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责僮婢

不责僮婢指的是,唐临性情宽厚仁慈,很宽容。曾经准备去吊丧,让童仆回家去拿白衣服,童仆误拿了别的衣服,害怕得不敢进来。唐临觉察到了这件事,对他说:"今天天气不顺,不适合悲伤哭泣,先前要你取白衫的事暂且停止。"又曾经让童仆煮药,煮坏了。唐临暗地觉察到了其中的原因,于是对他说:"今天天气阴暗,不适合吃药,可以把药扔掉。"(唐临)最终没有张扬童仆的过错。
阳城曾经断粮,派遣奴仆去买米。奴仆用米换酒,醉卧在路上。阳城去接他,他还没醒,就把他背回家。等到奴仆睡醒了,向阳城谢罪。阳城说:"天寒冷喝酒,有什么害处呢?"
- 中文名称 不责僮婢
- 出处 《古今谭概》
- 类型 文言文
出处简介
《古今谭概》又名《古今笑史》、《古今笑》、《谈概》,是明朝著名小说家冯梦龙写的笔记小说。内容大多是历代的典故,如著名的"州官放火。
本书是一部笑话集,也是一部幽默小品集,共分36部。作者冯梦龙从历代正史及野史笔记中搜集了大量可笑和有趣的故事,揭露社会丑恶现象及各种怪态、病态,既可使读者消遣自娱,也可以益智自警,是一部很具启发意义的读物。 以通俗文学创作著称于世的冯梦龙,留给后人的不仅有"三言",还有不少用浅近文言文写成的名篇侄构。《古今谭概》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汇集历朝历代的上千则故事传说,涵盖了世间百态。这些故事传说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可笑可乐,往往诙谐中带着机智,幽默中不乏哲理,而且多数故事都有事实依据。可以说,在语言的表现形式上它接近《聊斋志异》,而在内容上更像《笑林广记》,但比之深刻得多。读此书如人宝山,金玉琳琅,美不胜收。愿大家在恣情赏览之后,都有所斩获,携得几件宅贝归来。 《古今谭概》取材历代正史,兼收多种稗官野史、笔记丛谈,按内容分为36 类,一卷一类,所取多为真人真事,它们经过冯梦龙纂评,组成一幅奇谲可笑的漫画长廊。李渔为此书作序,称"述而不作,仍古史也"。梁守中在《"辛未状元"三道试题的出处》中写道,"其中第四关书生(即'辛未状元')所出的三道考难黄蓉的试题,就来自明人冯梦龙的《古今笑》"。现存最早的是明代苏州阊门叶昆池刻36卷本。 本书小说简练、生动、幽默、但意义深远。由于其出版后没有引起反响,所以万历庚申 (公元1620年) 春重刻,改名《古今笑》,增"韵社第五人题于萧林之碧泓"的《题古今笑》和冯氏《自叙》,《自叙》署"吴下词奴"、"前周柱史"。 清康熙丁未 (公元1667年) 仲春,朱在钟、朱姜玉、朱宫声昆仲三人,对该书复加删削,分为34 卷,改书名为《古今笑》,由李渔作序刊行。现即据叶昆池刻本影印。原书"不韵部"第15 和16 页"酬嘲部",第22 页下半页,"微词部"目录第3 页,均据《古今笑》配补。另将《古今笑》冯氏《自叙》和"韵社第5 人"的《题古今笑》以及《古笑史》的李渔序,均附于书后,以作参考。
原文
唐临(人名)性宽①仁②,多恕③。尝④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⑤,惧未敢进。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⑥取白衫且止。"又令煮药,不精,潜⑦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终不扬⑧其过⑨也。
阳城(人名)尝绝⑩粮,遣⑾奴求米。奴以⑿米易⒀酒,醉卧于路。城迎之,奴未醒,乃负⒁以归。及奴觉⒂,谢罪。城曰:"寒而饮,何害也!"(选自冯梦龙《古今谭概》)
注释
性:性格
①宽:宽厚。
②仁:仁慈。
③恕:宽容,宽恕。
④尝:曾经。
⑤馀衣:别的衣服。
⑥向:从前,往昔。
⑦潜:偷偷地。
⑧扬:宣扬,揭发。
⑨过:过错。
⑩绝:断绝。
⑾遣:派遣。
⑿以:凭借。
⒀易:换。
⒁负:背。
⒂觉:睡醒。
译文
唐临性情宽厚仁慈,很宽容。曾经准备去吊丧,让童仆回家去拿白衣服,童仆误拿了别的衣服,害怕得不敢进来。唐临觉察到了这件事,对他说:"今天天气不顺,不适合悲伤哭泣,先前要你取白衫的事暂且停止。"又曾经让童仆煮药,煮坏了。唐临暗地觉察到了其中的原因,于是对他说:"今天天气阴暗,不适合吃药,可以把药扔掉。"(唐临)最终没有张扬童仆的过错。
阳城曾经断粮,派遣奴仆去买米。奴仆用米换酒,醉卧在路上。阳城去接他,他还没醒,就把他背回家。等到奴仆睡醒了,向阳城谢罪。阳城说:"天寒冷喝酒,有什么害处呢?"
相关问题
1.翻译:终不扬其过也。
答:(唐临)始终没有张扬家僮的过错。
2.你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吗?
答:①赞同,无论唐临还是阳城,他们对待僮婢时,不因其地位高而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其呼来喝去,他们的宽容态度让人敬服。
②不赞同,宽容也应有针对性并且适度,毕竟宽容是作用于双方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如果能够起到缓和与教诲的效果固然好,否则不分情况,放纵尺度,将宽容变为纵容,就会扭曲了宽容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