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不惑之年

2022-06-27 00:13:41 百科资料

不惑之年(bù huò zhī nián):通常是指中年人的年纪。意思是,人到中年,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出自《论语·为政》。

  • 中文名 不惑之年
  • 外文名 forty years old
  • 出处 《论语·为政》

成语解释

  【读音】bù huò zhī nián

  【释义】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也指遇事能明辨不疑。

  【高级含义】不惑,是对于仁义礼有完全的了解,有完全的了解 所以不惑,而立是做事能循礼,但并不完全了解,孔子说:"智 者不惑。"又说:"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即 表明了智和仁的关系。因此,不惑是对于仁义礼有完全的了解,

  达到智者的地步。

  【用法】作主语、定语;形容人到四十岁能明辨事理。

  【结构】偏正式

  【押韵词】阪上走丸、古调单弹、吐珠于泽

  【灯谜】40岁

  【示例】作家三盅说:所谓不惑之年,追求过,放弃过;奋进过,颓废过;勇敢过,退缩过;肤浅过,深刻过;天真过,世故过;普通过,二逼过。一切知觉终将在重复中变得麻木。快乐最大的天敌是重复,重播快乐,导致索然无味。同样,痛苦的N次方可以降低痛感。人生体验会随年龄增长而渐弱,得以沉淀的无非就是诸如此类平静的感悟。

成语出处

  《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成语辨析

  【辨形】惑:不能写作"或"。

  【近义词】人到中年

  【反义词】豆蔻年华

成语示例

  ◎他大学毕业年仅20,而光阴飞转,很快已近不惑之年了。

  ◎30多年前,我是最早阅读过施昌东初期一些作品原稿的人,又何曾料及会在今天为他的最后一本遗稿作序呢?那时候我方近不惑之年,而他还是一个20来岁的青年学生,我给他们上四门课,其中有一门是写作课。

  ◎皇天终不负有心人,在接连失利后,沈家本仍坚持应试,终于在1883年考取进士,功名成就;这一年,沈家本已是四十二岁,过了不惑之年,由此可见,沈家本求取功名之路多么漫长。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