白糖、醋中火熬至些许粘稠,然后加入葱姜蒜、胡萝卜丝翻炒片刻

  9、大火倒入炸好的肉片,快速翻炒挂汁,出锅(翻汁的速度一定要快)

制作方法4

用料

  • 猪里脊肉300克

调料

  • 食盐1/2小勺
  • 鸡精1/3小勺
  • 葱1大勺
  • 姜1/2大勺
  • 蒜2瓣
  • 料酒1小勺
  • 生抽2小勺
  • 淀粉4大勺
  • 水淀粉适量
  • 番茄酱1大勺
  • 柠檬汁2/3大勺
  • 白糖1大勺
  • 香菜1小棵
  • 植物油1大勺
  • 鸡蛋清1个
  • 水适量

做法

  1.里脊肉洗净,切成厚约3毫米的大片

  2.用生抽酱油2小勺、料酒1/2小勺、植物油1大勺将肉片腌20分钟入味,然后把腌好的肉片裹上以淀粉4大勺、蛋清1个、清水适量制成的浓稠淀粉糊待用

  3.西红柿放入滚水中烫软,然后撕去外皮,切成薄片,炒锅烧热,倒入2大勺油,放入西红柿片,用小火进行翻炒,边炒边用铲子将西红柿片捣碎,直到西红柿片变成酱汁为止

  4.放入番茄酱

  5.再放入白糖、盐,烹入柠檬汁

  6.将锅中番茄酱和调味料炒匀,关火,将煮好的番茄汁盛出备用

  7.炒锅倒入约500克植物油,烧至六七成热时,将裹好糊的肉片一片片放入油锅中

  8.炸至肉片表面金黄,外皮焦脆,捞出沥油,然后加热锅中的油,油温升高后将肉片倒入锅中再进行复炸一次,约10-15秒捞出

  9.炒锅留2大勺油烧热,放入葱姜丝爆香

  10.放入炸好的肉片快速翻炒几下

  11.倒入之前做好的番茄酱汁快速炒匀,使每片肉都被酱汁包裹住,放鸡精调味,再放入蒜片

  12.最后放入香菜末提香即可出锅

烹饪技巧

  1、片切得薄一些,大一些,腌渍后不仅入味,而且炸的时候容易熟,炸肉片的时候一定要一片片下锅,防止粘连;

  2、果想要炸好的肉片口感更加焦脆,最好将炸好的肉片复炸一次,然后再进行裹汁的步骤,切记复炸时的油温一点要高过第一次炸制的油温,但是炸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外表颜色稍微加深为准;

  3、果用新鲜柠檬汁取代白醋,做好的锅包肉口味更加;

  4、锅包肉的盘子以平底盘为最佳,否则肉片堆积在一起,酱汁的热气容易把外皮薰软, 失去酥脆的口感。

名厨师首创

  据道台菜的第四代名厨郑树国介绍,郑家是旗人,郑兴文的父亲郑明泉家住辽宁,在北京做茶叶生意, 由于应酬和交际,经常品尝到各种美食,口味很刁,被朋友戏称为"美食家"。郑兴文6岁随父来到北京,渐渐对厨艺产生了兴趣,14岁时已对美食和烹调极为偏爱。

特写

  郑明泉认为"君子远庖厨",担心儿子下厨给旗人丢脸。然而郑兴文立志坚定,郑明泉只好满足他的想法,托人把郑兴文送到恭亲王府,学习厨艺。这让郑兴文开了眼界,也长了见识。24岁的时候,郑兴文满艺出师,家人不让他出去上灶,他就在北京东华门大街开了个"真味居"饭馆,给自己当老板。"真味居"客源不错,郑兴文身上的"八旗作风"显现出来,只顾菜品的优劣,却不顾及成本开销,结果生意越红火越亏本,干了3年多,只好关门。

  1907年,郑兴文经本家--黑龙江中外交涉局总办郑国华的举荐,带着14个厨子,举家来到哈尔滨,进 入当时的滨江关道衙门,当上官厨,专门给首任道台杜学瀛料理膳食。作为当时北方重镇的府衙,道台府里经常会宴请国外的宾客,尤其是俄罗斯客人。由于外国人喜欢吃甜酸口味,北方的咸浓口味令外宾们很不适应。道台杜学瀛就命府内厨师变换菜肴口味。郑兴文就把原来咸鲜口味的"焦烧肉块"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这一改使哈尔滨成为锅包肉的起源地。郑兴文称它为"锅爆肉",可能是洋人在点菜的时候发音有问题,时间一长,衍化成今天的"锅包肉"了。这道菜让俄罗斯客人非常喜欢,每次来吃饭都要点这道菜。不仅如此,郑兴文在道台府事厨独创出许佳肴美味,如"猪头焖子"(后改为"猪头糕",民间依旧称"猪头焖子")、"熏卤鸭"及汤鲜肉嫩的"清炖狮子头"等。1911年在奉天(今沈阳)召开的万国鼠疫研究会上郑兴文以高超的厨艺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高度赞誉,获得大会颁发的荣誉牌匾《滨江膳祖》。

制作方法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