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2022-06-27 20:41:18 百科资料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写大雨后的山光水色的傍晚景色,上片首写起云,次写骤雨,再次写放晴,是写夏天山村的天气变化;下片是作者设想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全词浅显明快,恬淡清新,反映了作者退居上饶后,寄情山林的心情。文字秀丽、温婉,深似李清照词风。

  • 中文名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 外文名 丑奴儿近·千峰云起
  • 作者 辛弃疾
  • 作品出处 《全宋词》
  • 文学体裁 词

作品原文

  丑奴儿近

辛弃疾

  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⑵。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⑶?青旗卖酒⑷,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⑸。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⑹,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⑺,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⑴博山:地名,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李易安: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北宋末南宋初人。礼部郎济南李格非之女,建康帅赵明诚之妻。她是婉约派正宗词人。她的词善于把日常生活用语,信手招来,谱入音律,语言淡雅,格律严谨,练字琢句,意境新丽。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效李易安体:效,学、仿。体,写法、风格。​

  ⑵一霎儿价:一会儿的功夫。价作语助词。李易安《行香子·草际鸣蛩》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⑶怎生:作怎么解。李易安《声声慢·寻寻觅觅》词:“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⑷青旗:酒旗。

  ⑸潇洒:从容大方,态度悠闲。万千:作无限解。

  ⑹白鸥:水鸟名。

  ⑺旧盟:稼轩于退居带湖新居之初,有“盟鸥”之《水调歌头》一阕。

作品译文

  乌云笼罩着群山,忽然下了一阵大雨,马上雨止了,天也晴了。在远处斜阳照在翠绿的树上,风景美丽动人,不知道画家们怎么描绘的!酒店的门上挂着卖酒的青旗,可想而知,在山的那边,另有人家居住。只要在这山光水色,美丽迷人的地方,没有什么事情扰乱我,平静地过一个夏天,就很幸福了。午醉睡醒了,见窗外的苍松翠竹,郁郁葱葱,多么清静幽闲,心神舒畅自然。野鸟飞来飞去,和我一样的自由自在。却叫我奇怪的是:白鸢在天空往下斜看着,想要下来但又不下来;你这是为什么呢?咱们过去订的盟约还在,我是遵守归盟的,你是不是新来的?或者是另有什么话要说的呀?

词牌格律

词牌说明

  丑奴儿近,又名“丑奴儿慢”“采桑子慢”‘愁春未醒"。双调九十字。叶韵方式颇有不同。有仄韵间叶一平韵者,有平韵间叶一仄韵者,有通篇平韵者,有平仄互叶者。辛弃疾这首词是仄韵间叶一平韵。

格律对照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

  ○○○●,●●●●○▲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

  ⊙●●○○,○●●○○▲

  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

  ○○●●,○⊙●●●○△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

  ●●⊙○,○○●●,●○○▲

  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

  ●●○○,⊙●○●●●▲

  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创作背景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作者被劾罢官,次年在江西上饶地区的带湖卜筑闲居,直至公元1192年(光宗绍熙三年)再度起用为止,其间长达十年。这首词正是此期间所作。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此词上下阕都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得明白如话而又清新幽默。上阕写博山道中的外景。南临溪流远望如庐山之香炉峰,足风其景秀美。上阕头三句,写得颇有季节特点,特别是“骤雨一霎儿价”,非常形象地写出了夏日阵雨的特点。阵雨过后,斜阳复出,山水林木经过了一番滋润,愈加显得清新秀美。“风景怎生图画”一句,以虚代实,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同时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青旗”二句,点出了酒店,交代了作者的去处,既与下阕“午醉醒时”相呼应,同时又点出作者闲居生活感到百无聊赖。从词的意境上说,这二句把画面推向了更深一层,别有一番风致。七、八二句是抒情,说只想在山色水光中度过这个清闲的夏天。句中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绪。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下阕开头,写酒家周围的环境。“午醉”一句,同上阕“青旗”相呼应,“松窗竹户”当为酒家的景致。作者酒醉之后,在这里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只见窗外松竹环绕,气度萧洒脱俗,十分幽雅。这首词的上下阕在时间上有个跳跃,由“午醉”加以过渡,从而增强了上下两阕的紧密联系。“野鸟”二句,运用传统的动中取静的写法。唯其动而愈见静。辛弃疾正是运用了这种手法,把酒家的环境写得十分幽静,但正是通过这“静”来反衬出他心中的不平静。紧接着由“野鸟”带出白鸥,由景入情,写得十分自然。作者用了“鸥盟”的典故。鸥盟即是隐居者与鸥为伴侣。意在表明自己决心归隐,永与鸥鹭为伴。“却怪”二句极显诙谐,旧友白鸥怎么啦?觑着词人欲下不下,若即若离。因而最后三句接着问,莫非是新来变了旧约?这三句向白鸥提问,显得十分幽默,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襟怀,流露出他孤独寂寞的况味。此外,这三句笔势奇矫,语极新异,令人玩味不已。

  作者隐居带湖,主要是由于受到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多少带有一点无可奈何。这种浪迹江湖的生活,并非是他所追求的。因此,他在表现一种超脱的闲适之情时,仍然不时地流露出自己内心的不平静来。从整首词来看,有些句子显得悠闲自得,实质上是作者深感百无聊赖而自作宽解罢了。一种希冀用世的心绪,还是时隐时现的表露出来。

  在这首词的小序中,作者标明“效李易安体”,而李易安即李清照,是宋代婉约词的大宗,这说明,作者虽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但在“龙腾虎掷”之外,又不乏有深婉悱恻的情调。他的这首“效李易安体”之作,着重是学易安“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金粟词话》)的特色。其中诙谐幽默的成份,则纯属自己的个性。这正为读者提供了一位伟大作家“博取”的例证。

名家点评

  夏承焘:这首词采用铺叙的手法,把景物一一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词的上片以及下片的前半,极力渲染风景的优美,环境的闲适。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衬托最后五句所表达的失意的心情。通过白鸥的背盟,写出自己身世之感和生活道路的坎坷不平,不用一句直笔而收到很高的艺术效果。以淡景写浓愁,这也是辛弃疾词的一种常用的艺术手法。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被誉为“豪放派集大成者”,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后人遂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