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韪
2022-07-12 03:45:44 百科资料

不韪是汉语词汇,拼音bù wěi,释义为不是,过错;不善;即不若,传说中害人之怪物。 出自《文选·张衡》。
- 中文名称 不韪
- 拼音 bù wěi
- 注音 ㄅㄨˋ ㄨㄟˇ
解释
1、不是;过错。
2.不善。
3.即不若,传说中害人之怪物。
出处
《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徵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魏书·萧宝夤传》:"皇朝绵基累叶,恩均四海,自北徂南,要荒仰泽,能言革化,无思不韪。"
宋·赵时庚《金漳兰谱·品兰高下》:"虽有不韪之谓,毋乃地迩而气殊,叶萎而花蠹,或不能得培植之三昧者耶?"
清·吴趼人《俏皮话·铜讼》:"然而世风不古,往往有功於人世者,反冒不韪之名;其有令誉者,皆粉饰升平、徒有其表之辈耳。"
黄人《序》:"然亦因其不幸而重犯不韪,又不得志,其文乃雄奇变化,随其一生之历史而自为风气,领袖两朝,要无愧色。"
《文选·张衡<东京赋>》:"京室密清,罔有不韪。"薛综注:"韪,善也。谓无复疫疠,皆得安善也。"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