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丛树

2022-06-28 00:07:30 百科资料

这个是地方方言,在重庆土话中,这里强调小,重庆人口中的丛树不是松树,是马尾松,重庆人说的松树是指比如一些坟头栽的那种上小下大尖尖的那种松树。安徽桐城人方言中指的是松树。

  • 中文名称 松树
  • 分布区域 安徽

文章解析

原文

  大风之后,兄弟行郊外。

  见道旁老树,高数十尺,为风所拔,横于地上。又数步,过丛林则损伤殊少,亦无恙。弟问兄曰:"风能拔大树,不能拔小树,何也?"兄曰:"大树孤立,故易拔;小树丛生,故难催。"

译文

  大风过后,有兄弟二人在郊外行走,见到路边有棵老树,被大风拔起,横着倒在地上。又走了几步,路过的马尾松则损伤得很少,有几株小树,都没有损伤。弟弟问哥哥说:"风能够拔起大树,却不能拔起小树,这是为什么?"哥哥说:"大树独个儿生长,所以容易被拔起来;小树聚成一丛生长,所以难以被风拔起。"

含义

  这篇古文告诉我们:人只有团结才不会被困难击倒,仅凭一己之力是没办法击败困难的。团结起来才能发挥好实力,克服困难。

道理

  团结起来力量大,人不能离开集体。只要团结,什么事情都能搞定!

土话

  重庆土话,这里强调小,重庆人口中的丛树不是松树,是马尾松,重庆人说的松树是指比如一些坟头栽的那种上小下大尖尖的那种松树。

类似故事

三个和尚

  有一句老话,叫"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如今,这三个观点过时了.现在的观点是"一个和尚没水吃,三个和尚水多得吃不完."

  有三个庙,这三个庙离河边都比较远.怎么解决吃水问题呢 第一个庙,和尚挑水路比较长,一天挑了一缸就累了,不干了.于是三个和尚商量,咱们来个接力赛吧,每人挑一段路.第一个和尚从河边挑到半路停下来休息,第二个和尚继续挑,又转给第三个和尚,挑到缸里灌进去,空桶回来再接着挑,大家都不累,水很快就挑满了.这是协作的办法,也叫"机制创新".

  第二个庙,老和尚把三个徒弟都叫来,说我们立下了新的庙规,要引进竞争机制.三个和尚都去挑水,谁挑得多,晚上吃饭加一道菜;谁水挑得少,吃白饭,没菜.三个和尚拼命去挑,一会儿水就挑满了.这个办法叫"管理创新".

  第三个庙,三个小和尚商量,天天挑水太累,咱们想想办法.山上有竹子,把竹子砍下来连在一起,竹子中心是空的,然后买了一个辘轳.第一个和尚把一桶水摇上去,第二个和尚专管倒水,第三个和尚在地上休息.三个人轮流换班,一会儿水就灌满了.这叫"技术创新".

  由三个和尚没水喝,到三个和尚通过不同的办法达到共同的目的,关键在于不局限于固有的思维,发扬了团结协作,良性竞争,开拓创新的精神.故事新解,给我们新的启发!

国王教子

  从前有个国王,他有十个儿子,这十个儿子平时因争权夺利,而相互勾心斗角。一天,老国王把十个儿子都叫到身旁,拿出十支箭来,让儿子们每人折一支,十个儿子都轻而易举地将箭折断了。然后老国王又拿出十支箭,并紧紧地捆扎在一起,让十个儿子折,可他们用尽力气,谁也折不断。这时十个儿子都明白了老国王这样做的目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对,就是团结力量大!

  一个秋日的下午,一片临河的草丛突然起火,顺着风游走的火舌像一条红色的项链,向草丛中央一个小小的丘陵包围过来。丘陵上无数的蚂蚁被逼得连连后退,它们似乎除了葬身火海已别无选择。但是就在这时,出乎意料的情形出现了,只见蚂蚁们迅速聚拢,抱成一团,滚作一个黑色的"蚁球"冲进火海。烈火将外层的蚂蚁烧得噼啪作响,然而,"蚁球"越滚越快,终于穿过火海,冲进小河。河水把"蚁球"卷向岸边,使大多数蚂蚁绝处逢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化险为夷、战胜困难,只有团结起来,这些蚂蚁才能绝处逢生。

有关名言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秦·孟子

  2、团结就是力量。--谚语

  3、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 要被人一脚踢开的。--艾思奇

  4、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

  5、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易经》

  6、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

  7、民齐者强。--荀况

  8、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薛宣

  9、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法国谚语

  10、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

  11、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